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1.11.12 18:30 臺北時間

【李應元辭世】李應元罹罕見「壺腹癌」暴瘦病逝 初期難察覺手術難度高

李應元罹患「壺腹癌」請辭駐泰代表,8月返台時暴瘦的模樣(左)即是癌症引起的症狀之一。(翻攝駐泰代表處臉書/本刊資料照)
李應元罹患「壺腹癌」請辭駐泰代表,8月返台時暴瘦的模樣(左)即是癌症引起的症狀之一。(翻攝駐泰代表處臉書/本刊資料照)
李應元昨(11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68歲,上個月原先傳出他是罹患胰臟癌,然而昨證實病因為「壺腹癌」,這也讓各界好奇這個壺腹癌是什麼樣的疾病?「壺腹」又在哪裡?其實,前教育部長吳京、兒童文學繪本作家幸佳慧也在幾年前因為壺腹癌辭世,壺腹癌的發生機率相對其他癌症來說很低,但它也不容易發現和治療,通常察覺時去就醫確診時,已經為時已晚。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會刊」,由台大醫師章明珠、田郁文提供諮詢的文章指出,所謂「壺腹」指的是人體內總膽管末稍與胰管會合之處,形成一個較膨大、像乳頭狀的構造。膽汁及胰液在此處會流後注入十二指腸,而在十二指腸上的開口便稱為壺腹乳頭,也稱為華特氏乳頭。
由於「壺腹」的位置就在膽管和胰管交會的重要樞紐,鄰近連結的組織又頗為複雜,若在壺腹部位發現腫瘤,特別是惡性癌時,很難斷定是原發的壺腹腫瘤或是周圍的十二指腸胰臟頭,還是膽管末端源起的癌症,因此在醫學上分類,將壺腹周圍2公分以內的癌症統稱為「壺腹周圍癌」。
壺腹的位置在器官交接處,動手術的困難相當高。(翻攝自肝病防治基金會網站)
壺腹癌的常見症狀包含黃疸、腹痛及貧血等,部分可以及早發現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腫瘤正好壓迫到總膽管出口到壺腹乳頭,阻礙膽汁的排出造成膽管阻塞,病人出現皮膚及眼白變黃、尿液呈現茶色等阻塞性黃疸的症狀,所以確診發現。
而田郁文醫師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也透露,除非是因為造成膽道或胰管阻塞,造成膽道或胰管擴大,否則透過超音波或電腦斷層較難早期發現;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賴基銘表示,因為壺腹不容易發現長出腫瘤,所以患者確診時多是晚期。新光醫院醫師朱光恩則指出,除非透過定期規律做胃鏡檢查,能早點發現壺腹癌,否則等到患者反覆黃疸、變瘦時才確診,已經為時已晚。
不過賴基銘也說,就算及早發現,由於壺腹的位置在器官交接處,動壺腹癌手術相當困難,國內會開此刀的醫師不多,就算能動手術,腫瘤也很可能沒有辦法切除乾淨,提高腹發風險。他引用文獻統計表示,沒有淋巴轉移且可以開刀切除腫瘤的壺腹癌患者,5年存活率約有65%至80%,但在晚期淋巴轉移後,患者5年存活率就會降到25%至40%。
朱光恩表示,壺腹癌的難纏程度和胰臟癌相去不遠,雖然很難發現,但若有定期檢查還是多一分機會找到它,特別是有家族相關癌症病史者更應該注意;賴基銘坦言,壺腹癌至今成因仍是謎團,他建議民眾若發生持續不明原因的劇烈腹痛應多加留意,養成運動、均衡飲食,維持身體健康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