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22.06.02 05:58 臺北時間

【鏡相人間】當藍綠對立遇上紅色勢力 重回加州槍擊案現場

槍擊案後,許多花圈標語湧入事發現場,5月28日晚間,也有台派團體在現場點亮燭光為鄭達志默哀。
槍擊案後,許多花圈標語湧入事發現場,5月28日晚間,也有台派團體在現場點亮燭光為鄭達志默哀。
5月15日美國南加州爾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槍擊案,造成1人死亡、5人受傷,台灣人在加州槍殺台灣人的悲劇,震驚1萬公里外的小島。我們飛往南加州現場,找到當地居民及槍案目擊者,聆聽一場追思會,見證一座社區、一間教會和一個家庭,是如何因失去一位熱忱體貼的醫生而心碎。
牧師透露,凶手周文偉2年前即曾造訪教會,今年甚至參加教會團購,可能早有預謀。美國警方將周文偉的犯案動機,指向政治仇恨,當天在場、躲過一劫的教友至今不解,若是政治立場歧異,為何一定要殺?又是什麼原因,讓周文偉選擇將槍口對準南加州退休社區的高齡教會?
槍擊案後12天,我們來到南加州的亞里索尼格爾高中(Aliso Niguel Highschool),超過500人在校內的美式足球場,參加鄭達志這位社區英雄的追思會。平日球員衝撞拚搏的球場中央,如今擺滿白色花圈;啦啦隊吶喊加油的欄杆旁,則掛著一排患者、當地學生寫給鄭達志的感謝卡片。夕陽下,人群魚貫走入球場,偶爾低聲交談、擁抱,平靜氣氛中帶著些許沉重。
槍擊案後14天,日內瓦長老教會教堂前,仍不斷有人在鄭達志的照片前放花憑弔。

親友惋惜 熱心醫生樂助人

同事、朋友上台發言時忍不住落淚,在他們眼裡,鄭達志是天生的保護者,活動中總要確保所有人都安全,得知他是為保護別人而犧牲自己,又並不覺得意外,「這完全就是他會做的事。」
鄭達志出生於台灣,1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德州,受父親影響成為運動醫學專科醫生,在亞里索維耶荷(Aliso Viejo)執業超過十年,育有一對子女。鄭達志從小愛看功夫片,國中開始學武術,會免費教授鄰居和同事防身術,是同事眼中的「鄭師父」。他除了看診,也在當地高中、大學球隊擔任隊醫,無償為學生開設運動傷害諮詢門診,並常在社區活動當志工,鎮上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這位熱心又會武術的鄭醫生。
鄭達志(左)為陪伴母親(右),第一次參加爾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活動,即為保護他人而喪命,圖為鄭達志與母親在當天餐會上的合影。(翻攝佳音Love聯播網臉書)
亞里索維耶荷鎮長羅斯(Ross Chun),也是鄭達志的朋友,他回憶,鄭達志很常笑,從不占人便宜,「因為他是一個慷慨的人,總是很照顧別人的感受。」他說起兩人第一次見面,「我說我一直希望有家人是醫生,他立刻回我:『現在你有了』,這就是John(鄭達志)對待我們所有人的方式,像家人一樣…我們都很想念他,多幸運有他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他讓這個世界變成更好的地方。」
當天鄭家人也透過鄭達志的同事發表聲明,表示將永遠記得他在生命最後一刻的無私,「很榮幸能夠成為他的家人。」聲明也提及鄭達志生前愛看《星際大戰》、最喜歡路克天行者,「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原力,John會像路克一樣有最強的原力,因為他就是我們生命裡的光,為我們阻擋恐懼。」

