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2.05.28 05:58 臺北時間

【全文】財政部台新金密開4場調解會 彰銀案拚5月底落幕

糾纏17年的彰銀案近期將落幕,讓剛過72歲大壽的吳東亮鬆了一口氣。
糾纏17年的彰銀案近期將落幕,讓剛過72歲大壽的吳東亮鬆了一口氣。
台新金與財政部糾纏17年的彰銀案,即將劃上句點。本刊調查,由最高法院出手,從年初起,一連安排4場調解委員會,台新金和財政部日前達成共識,台新金撤告,由財政部協助,4大基金、壽險業者以每股18.5元,買進台新金1成彰銀持股,雙方將在本(5)月底、最遲1個月內完成和解。
今年台新金30週年慶,接著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又過了72歲大壽,近期還準備抱第三個金孫,但吳東亮最關心的事,莫過於與財政部糾纏長達17年的彰銀案,終於要在近日劃上句點,台新金狀告財政部爭彰銀經營權的官司,雙方達成和解共識。
台新金告財政部搶彰銀經營權,在高院調解後近期有望和解。

吳態度軟化 只開二條件

本刊調查,吳東亮為順利併保德信人壽,雖對金管會承諾6年內賣出彰銀持股,讓出彰銀經營權,但過去為爭彰銀經營權狀告財政部一案,卻遲未撤告。為讓雙方能順利和解,最高法院去年底出手,積極促成台新金和財政部達成和解,迄今已舉行4次調解會,希望能在本月底平息紛爭。
根據了解,上週二(17日)最高法院退休法官阮富枝和財政部官員、台新金高層、雙方律師,針對彰銀案召開第四次協調會。「溝通過程很快速,雙方對和解書也已有共識,希望能儘快解決,規劃在5月底前、最遲1個月內達成和解,不會無限期拖下去。」知情人士對本刊透露。
高院積極調解下,財政部協助台新金找買家出售彰銀持股。
「老三(吳東亮)為順利合併保德信人壽(已改名台新人壽),態度早已軟化,指示台新金內部積極和財政部和解,只開2項條件,一是財政部買回彰銀三億股、約一成持股;二是公股買回彰銀每股價格不低於18.5元。」了解內情的吳家親友說。
雙方一開始協商並不順利,「在農曆年前舉行第一次協調會時,台新金希望財政部直接出面買回彰銀持股,但財政部哪有錢買,經過協商後,財政部才同意,改以協助的方式,找新買家買回彰銀持股。」知情人士說。
財政部將找4大基金、壽險買進彰銀持股,替台新金解套。
尤其是最關鍵的收購價,雙方始終無法達成共識。「財政部一直希望以市價成交,但台新金踩穩底線,希望能以每股18.5元成交。由於財政部和台新金各有壓力,財政部得面對國會監督,台新金也得和股東交代,因此4度觸礁。」知情人士指出。

併購保德信 提七大承諾

由於彰銀股價近一個月均價落在18.2元,離吳東亮開出的18.5元底線差距不遠,「現在每股價格只差2、3毛錢,只要彰銀股價到達台新金的目標價,隨時就能和解。」知情人士透露。
若以每股18.5元價格計算,財政部找來的買家,至少要拿出55.5億元,才能順利和解。黨政高層透露,財政部已經積極尋找接手買家,「目前將安排郵匯儲金、勞退基金、勞保基金及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等4大基金以及壽險業者,以盤後鉅額交易方式接手。」
吳東亮為順利併保德信人壽,對彰銀案態度軟化。
究竟吳東亮為何會堅持,財政部必須接手一成彰銀持股、並不低於每股18.5元的條件,來換取官司和解?本刊調查,其實與台新金併購保德信人壽時,對金管會提出的7大承諾有關。
攤開台新金最新年報,赫見一項對金管會的承諾,「台新金處分彰銀持股金額,至少有27.5億元用在保德信交割款,以及保德信人壽未來2年增資需求。同時,台新金要在6年內,以在集中市場出售、發行相應可交換債、發行交換特別股3種方式處分彰銀全數持股。」年報上寫著。
市場人士指出,「財政部尋找買家接手的55億元,正好符合金管會要求,一半用在保德信交割款,剩下一半也可應付未來增資需求。」

彰銀經營權 糾葛十七年

台新金過去一年也積極在市場上出售彰銀持股,以達成6年內全數賣完要求。攤開彰銀最新年報,台新金仍是彰銀第一大股東,但持股已降低至20.57%,總計賣出彰銀約1.84億股。
若以年均價17.15元計算,台新金總計已拿回約31.56億元,若再加上這次財政部協助買回彰銀持股55億元,台新金總計落袋近90億元,持股彰銀僅剩10%,將在明年彰銀改選董事前,喪失對彰銀實質控制力。
台新金向金管會承諾,賣彰銀的資金用在併購保德信人壽。
讓吳東亮糾葛17年的彰銀經營權案,始於2005年時,政府為解決彰銀呆帳,發起增資,台新金以每股26.12元、總額365億元,取得彰銀22.55%股權,成為彰銀最大股東。
財政部和台新金歷經多次經營權攻防,甚至對簿公堂,直到前年,蘇揆訂下「不放棄彰銀經營權、不讓台新金吃虧」2原則之後,財政部和台新金尋求解套,財政部原先安排寶佳集團接手彰銀4.99%持股,每股收購價不超過17.95元,最後因為雙方對價格落差太大,寶佳意願不高而正式告吹。

和解書內容 彼此有攻防

蘇貞昌替彰銀案訂下2原則,高院以此積極勸說台新金和財政部和解。
台新金內部曾指出,每股售價要超過21元才划算,「當初買彰銀資金,部分是靠借貸籌措,扣掉利息、時間成本,市價賣絕對賠錢。」但彰銀估算,17年來,台新金拿到彰銀現金股利近110億元,股票股利九‧四億股,若以這次雙方合議18.5元計算,約173.9億元,台新金並未虧本。
直到這次由最高法院出面協調,負責調解的阮富枝也多次向財政部、台新金勸說,強調以在「不讓台新金吃虧」前提下,讓雙方和解。不過,除了關鍵價格與股權問題外,其實雙方對和解書內容也有所攻防。
知情人士對本刊透露,「財政部和台新金在3月第二次協商時,台新金提出,和解書須提及感謝台新金經營彰銀期間貢獻,未來雙方有業務合作機會等2項要求。」 財政部為了展現誠意,在4月第三次協商,同意在和解書中載明,感謝台新金和財政部對彰銀貢獻,雙方未來也有進一步合作機會。
台新金曾3度打算併彰銀,遭到公股強力反對。
親近吳東亮人士解釋,「董事長不滿財政部不曾提及,台新金接手彰銀由虧轉盈,要求和解書上一定要感謝台新金。過去公股行庫舉辦聯貸案,因彰銀案,台新也被排除在外,希望這次化解干戈後,未來能讓台新參與。」隨著這次最高法院出面調解,糾葛17年的彰銀案,終能劃下句點,正式落幕。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