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1.12.11 05:5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美國女孩》演攝導奪金馬 長片新手深掘母女心境

方郁婷(左起)、莊凱勛、林品彤與林嘉欣共組平凡的四口之家,片中的住家選在新店的公寓內實景拍攝。(傳影互動提供)
方郁婷(左起)、莊凱勛、林品彤與林嘉欣共組平凡的四口之家,片中的住家選在新店的公寓內實景拍攝。(傳影互動提供)
獲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新演員、攝影及觀眾票選獎的電影《美國女孩》,以罹癌母親與青春期女兒為主角,描繪美國夢幻滅後,母女黯然返台面臨的衝擊。
編導新秀阮鳳儀將親身經歷搬上大銀幕,在監製林書宇協助下,梳理故事與角色,請到金馬影后林嘉欣、金鐘視帝莊凱勛助陣,加上新人方郁婷、林品彤,重現2003年SARS襲台時,家人關係的緊繃與修復。
3年前,阮鳳儀描述90年代華人移民洛杉磯的半自傳短片《姊姊》,獲得「東京國際短片節」最佳觀眾票選獎、高雄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等肯定。雖然該片未發展為長片,但2018年底,她再以成長階段的經驗寫出《美國女孩》電影企劃案。
阮鳳儀(中)編導的半自傳短片《姊姊》描述90年代華人移民洛杉磯的故事。(翻攝自IMDb網站)
當時阮鳳儀不了解長片的開發、也沒把握其他人會想看《美國女孩》這個私密的家庭故事,仍試著參加金馬創投,並且入選。那年金馬創投首次在活動前舉辦工作坊,協助提案者,工作坊「編劇顧問」林書宇因有類似的移民經歷,對《美國女孩》格外有感,後來更成為該片監製。
林書宇表示,企劃案故事大綱從女兒的角度出發,充滿細節,但沒有故事。阮鳳儀也認為,「寫自己的故事,因太熟悉反而容易有盲點。」入選金馬創投讓她看到後續開發的可能,原本已赴美取得電影導演碩士的她,決定留在台灣寫劇本。
戲中方郁婷(右)遭蔡嘉茵(左)飾演的老師體罰,難以適應國中生活。(傳影互動提供)
由於影片情節奠基於阮鳳儀的少女時代,她先回憶國、高中期間的各種經歷,包括對台灣教育的不適應、母女衝突、母親就醫等,花了2、3個月時間將細節寫出來,攤開檢視,思考如何從細節變成事件、再由事件轉化為敘事、擬出故事架構。
儘管是自家往事,訪問與調查仍不能少。在媽媽治療的部分,阮鳳儀主要是從當年乳癌患者的部落格網誌得知第一手的心情與療程,並參考相關書籍。在故事時序與真實時空背景上,也花很多心力安排,讓每個時間點都有意義。
片中SARS襲台,醫院如臨大敵,但林嘉欣(右二)仍帶生病的女兒林品彤(右三)就醫。(傳影互動提供)
片中母女在2003年2月返台時,台灣剛發布第一個SARS新聞,隨劇情進展,加入疫情變化,「我想還原那個時候,所以在SARS事件上做相當多田調。」
為和故事保持距離,阮鳳儀邀請對家庭、跨文化題材有興趣的研究所同學李冰合作。
阮鳳儀也從家庭訪問重新深入回顧,「家庭訪問聽起來簡單,把爸爸、媽媽、妹妹找來QA?他們絕對不會!怎麼可能一問就說實話?」有時只能零散地利用時機,自閒聊中找到答案。
阮鳳儀坦承,「從故事大綱到劇本的創作過程中,我對於女兒的角色很有把握,但對媽媽卻一直迴避,直到書宇逼我去面對、想像。」為進一步了解,她把握機會和母親談過往的點點滴滴,慢慢突破。「有時問不出所以然,是因妳問不出她的潛意識,那些連她自己都不知道,只能用她給妳的很多線索去猜想。」
為和故事保持距離,阮鳳儀第一時間就找了共同編劇,邀請對家庭、跨文化題材有興趣的研究所同學李冰合作。「我寫第一稿後,她提出意見,並寫第2稿給我,我再寫第3稿,一來一往,像打乒乓球。」劇本最後完結修訂是第19稿。
林嘉欣(左)確認接演,後續籌資、選角順利進行,導演阮鳳儀(右)也從她身上獲得許多寶貴意見。(傳影互動提供)
在林書宇提點下,阮鳳儀找出母親角色的施力點。「一開始這是第一人稱觀點的成長故事,慢慢變成母女的故事,母女部分穩固後,再轉為家庭故事。過程中最難的是要精細地平衡各元素:母女的戲各有多少?何時切換?關鍵台詞由誰來說?」
