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2.05.09 21:33 臺北時間

「該聚焦防止重症及醫療資源分配」 中研院院士:指揮中心政策矛盾應轉向

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郭沛恩院士對指揮中心現行政策提出建議。
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郭沛恩院士對指揮中心現行政策提出建議。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政策朝向共存執行,中研院生醫所所長、台灣精準醫療計劃(TPMI)主持人郭沛恩院士今(9日)指出,衛福部疾管署對這波疫情的反應比起其他國家還要快,但也提出指揮中心在政策上的矛盾之處,認為現階段指揮中心該著重的不是預防確診、看數字,而是聚焦在如何防止重症、就醫和死亡。
郭沛恩今日接受《鏡電視》訪問,首先指出台灣現在國內確診數已經比其他國家多了,不再像先前境外移入是引進新的病毒,「如果我是決策者的話,邊境管制會被全面的解除」,如此一來邊境管制的人手便能轉而支援國內防疫工作,並建議「今天」就開放邊境。
郭沛恩接著說,重症、死亡等數據在全世界都是差不多的,因此與其著重在每日確診數,更該做的是如何保護與治療易感染的族群、怎麼做才不會嚴重到大量的人需要就醫,「我們的政策需要轉向聚焦在如何防止重症、就醫和死亡 ,而不是預防確診」。他認為應該要把醫療資源留到出現症狀後,就算接觸過確診者,沒有出現症狀就不去篩檢,且若公司不再要求每個員工週週篩檢,這樣醫療資源就能轉而投入給較弱勢的長輩族群。
另外,郭沛恩指出目前領藥程序太繁瑣,導致確診者需要花好幾天才能拿到藥,建議可以參考病患的醫療史做分類,如此一來醫師就不需要再多花時間檢查,也因為台灣有健全的健保體系,這應該不難達成,「而且如果達成的話能起到很大的效果,因為越早開始的治療就越有效。」郭沛恩也舉例現行防疫政策矛盾之處,在餐廳用餐的人不需要佩戴口罩,但走在外面、感染風險相對低時卻需要,這是很難理解的一件事,有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宣導正確的口罩觀念、實現自我管理,當你覺得需要保護自己或別人時戴著口罩。
郭沛恩表示,若依照確診數曲線來推測,台灣還有至少5至8週的染疫高峰期,以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15%左右的人口染疫後,疫情的高峰期就會結束,不論這數據是否達到群體免疫,可以知道的是台灣現在還不到10%,「我們還有不少數量的(預期確診) 」。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