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5 05:58 臺北時間

【獨家授權】前線的前線 攝影師張乾琦烏克蘭直擊

烏克蘭,布查。一位東正教的祭司正在主持葬禮。女人的丈夫在3月初俄軍占領布查期間失蹤,他那幾乎無法辨認的屍體直到1個月後才被發現。
烏克蘭,布查。一位東正教的祭司正在主持葬禮。女人的丈夫在3月初俄軍占領布查期間失蹤,他那幾乎無法辨認的屍體直到1個月後才被發現。
張乾琦是全球最高地位的紀實攝影組織「馬格蘭通訊社」的終生會員(full member),是該通訊社唯一的華人、台灣攝影家。烏俄戰爭2月24日開打,他3月4日就進入烏克蘭開始一系列記錄工作。
61歲了,他還是穿戴了防彈背心和頭盔,背著相機勇闖前線,他說之所以這麼做,「特別是為了台灣的年輕世代。」本刊獨家取得授權,刊載這些難得的紀實影像,他也寫下身在戰地的第一手心情札記(原文以英文寫成)。他說:「我想去前線的前線。」因為他,我們不再只有西方主流媒體的視角,我們要用自己看的方法,去記錄當下,也記錄歷史。
張乾琦,1961年1月生於台中市烏日區

張乾琦簡介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教育碩士,現為馬格蘭通訊社終生會員。曾獲荷蘭世界新聞攝影獎、美國NPPA年度攝影師、法國影像Visa國際紀實攝影獎、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美國年度新聞攝影獎、第28屆東元獎人文類獎。攝影作品廣泛刊於《國家地理雜誌》《時代雜誌》《泰晤士報》等國際知名媒體。攝影作品:《鍊》《我願意》《囍》《時差》《唐人街》《脫北者》等,曾參與威尼斯雙年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紐約攝影三年展。攝影作品獲多所美術館典藏。

逆行者的告白:我與烏克蘭站在一起

在2月24日俄國侵略烏克蘭之前,我從維也納搭機前往基輔不過兩個多小時。如今,同樣旅程需要花上兩天時間,還得用盡各種可能的交通方式—火車、汽車、巴士、計程車,加上在邊境等待的數個小時,以及無數個檢查哨。
烏克蘭,利沃夫。利沃夫西邊靠波蘭邊界一座大型軍事基地受到俄羅斯巡弋飛彈攻擊,約35名士兵遭到殺害,上百名士兵重傷。士兵的葬禮在利查基夫公墓聯合舉行。
烏克蘭,利沃夫。前往利沃夫附近一處村莊入口的檢查站。10位以上的在地武裝志願者在此看守。50歲的指揮官告訴我,他在村莊出生長大,一生在那度過,所以他認識村裡每一個人,任何陌生人或外來牌照都會被要求停下確認身分證,並巡查卡車。我問:如果有車子不停且加速開走呢?他咧嘴一笑說:「我們與這一帶每一位武裝志願者以對講機聯繫,沿路還有更多檢查站。」
烏克蘭,基輔。被一層又一層沙袋包圍、保護的是米哈伊洛夫斯卡婭廣場奧爾加公主紀念碑,位在聖米迦勒金頂修道院附近。憂懼俄羅斯轟炸,烏克蘭各地超過百年的紀念碑都被周密地保護。
烏克蘭,利沃夫。17世紀建造的聖彼得和保羅駐軍教會裝修,因俄羅斯侵略而擱置。
烏克蘭,基輔。東正教復活節,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韋多比奇修道院點亮一根蠟燭。教堂外,氣氛緊繃,保安嚴格,每一個入口都有士兵、穿制服與穿便衣的警察看守。
無論如何,我總算從被戰爭撕裂的烏克蘭回到(奧地利葛拉茨)家中。我把頭盔和防彈背心丟到地上,把穿了將近1個月的衣服扔進洗衣機,除了偶爾傳來的洗衣機砰砰聲,周遭是一片詭異的安靜。如同往常,我從家中望見遠方地平線上,覆著雪的阿爾卑斯山。我給仙人掌澆水,留言給孩子們,打開紅酒。我想藉酒精放鬆一下,趴在廚房桌上睡著了,洗衣機開始旋轉,轟隆隆的洗衣機聲變成烏克蘭的空襲警報,我被驚醒。