英勇行動 即時阻止救百人

負責調查本案的地方檢察官史匹澤(Todd Spitzer)也出席了追思會。「事發後1小時,我站在禮堂,看著四周,地上四處都是翻倒的爆米花桶,有人把枴杖留在桌上,因為他們很顯然必須盡快逃走,原本的慶祝活動變成一團混亂…禮堂的牆上寫著教徒該如何和鄰居朋友相處、該如何愛彼此,但當我站在那,我可以告訴你,那一天,邪惡曾造訪這座教堂。」
史匹澤為調查事發經過,重複檢視禮堂內的監視器畫面:「凶手開第一槍後5秒,坐在禮堂右前方的鄭醫生立刻站起來,轉頭確認槍聲來源,接著快速跑過幾張圓桌,奔向凶手,把他撂倒在地上…凶手對他開槍,但鄭醫生並沒有停止打鬥,最後凶手站起來,他才慢慢倒下…後來凶手因為子彈射完、必須重新裝彈,牧師找到空檔,用椅子把他打倒在地,才制伏他。」
張宣信(右)制伏凶手(箭頭處),卻對鄭達志之死十分愧疚,事發後他不斷向媒體、警察重述事件,讓他身心俱疲,坦言必須離開加州沉澱。(翻攝@ABC7推特)
當日凶手周文偉將禮堂大門以鐵鍊閂上,並以強力膠封死門鎖,事發後,警方在周文偉的車內,找到4枚燃燒彈與額外彈藥,推測他原本打算放火燒掉禮堂,若未被及時阻止,勢必釀成更多死傷。
史匹澤感傷地說:「看到鄭醫生那5秒鐘的行動,我能說,從他的表情、身體、動作,可以看出他為這一刻準備了一輩子。鄭醫生知道禮堂裡都是年長的教友,所有動作沒有絲毫猶豫,用自己的生命拯救將近100人,包括他的母親。這是你可以想到一個人最英勇的行為。在我們還沒有知道太多的時候,我們稱他為英雄,看完影片之後,我覺得他是聖人。」
據教友轉述,當天出席追思會的鄭媽媽聽完這段話,喃喃訴說:「我不要英雄,我要我的兒子。」
加州橘郡檢察官史匹澤(中)說,凶手開槍後,鄭達志立刻奔向凶手,所有動作沒有絲毫猶豫。(達志影像)

驚險現場 像嬰兒一樣無助

追思會前一天,我們來到事發的日內瓦長老會教堂(Geneva Presbyterian Church),12年來,爾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每週在這裡租借場地做禮拜,事發當天則在教堂旁的禮堂用餐。當我們走進停車場,一名配槍保全立刻從暗處起身攔住我們:「你們不能進去,也不可以在這裡拍照。」過去教堂可隨意進出,現在因為槍擊案提高警戒。
教友之一、82歲的邱伸彥,當天也在現場。他就住在教堂旁的拉古納伍茲村(Laguna Woods Village),1960年代他赴美念化工博士,1979年與在美台人爭取台灣移民配額,被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護照被註銷,只能留在美國, 2002年他從美國國家研究院退休,透過朋友介紹來到這,看這裡天氣好、物價不高、又有班機直飛台灣,決定和妻子在這裡住下。
邱伸彥(右)和柯京平(左)帶我們走入周文偉行凶的現場,這是他們事發後第一次回到這個地方,2人一同在這個空間裡禱告。
許多和邱伸彥年紀相當、赴美留學工作的台灣移民,多是醫生、律師或學者,2000年退休後,紛紛從美國各地搬到拉古納伍茲村養老,鄰近社區的爾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成員因此不斷增加,是目前南加州人數最多(140人)、教友平均年齡也最高(超過70歲)的台灣長老教會。
5月29日,他和80歲的妻子柯京平,帶我們重返事發的禮堂,「這是我們那天之後第一次來。」經過2週,所有血跡彈孔都已被清除,桌椅也已重新擺設,事件看似未留下任何痕跡,驚恐的畫面卻深植兩人腦海,邱伸彥帶我們走向禮堂右側:「我就是在這裡看見凶手的。」
當天午餐後,他開心地到講台前找牧師張宣信拍合照,拍完正準備走下台,卻聽見槍響。他抬起頭,周文偉高舉手槍、由上向下俯射,並朝自己的方向走來,他第一個反應是趴下。「我一下子趴在地上,像baby一樣,用盡一生最大的力氣往門口爬,一直想著,子彈就要飛到我的後腦了。」他在我們面前拉起褲腳,膝蓋正中央仍可見二道圓形的淡疤,那是拚命求生留下的鮮明印記。