林書宇表示,劇本基礎很好、真實且情感濃厚,尤其阮鳳儀開始挖掘母親的心境,進而產生莉莉這個角色時,「整部片的心臟就找到了!」並請到以林書宇電影《百日告別》獲金馬影后的林嘉欣扮演莉莉。林嘉欣確認接演後,電影籌資也順利很多,寰亞電影、杰威爾音樂陸續投資,還獲國片輔導金1,200萬元,全片拍攝預算約4,000萬元。
因道具、場景都得符合2003年的時空背景設定,增加拍攝難度。
因片中姐妹使用中、英雙語,選角也從國際學校著手,花3個月才找到飾演姐妹的人選方郁婷與林品彤,兩人都與林嘉欣氣質相近。飾演爸爸的莊凱勛由林書宇力薦,阮鳳儀認為,他給人很踏實的感覺,可適度平衡林嘉欣的優雅,共組平凡的四口之家。
4位演員在戲外一起打保齡球、聊天互動,培養家人默契。因每位演員都做足準備,阮鳳儀笑說:「到現場,所有演員都丟本,連小朋友都不必看,台詞記得非常清楚,反而是我在找劇本,看下一場是什麼。」演出時14歲的方郁婷因表現可圈可點,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
來自希臘的攝影指導Giorgos Valsamis擅長捕捉氛圍,此次首度入圍金馬就順利得獎。(傳影互動提供)
至於攝製班底,主要透過製片人苗華川與阮鳳儀組成,來自希臘的攝影指導Giorgos Valsamis曾與苗華川合作入選坎城影展基石單元的短片《島嶼故事》,擅長捕捉氛圍。在紐約從事舞台設計的美術指導陳昱璇,是阮鳳儀高中同學,兩人繼《姊姊》後再合作,阮鳳儀強調,「影片要重現一個時代,美術至關重要,所以我需要很放心的人。」
因道具、場景都得符合2003年的時空背景設定,增加拍攝難度。例如:許多外景改變,且無法控制車流、街景,所以不能拍遠景;垃圾車也要找那個年代的道具車。
而且以該片獲金馬獎最佳攝影的Giorgos Valsamis,非常堅持路燈要有昏黃光暈的感覺,但現在街道都是白亮的LED路燈,最後製片組找到一小段路、將LED燈全換成暖色燈泡。雖達到光影效果,演員卻因路很短,只有30秒時間演那段戲,節奏須掌握得非常精準。
導演阮鳳儀(右起)、演員方郁婷、林品彤、製片人苗華川拿著最佳新導演、新演員、攝影與觀眾票選獎4個獎座出席金馬慶功宴。
《美國女孩》從提案、編劇到拍攝製作,林書宇形容自己「與其說是監製,更像嚴格的老師」,阮鳳儀則戲稱,「我像攻讀博士班,論文一直被退。」但在往復修正、齊心合作下,她也帶領團隊交出漂亮的成績單,成功晉級。
監製林書宇(右)在阮鳳儀(左)創作電影的過程中提供編劇、選角、拍攝上的各種協助。

小檔案: 梳理少女時代 阮鳳儀

  • 1990年生於新北市
  • 學歷:台大中文系畢業、美國電影學院電影創作碩士
  • 代表作:
  • 2021年 電影《美國女孩》獲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 2018年 短片《姊姊》獲東京國際短片節最佳觀眾票選獎、高雄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HBO亞裔美國人視野獎

小檔案:監製嚴格把關 林書宇

  • 1976年生於台北市
  • 學歷:美國加州藝術學院電影製作碩士
  • 電影代表作:
  • 2021年 監製《美國女孩》
  • 2019年 編導《夕霧花園》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9項獎
  • 2015年 編導《百日告別》入圍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與劉蔚然)
  • 2008年 編導《九降風》獲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與蔡宗翰)、台北電影獎評審團特別獎與最佳編劇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