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 16:59 臺北時間

【桃園誌】地方創生 來桃園一起共好

菱潭街興創基地設置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成為凝聚青年、推動家鄉的前進力量。(桃園市政府提供)
菱潭街興創基地設置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成為凝聚青年、推動家鄉的前進力量。(桃園市政府提供)
為均衡城鄉發展,中央與地方共同推動地方創生,以人文、土地、產業三位一體的模式,深耕地方價值,引領青年回流,一起生活,一起共好。
2019年是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從企業家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合部會資源、社會參與創生及品牌建立等5大策略全面推動。然而,面對偏鄉人口流失、都會人口集中的現象,地方創生政策滾動式調整,2021年進入2.0階段,強化地方產業與優化環境機能以加速推動。截至2022年2月底,地方政府共提出132件地方創生計畫,經「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工作會議陸續通過71案,其餘61案則持續輔導中,其中「大溪區地方創生計畫」更是桃園首個獲得補助的地方創生計畫,透過創意、創新及創業的機制,共同邁向永續發展。

資源盤點 產地人三要素

「我們致力結合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力量,輔導年輕人回到家鄉創業或就業。」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游建華表示,除了促成具有公益、共好理念的企業回鄉投資外,亦導入智慧科技,才能為地方特色產業挹注動能。當地方政府盤點當地的人文、土地、產業資源,發掘合適的發展模式,促使青年回鄉時,國發會則媒合各部會資源,共同推動地方創生事業落實執行,一起提升生活環境品質。
以「泰雅山林.永續創生」為題,提案復興區地方創生計畫,以復興泰雅文化、振興竹產業及發展農山間作為目標。(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提供)
桃園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君婷也贊同人文、土地、產業是地方創生的重要因素,「人對經濟來源的需求,帶動產業發展;除了居住環境,交流與推廣也需要合適的場域;然後是交通、教育等各面向品質提升,才能讓更多青年願意返鄉。」
以「泰雅山林.永續創生」為題,提案復興區地方創生計畫,以復興泰雅文化、振興竹產業及發展農山間作為目標。(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提供)
大溪區地方創生計畫預計透過中央補助、地方自籌及民間投資,共挹注逾1.2億元,以5大策略共11項計畫,打造大溪地方創生品牌及產業。吳君婷表示,與社區攜手合作,導入技術資源,並改善假日交通動線,像是交通局規劃在大溪埔頂營區設置轉運站並連結捷運綠線大溪延伸線,擴大服務範圍至大溪老街,不但可以活化營區,未來還有機會與太武新村眷村文創園區結合發展,「讓想回家的人可以好好生活。」
大溪警察局宿舍群打造成為大溪工藝基地,全區以保留戰後生活使用樣貌為原則進行修復,傳承大溪家具、神桌文化及工藝技藝。(桃園市政府提供)

青年返鄉 凝聚地方意識

為了建構地方創生支持系統,並強化現行輔導機制,以吸引青年返鄉,國發會在2021年陸續成立專案辦公室、分區輔導中心,也在2021年及今年分別設置30處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加速推動地方創生。游建華說明,青年培力工作站的目標是發揮引路的作用,讓需要培養經驗值的青年,由具有在地蹲點經營的專家領進門,輔導、陪伴、支持,共同規劃出符合地方發展需求的計畫,其中桃園就有台地創生、野菱蔓生、那山小米青年工作站、復興食農青松立竹等4站,創造青年合作的交流火花,也能激發出世代的共好效益。
C house溪房子集結各類職人,期望讓家鄉變更好,展現獨特的「大溪味」。(桃園市政府提供)
「無論是返鄉青年或是移居人口,在地夥伴的團結與否,是地方創生得以發展的要素。」吳君婷也指出,唯有形成夥伴關係,彼此才能夠同心前行,像是由在地夥伴凝聚共識,成立在地資源串聯平台的「大溪味」(Daxi Way),以餐桌連結農業、漁業、餐飲與工藝職人,以夥伴關係經營,串接彼此的人脈與通路,聚集越來越多的人群,吸引更多青年返鄉,成為傳承與改變的力量,為地方注入新活力。
C house溪房子集結各類職人,期望讓家鄉變更好,展現獨特的「大溪味」。(桃園市政府提供)

空間活化  文化整合傳承

由於地方創生的推動及經營需要場域,空間活化再利用即成為重要課題,由地方政府盤點使用率不高的公有空間,重整後提供多元事業體使用。國發會2021年補助14縣市、21個公有建築整備活化據點;2022年首次徵件也通過4縣市、6個公有建築空間整備活化據點。游建華說明,公有建築空間整備活化補助計畫有助於提供地方創生的活動基地,不僅是地方創生者的媒合場所、共享辦公室,讓他們能有合宜空間好好經營,更是地方創生的育成基地。
以各種實務運作主題進行經驗分享,與在地文化夥伴一同深耕「大溪學」。(桃園市政府提供)
桃園近年致力於活化閒置公有空間,鼓勵發展文創產業、社會企業、綠能減碳及智慧事業,除了「大溪警察宿舍群歷史建築空間」、「桃園郡米穀統制組合倉庫農業空間整備活化」獲得中央核定補助,青年事務局也獲得教育部補助設立「北區青聚點」,之後中壢一號、中路二號社宅也會提供空間,為返鄉青年打造友善的環境,進行跨產業、跨領域的經驗交流,深耕地方也提升價值。

蹲點對話 開啟永續能量

為了推動地方創生,桃園不僅訂定「桃園市政府推動地方創生作業原則」,吳君婷也率領同仁到各區蹲點,在走訪各個據點的過程中,接觸更多在地人事物,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我們跟他們交朋友,藉由一場又一場的聚會,長時間的相處以理解在地發展與文化脈絡,也讓他們在交流學習時團結起來,並跟政府說出需求,爭取足夠資源,也能讓地方創生慢慢步上軌道。」
游建華也觀察到,由於桃園結合地方創生的精神,整體性推動相關產業,並搭配中央所編列的資源預算,桃園升格以來,每年每個行政區人口幾乎是正成長,對於城鄉發展的均衡具有良好成效。
(左)桃園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君婷:蹲點盤點需求──「因應地方不同的文化脈絡,透過蹲點以理解需求,找到協力共好的方向。」(右)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為了支持地方創生事業發展,國發會配合行政院振興經濟政策,也推出「地方創生券」,鼓勵市民朋友到各地的地方創生店家走走逛逛、採購消費,也能認識城鄉特色產業,促進商家永續經營。展望未來,中央和地方將持續挹注資源,提供更多地方創生的機會,茁壯地方發展的能量,讓更多人返鄉回家,一起共榮共好。
●更多內容.請看《桃園誌》電子書:https://ebook.tycg.gov.tw/book/list.php?type=11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