餘悸猶存 老牧師直面凶手

他從一旁的出口爬出去,「我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報警,警察問我教堂在哪?我整個傻住了,一時之間什麼話都講不出來。」打完電話,邱伸彥返回禮堂尋找太太,「再走進去的時候,心裡很怕,整個人都在抖,我一生沒有碰過這麼嚴重的事情。」
當時還在禮堂內的柯京平,因重聽沒發覺身邊槍響和慌亂,沿著禮堂牆面散步,看到鄭達志面朝下倒在地上,「他身上有三個小洞。」她抬起頭,看到拿著槍的凶手就在前方,此時台上的張宣信拿起椅子砸向周文偉,周倒下,手上的槍掉在地上,她把槍撿起、放在桌上,「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真的(槍),想想我真的是很天真。」
我們和擊倒凶手的張宣信通話。事件發生後,他不斷向媒體、警察重述事件細節,讓他身心俱疲,坦言自己睡得很差,必須離開加州沉澱。談到直面周文偉的那一刻,他仍語氣激動:「當時鄭媽媽正站在台上跟我照相,我去壓制凶手的時候,她開始找兒子,才發現兒子已經躺在地上…。」鄭達志的父親3個月前過世,鄭母心情低落,久未上教堂,得知好久不見的老牧師返美,鄭達志特地前來陪伴母親出門,卻因此喪命。
事件發生後,張宣信(右)主持祈禱守夜活動。他強調不希望因這次事件激化更多省籍及種族對立。(達志影像)
「這讓我很自責,事後我去探望鄭媽媽,我哭得比她還厲害,可是她很堅強,說她兒子也許擋子彈救了一些人,但我救了所有人…她還跟兒子說,要是沒有牧師,就沒有人能活下來了。」張宣信哽咽地說。
當天也在現場的 Wendy Wang (化名)回憶,15日那天上教會的人多,位子不夠,周文偉身穿全黑服裝,背著背包抵達,逕自拿了報紙,坐在教堂後方的休息室,禮拜結束後,所有人移動至禮堂用餐,周文偉跟著走入,把門鎖上,有人問他為何鎖門、他也不理睬,過沒多久,就聽見槍響。
警察公布凶手照片及姓名後,教會比對發現,原來周文偉2年前就曾來過教會,當時還留下email,要求每週接收教會的活動通知。張宣信更透露,今年1月教會團購粽子,周文偉甚至也登記要買4顆,「只是他最後並沒有來拿。」

