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1.12.29 05:58 臺北時間

【2021年度風雲人物4】守疫情的人 田知學、楊卉庭:我在救你時,也可能會死掉

田知學身處疫情戰場的第一線,最大的感觸是,人都該「好好活著。」
田知學身處疫情戰場的第一線,最大的感觸是,人都該「好好活著。」
有件搞錯的事,大概反而能精準呈現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醫護承受的巨大壓力。擁有17年急診資歷、目前在亞東醫院任職的護理師楊卉庭在採訪結束後,自己整理了一份簡單的時序表傳給我,裡面寫著:「疫情從去年底爆發…」我提醒她應是前年底?她已讀了幾秒才回訊:「這麼久了…無言…不知不覺已經撐了2年…」

每次插完管 我的手是抖的

簡述2年日子,大概就是神經持續緊繃,生活不斷重複,且目前仍看不見終點,導致連起點都一時忘了。回想疫情在台灣爆發的5月中以來,她的日常活動範圍,只有往返家裡和醫院,「兩點一線,接觸的人愈少愈好。」最長曾半年沒見到住在同一城市的家人,和在振興醫院擔任急診醫學部主任的田知學差不多,5月中後,她也選擇暫時從家中搬出,離開先生、孩子,另覓住處。回顧初始,田知學說,新聞還未鋪天蓋地報導疫情時,國內急診醫師的群組裡已有人提醒,「SARS可能要再來一次了。」全台許多急診室立即著手設立發燒篩檢站,但「像諾亞建方舟,被當瘋子。」看診的民眾也抱怨:「你們會不會太over?」怎知沒多久便風雲變色,當疫情終究如海嘯襲來,方舟立時成為救命的船。
但汪洋中的船,自己都風雨飄搖,置身其中,看見更多的人性,田知學對我們說:「疫情裡最困難的,是人性。」她舉健保卡能查看旅遊史功能開放前的例子說明,曾有個婦人要入院看診,詢問時,都是無症狀、無接觸史、無疫區旅遊史,「進來後就聽她跟朋友聊天,聊到她兒子剛從大陸回來…」憤怒,但無用,心想:「這不是妳一個人的問題而已,剛才有多少醫護沒有穿得很防備在跟妳說話?」
擔任急診醫師近20年,田知學自認心理建設能力不錯,但在疫情戰區第一線,「是在跟死神打仗,可是死神也可能親吻我的額頭…疫情期間,我每一次插完管出來,我根本…我的手是抖的。家屬在那邊哭,我沒有心情安慰他們,因為我覺得我也需要被安慰。我覺得很抱歉,我第一時間沒辦法安慰家屬,雖然這是我的工作,但我必須先安慰我自己。你懂那個感覺嗎?就是我在救你的當中,我有可能會死掉。」
她的說法並非沒有根據。今年5月23日,振興醫院急診護理師確診;5月14日,亞東醫院亦傳出曾有萬華接觸史的結核病人確診,整個科室的醫護都因此隔離。5月31日,雙和醫院有三名護理師遭確診病患砍傷…田知學口中的死神從四面八方靠近了,而疫情下工作的難處或後遺症,也同樣折磨人。田知學提到哺乳中的同事,「每天上班,奶脹了還是要擠,擠完就直接沖掉,不可能把奶帶回家,因為是在這麼危險的地方擠的奶。」楊卉庭則說自己一度工作到幻聽,「一直聽到救護車的聲音。」

被民眾嘲諷 防疫還有錢拿

醫護平時是職業,疫下就必須成為使命。當全球確診人數迫近3.45%時,台灣仍維持在0.07%,即使遭逢破口發生社區感染,也在4個月內獲得控制,被視為範本的抗疫成績,背後除了指揮中心嚴格的邊境管制政策,還有醫護付出的代價。田知學曾差點將病患推到空曠處插管,笑著說:「用陽光做紫外線消毒。」她深知急診的瓦解會是骨牌第一塊,面對困局,也不能放棄。
楊卉庭除了是護理師,也是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北區會員代表,多次受訪為同業發聲。
但仍不時會聽到民眾酸:「疫情已經讓很多人沒工作了,你們有工作,還有獎金(津貼)…」田知學坦言還沒有一個好的回應方式,只是忍不住想:「如果可以,你來試試看在第一線,然後你告訴我是不是值得拿那個獎金?」
18年前,田知學在北榮實習,SARS時期被保護著,「當年5月時,醫院就說不用來(實習)了,因為你們沒功能之外,又害怕。那時連口罩都沒分配好,我們一個N95要用好幾天。」像是最後的震撼教育。18年後,她並未因此就不害怕,但仍沒想過要從生死場般的急診室離開,直言:「我們這次做得很好,四個多月把疫情穩定下來。但其他國家都在演給你看,它們會一再的一再的…你有什麼資格說不會再爆發一次?」
她呼籲,政策的真正重點,總是在遵守,「你看那些出事的國家,就是連幾加幾的隔離政策都沒有遵守。大家真的是在同一艘船上,你挖他的洞,你自己也跟著沉。」我問她,覺得醫護人員就是一直在補破洞嗎?她說:「是啊。」語氣平淡,帶著一點無奈,但更多的情緒是義無反顧,就像楊卉庭最後傳訊跟我說:「這場仗,已經打到大家都忘了時間,只管往前衝。」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