記錄邪惡侵略,為了台灣年輕世代

過去30年間,我在全球各地拍攝衝突事件,我不以戰地記者自居。然而,基於恐懼台灣可能成為下個遭強鄰侵略的國家,我堅決要記錄這場俄羅斯發動的邪惡侵略。我想分享自己的觀察、記錄報導-特別為了台灣年輕世代。
3月初,進入烏克蘭數日後,我決定對我的孩子們說實話。我告知他們我人在烏克蘭,而非離家前對他們說的波蘭。不過,我同時對他們保證,我會格外注意安全,以及我會每晚與他們視訊通話。在總長7週、共2趟前往烏克蘭的旅程期間,我維持了對孩子們的承諾。我的孩子們讓我保持理智;只是每當我試著接近頓內次克或烏克蘭東南部的扎波羅熱,砲擊聲自四面八方而來,俄軍就在河的對岸,我總是猶豫。
我被叮囑過千萬不要在樹林裡撒尿,因為有可能因此踩到地雷或詭雷。也曾被提醒一枚衛生棉條絕對止不住災難般的大失血。即使已經練習了無數次,我還是懷疑在受到高度驚嚇的情況下,我能不能即時的使用繃帶止血?我應該攜帶4條止血繃帶嗎?畢竟手腳加起來總共有4隻耶。
烏克蘭。基輔外的郊區城鎮博羅江卡,3月被俄羅斯占領,被轟炸的城鎮幾乎每一角落都遭到破壞摧毀。4月中烏克蘭軍隊解救該城鎮,才揭發俄軍的暴行。
烏克蘭。一顆未引爆的俄羅斯BM-21「冰雹」火箭砲,插落在前往扎波羅熱南方前線的主要道路。
烏克蘭,基輔。郊區一處堆滿毀壞戰甲車、民用車的廢棄場,隨著每天被撞爛炸毀的車輛不斷被拖進來,規模越來越大。
烏克蘭,扎波羅熱。3顆俄羅斯導彈擊中一間大型退役鋁廠,造成主結構嚴重損毀。
3月26日傍晚,2枚俄國飛彈飛過我頭頂,擊中市中心10公里外的油庫。幾聲巨大的爆炸聲響後,厚厚黑煙如巨浪般自油庫方向滾出來,持續了整晚。整個城市處極其緊張,四面八方皆響起警車和消防車的警鈴。
距波蘭、烏克蘭邊境僅70多公里的烏克蘭西部城市利沃夫,被認為是相對安全的地方。戰爭開打數週以前,已有不少國家的外交人員從基輔撤退至此。只是,顯然在烏克蘭境內已經沒有安全的地方了。在烏克蘭境內,每天關於可疑行動的電話就有大約一萬通。人們以一種祕密、高度警戒的方式,追捕烏克蘭境內潛在的俄羅斯「破壞者」。
我的工作的荒謬性或許在於,我傾向前往人們不停逃出的地方,一個逆行者。然而,我從未見到一個國家從集體情緒到策略面,社會每個階層如此團結,只為一同對抗侵略者。這場毫無正當性的戰爭,同時團結了歐洲和全球多數的民主國家。烏克蘭贏得、並且值得來自世界的支持與尊敬。來自全球的大量捐款湧入烏克蘭,同樣重要的是,從俄國發動侵略開始,所有烏克蘭人都試著幫助自己的國家。

此刻歐洲巨變,彷若中國侵台的預演

對我而言,這場在烏克蘭的戰爭始於2014年烏東頓巴斯地區的親俄分離主義者以及俄羅斯非法併吞克里米亞。這樣算來,烏軍已打了8年戰爭,且烏軍接受西方國家軍事訓練也已長達8年!
目前,國際社會正不安地檢視中國如何支持它的東北鄰居。由於中國與俄羅斯的領導人有其策略結盟,且皆無任期限制,許多人認為此刻發生在歐洲的巨變彷彿一場中國侵略台灣的預演。想稱帝的強鄰就在你隔壁,這對所有世人來說,難道不是警訊嗎?如果台灣遭受攻擊,我們會有不計代價團結、抵抗的意志與勇氣嗎?我會收起我的相機,然後拿起步槍嗎?
烏克蘭,基輔。為避免受到砲擊或轟炸波及,國立奧馬迪特兒童專科醫院的加護病房的窗口用層層沙袋堵住。
烏克蘭,聶伯羅州。國內流離失所者 (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 ,簡稱IDP,指因武裝衝突、暴力處境、人權侵害及災難的流離失所者 )逃離由俄羅斯占領的頓巴斯地區,在聶伯羅州尋求庇護與臨時住所。他們在俄羅斯砲擊開始時倉皇逃離,僅攜帶幾件隨身用品與他們的寵物。而今在庇護所的生活只有等待不確定的未來。
烏克蘭。一位烏克蘭士兵在扎波羅熱軍醫院接受治療。他在前線打仗時,一枚俄羅斯火箭彈落在附近,爆炸的金屬門將他擊倒。
烏克蘭,基輔。國立奧馬迪特醫院的醫生為車尼希夫一位女性進行炸彈碎片的移除手術,彈片來自俄羅斯的迫擊砲攻擊。
國際社會會來幫我們嗎?外國軍人會加入我們、反擊侵略者嗎?兩名來自頓內次克的烏克蘭國土防衛軍告訴我,烏克蘭人們注意到,台灣有可能遭到中國侵略!其中一名代號「畢卡索」(Picasso)的軍人高舉他的AK47,他告訴我,如果中國侵略台灣,「我們會來協防台灣。」我緊緊抱住他。我看著他,握緊拳頭。
昨天我在頓內次克的翻譯鮑伯傳訊給我,告知畢卡索和他的同僚在移防中陣亡。我的心裡有一個洞。我問鮑伯,如何捐款給畢卡索的家人?畢卡索是一個有大愛、了不起的人,他把生命給了他的國家。我知道我會回到烏克蘭,繼續記錄這場戰爭。我們在碉堡內、路面上與壕溝裡共同經歷的那些磨難,已將我們團結在一起。烏克蘭人之於我,不僅僅是拍攝的對象而已。他們是我在乎的新朋友。我與烏克蘭站在一起。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