長老教會 曾支持民主運動

事發之後,教友推論,明明周邊有其他台灣教會,周文偉卻選中爾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或許即是知道這邊教友年長、無力抵抗;至於為什麼周文偉要特地從5小時車程外的拉斯維加斯開車至此,則沒人有答案。
我們訪問85歲的退休牧師黃德利,他1977年依親赴美,曾擔任美國加州台灣人長老會聯合會總會長,在美協助成立逾20間台灣長老教會。加州因地緣關係,是許多台灣移民的第一站,黃德利除了傳教布道,早年還需兼營服務中心,協助初來乍到的移民打理生活。
「美麗島事件跟台美斷交時,很多人想辦法離開台灣,加州天氣比東岸舒服,洛杉磯機場每天有幾十戶台灣人落地,忙的時候每個禮拜要去接機4、5趟。」當年許多移民不會英文,落地後都找黃德利幫忙,就連在6小車程外的舊金山機場轉不了機,他也得買機票飛去解圍。
已退休的長老教會牧師黃德利,1970年代就到南加州傳教,經歷當年台灣大量移民湧入南加州,及海外台僑聲援台灣民主化運動的過程。
許多移民在台灣即是教徒,攜家帶眷移居,不少教會也隨之成立。如今全加州約有25萬台灣人,其中15萬集中南加州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地區,全美40多間台灣長老教會,有一半都在南加州。這些教徒以台灣人為主,講台語的長老教會,行政上雖隸屬美國基督長老教會(PCUSA),仍和台灣長老教會往來密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徐信得解釋,早年移民初到異鄉,語言不通,來自台灣長老教會的牧師即會前往美國,使用移民熟悉的台語傳教,也因此間接成為台美兩地思想交流的橋梁。
1970、80年代,南加州的台灣移民經常聲援島內民主運動,長老教會也未置身事外。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南加州的台灣同鄉會及各種社團,在美國街頭抗議;長老教會牧師高俊明因協助施明德被捕,台灣長老教會在美國透過宗會、大會將訊息上達美國國會,促使美國議員關注;台灣參加WHA被拒,教會也透過總會發函抗議。「雖然不一定有什麼作用,但至少海外有人能替台灣發聲。」黃德利說。
除了爭取台灣國際地位,當年許多黨外人士如許信良、彭明敏來到加州,黃德利和教友也協助接待,因而被政府盯上:「我每次要回台灣,都需要申請簽證,就算不是最黑的黑名單,也是小黑啊,在教會也常接到大使館的電話,表面上是關心,其實就是施壓。」

立場分歧 竟導致痛下殺手

美國警方於周文偉的車上,搜出「憎恨台灣人」的手寫字條,推測周文偉對中國與台灣間的政治緊張局勢感到憤怒,出於政治動機而發動攻擊。透過牧師,我們得知周文偉曾造訪拉斯維加斯台灣長老教會,但並未固定參加禮拜。根據周文偉的自傳,他曾參加過拉斯維加斯台灣長老教會所辦的二二八事件70週年紀念會,卻認為長老教會裡「躲著大批『搞台獨』的『日本鬼子後裔』與喪心病狂的『假台灣人們』!」
儘管黃德利強調教會並未主張台獨、僅是希望台灣走向自由,但南加州台灣長老教會牧師及教友參與民主運動的過往,仍不可避免地被視為台灣認同精神象徵。許多人因此推測,多次表明不滿台獨分子的周文偉,可能因此相中教友人數最多、在南加州地區具代表性的爾灣台灣長老教會下手。
邱伸彥(右)和柯京平(左)退休後搬到南加州的拉古納伍茲村,就近參加社區旁的爾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2人都是聖歌班的成員。
「如果是這樣,我也覺得悲傷…為什麼凶手認為我們該被殺?如果我贊成台灣獨立、你贊成統一,為什麼你一定要殺我?我們都年紀這麼大了!」邱伸彥的聲音有些顫抖。
周文偉犯案被捕後,網路上出現一張他於2019年4月3日參加「拉斯維加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和統會)」成立大會的照片,更傳出他曾擔任和統會理事(後遭拉斯維加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顧雅文否認)。犯行與中國有關的推測,因此喧囂塵上。

