時事
2021.10.31 05:58 臺北時間

【全文】黃國書事件延燒 泛綠線民再爆光明使者

黃國書被爆曾是調查局線民,引起民進黨團一片譁然。如今再爆光明使者的告密者是泛綠兩大咖政治人物。(剪影為示意圖)
黃國書被爆曾是調查局線民,引起民進黨團一片譁然。如今再爆光明使者的告密者是泛綠兩大咖政治人物。(剪影為示意圖)
立委黃國書遭爆學生時代曾為調查局線民,不只被新潮流除名,黃也宣布退出民進黨,不再連任。本刊掌握,促轉會揭露的資料顯示,威權統治時期,情治系統布建範圍無所不在,政壇及社運圈在黃國書案延燒後,更流傳多名未曝光的線民名單,包括被稱為「光明使者」的2名泛綠陣營前公職,長期監控綠營大咖及當時的學運人士。黨內高層憂心,促轉猶如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目前走向面臨高度道德風險,恐陷入難以收尾的困境。
立委黃國書日前坦承曾擔任情治系統線民,引爆綠營線民風暴,連已逝的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也被指曾為調查局臥底,引來多位昔日戰友替他反駁。黨主席蔡英文在黃國書案爆發3天後打破沉默,在中常會發聲,重申「面對真相、釐清責任、修復創傷」是推動轉型正義的核心初衷,不過,綠營內部的激烈討論並未平息,包括野百合世代的核心成員,仍聚焦在誰是政壇未曝光的「抓耙子」。
野百合世代的黃國書是資深教文立委,因線民風暴遭新潮流除名。
綠營內部近日口耳相傳的線民名單,包括一名曾活躍在政壇的泛綠前公職A,A目前因捲入一起弊案,已經鮮少在政壇露臉。A之所以被懷疑是線民,起因一位民進黨青壯派人士B,B學生時代積極參與校園異議社團,甚至參與1990年初的野百合學運,不只入伍當兵被嚴密監控,甚至連出國留學,都被情治單位安插布建對象監控到海外校園,如今,隨著促轉會徵集到校園安定專案檔案,A曾任線民的消息才不脛而走。
已故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也捲入暴風圈,被指曾為情治人員。(翻攝邱萬興臉書)

檔案未公開 已猜忌四起

另一位曾任線民的知名人士,則是美麗島系前公職C,目前也已和綠營漸行漸遠,一度還傳出可能遭民進黨開除黨籍。C的學界背景相當特殊,儘管在促轉會的原始資料中並未交代明確的監控對象,但仍被黨內人士普遍認證是抓耙子,包括野百合及不同派系人士私下熱議線民名單時,還為這兩位監控者取了「光明使者」的綽號加以諷刺。
對此,一位資深綠委感嘆,促轉會調查的政治檔案都還未正式公開,就已導致猜忌四起,威權陰影彷彿再度籠罩台灣上空,正凸顯轉型正義工作的困難,光是踏出第一步「面對真相」就如此考驗人性,何況,促轉會的調查一再強調,就連白紙黑字的檔案都可能出錯,遑論是未經證實的線民名單,呼籲黨內人士在討論誰可能是線民時,務必格外審慎。
行政院促轉會今年5月公布,威權統治時期情治系統透過「校園安定系統」布建,防範學潮,企圖透過嚴密的監控網路,掌握校內特定偏激師生與校外人士串聯,布建吸收對象,以校園內忠貞同志為主,檔案顯示,不只學生,甚至連教職員、工友都是線民,協助政府掌握地下社團、刊物的動態及資訊,對特定人士的作息、住家及交往,也進行長時間的監控。
促轉會推動開放政治檔案工作,意外引爆綠營茶壺風暴。
在黃國書線民事件震撼下,許多人震驚於促轉會的報告內容,竟連線民化名、背景身分、領取費用全都露,「身分不就一下子會被比對出來?」
促轉會調查結果報告書(圖)顯示,他們訪談調查局承辦人員,許多當初經手監控的公務員,都認為自己只是「依法行政」。
根據促轉會公布的大專院校布建人員列表,當年包括「政治系四年級學生會長」「客座副教授」「課外活動組組員」「訓導主任」到「副校長」全都是監控人員,凸顯當年教育部對重點學校複式布建,已達「室室有布建」「班班有布建」的地步。
據統計,到1980年為止,教育部在全國104所大專院校中,布建3,005人,也就是全校師生的千分之8,這還只是教育部,不包括調查局等情治機關,或國民黨的布建。促轉會報告的內容,也讓當年參加所謂「偏激社團」的學運世代更加憤怒。
促轉會「當事人意見調查計畫」邀當年受監控者簽具保密切結後閱覽監控檔案。(翻攝林佳龍臉書)

事件失焦點 淪獵殺線民

一位年輕世代的綠委就說:「現在不管是想揭開真相的人,或想和稀泥的人,都對促轉會很不滿。」促轉會儼然已成為許多綠營人士的情緒出口。
該名綠委說,去看政治檔案的當事人,照理說不該對外洩漏內容,但大家看完內心震驚,難免想跟同儕討論,交叉比對下,檢舉人、消息來源就呼之欲出,兩位「光明使者」也因此不斷被提及。如今爭議已發生,促轉會若不能拿出處理方法,整件事恐淪為見樹不見林,使焦點淪為獵殺線民,而忽略了背後「有一個更大的本體更該被公開與揭露甚至究責」的真正使命。
本刊調查,促轉會揭露資料的方式,內部委員確實有不同意見,並向執政高層示警,指「無法釐清真相又缺乏公信力的調查,恐面臨高度道德風險,不只可能創造新的冤案,毀人名節其次,更是曲折公平正義。」
資深立委蘇治芬、管碧玲等都認為民進黨應在黃國書事件守住道德界線。

制度不完備 缺強力領導

不過,促轉會不只訪談被監控者、監控者,也訪談了當年監控案件的調查局承辦人員,從外勤到主管、從已退休到現任人員。促轉會的公開報告顯示,幾乎所有調查局人員在接受訪談時都表示,監控是為了「國家安全」,並無羅織罪名。
黨內人士說,當年每個在位置上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也確信自己的正當,因此加害者的面目模糊,這也是轉型正義工作的困難之一。
黨政高層坦言,促轉會最初的制度設計就不夠完備,委員會成立不久又發生「東廠事件」,重創社會信任,讓相關工作推行更坎坷,主委、委員人選也多次難產,黨內公認最有分量的黃煌雄、吳乃德等大老,也都未再參與實際運作。
另名黨內人士則直指,「缺乏強而有力的政治領導」是促轉會工作無法快速推動的最大癥結。高層態度不明確,各單位當然只搪塞、應付促轉會;總統蔡英文若希望在任期內,留下轉型正義工作的歷史定位,應更大破大立展現態度。
蔡英文強調「面對真相、釐清責任、修復創傷」是轉型正義的核心初衷。
「轉型正義最需要的是資源和時間,但我們最缺的正是資源和時間。」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去年11月在一場研究發表會上如此表示。知情人士說,促轉會全由學者專家組成,光要清查各營區的蔣介石銅像,跟國防部連個可以對話的「自己人」都沒有,只能靠公文往來,成效如何可想而知。
另以開放政治檔案工作為例,促轉會從國安局、警政署、調查局、海巡署、國防部等情治單位徵集到破萬案件、超過百萬頁檔案,但促轉會沒有政治輩分夠、政治手腕高的人,過程中若非依靠政院協助溝通,哪有可能順利?更遑論要加快徵集速度。

吃力不討好 前景不明朗

2018年成立的促轉會,原設計為任期2年的任務型機關,但經行政院同意後兩度延長,目前任期到2022年5月止。促轉會雖已著手起草結案報告,但黨政人士表示,目前不管是俗稱「除垢法」的加害者咎責法案,或不義遺址的維護管理是否需有專法規範,在黨內都還沒共識,更遑論在明年5月促轉會結束前完成立法。
促轉會是任務型機關,任期到2022年5月。
一位民進黨高層用「潘朵拉的盒子」來形容政治檔案解密工作,一旦盒子打開,裡面的東西就收不回來;但促轉會明年就將依法解散,相關工作該如何繼續推動?民進黨內目前有「讓促轉會再延1年」「把促轉會與黨產會、人權會合併為一個獨立的委員會」等不同意見,然而,轉型正義工作吃力不討好,促轉會未來何去何從?恐怕還有得吵。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