紅色勢力 組織煽動激進者

現居拉斯維加斯的華亞協會會長馮念祖,幼年移民美國,在洛杉磯長大。他觀察:「那邊(洛杉磯)深綠的太綠,國民黨又沒出息…我絕對相信,David(周文偉)去和統會,是讓他極度偏左、對台獨極度不滿的原因。不然,他吃飽沒事幹嘛跑到洛杉磯去(犯案)?賭城也有很多華人教會,LA才有很多極綠的教會。」
和統會宗旨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分裂中國國土和主權的一切言行,研究中國統一可行方案,為中國的最終完全統一努力」。會長是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儘管強調是民間組織,2020年美國國務院仍將和統會列入外國代表機構,認為其受中共統戰部指揮進行外宣、消除對中共的威脅。
流亡美國的中國人權律師滕彪認為,和統會作為半官方色彩的組織,應不至於公開宣揚暴力,但中共大外宣力道逐年增強,透過控制海外的中文媒體,製造國族、民族主義大一統觀念,「用非常狂熱的民族、國家主義,給人洗腦。」受民族主義煽動的人,開始在虛擬及現實世界裡,對反對者進行羞辱性的言論攻擊,2020年底,即有人天天到滕彪家門前舉牌,以汙言穢語辱罵他「偷腥」、製造「中共病毒」,時間長達半年之久。「那段時間一出門就會受到攻擊謾罵,家人孩子都很害怕,鄰居不知道怎麼回事,有些就相信了、說我為中國工作。」
鄭達志的追思會上,許多人講到鄭達志的好,忍不住在台上落淚。(讀者提供)
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副教授陳至潔也說,2019年初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後,海外統戰外圍組織受到北京政府的壓力增強,「他們在海外形成一股反對台獨的風氣,做法可能更激進…好比和統會成員舉的那些『順勢速追擊,迅猛滅獨妖』的標語,看起來就是把支持獨立的人變成妖魔鬼怪。」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劉文在美生活20年,她觀察,美國華人移民社群相對封閉,第一代移民大部分只能靠報紙獲得中文資訊,但不少紙媒如《星島日報》等又多受中共資助,當居住海外的周文偉脫離台灣的政治現實,又選擇比較封閉的網絡,即可能導致政治立場激化。
此外,華人移民愛用微信群組,除了生活訊息,也常混有政治動員內容。劉文指出,海外華語社群內,常見鼓動歧視黑人等強調華人民族地位的訊息,但許多移民較無警覺,「暫且不說周文偉是不是被組織策劃,至少要了解,中國跨海宣傳跟組織動員,已經超越台灣本土境內的政治。」滕彪也認為,即使周文偉的攻擊看似是台灣本土政治藍綠之爭,實際上也完全離不開紅色力量的滲透。

被剝奪感 不滿加重反社會

5月26日,黃德利驅車帶我們走訪拉古納伍茲村。這座位在教堂旁的社區,僅開放55歲以上的人申請入住,並設有高爾夫球場、游泳池及各種社團活動,是南加州知名的退休社區。社區占地近850公頃,區內馬路寬敞平坦、樹木筆直,一戶戶附有庭院的獨棟小屋整齊排列,像是電玩《模擬市民》裡的場景。區內住戶告訴我們,目前約有400名台灣人住在這裡。我們接著來到鄰近的爾灣(Irvine),這裡是南加州房價最高的地段之一,每幾個街區即有商場,家戶都以車代步,「這邊不像洛杉磯會有遊民,因為他們根本走不到這裡。」
根據周文偉所登過的售屋廣告,他的房子多位於拉斯維加斯天堂市,在美國房仲的眼裡,這裡的犯罪率遠高於美國全國平均,房子地點不好,租金不高。
另一方面,周文偉的2個孩子,皆在美國念牙醫。美國牙醫是學士後學位,需4年完成,學費高昂,公立學校一年收費超過新台幣百萬元。若依周所稱未讓孩子申請學生貸款,則他需為2個孩子的教育付出近新台幣2,000萬元。
專家認為,周文偉(圖)的偏激言語,和中國滲透脫不了關係。(翻攝《您所不知的美國》)
周文偉將龐大經濟壓力和遭攻擊的經歷歸因於種族,在自傳中用了許多篇幅,批評美國對移民不友善。他申請到工作簽證及綠卡,卻稱因種族歧視找不到工作,連遭搶都領不到足額的失業補助,於美國的生活「受盡打壓、低三下四、忍氣吞聲、無奈到連吶喊都快發不出聲音。」劉文推測,周文偉的言論常帶有「剝奪感」,反映他在美國的遭遇,可能與美國種族平等主義有關。
5月27日,55歲的加州約巴林達(Yorba Linda)台裔市議員黃瑞雅(Peggy Huang),選在約巴林達社區中心與我們見面。約巴林達位於爾灣市北側,市民以白人為主,亞裔占比不到2成,7歲移民美國的黃瑞雅,是5席議員中唯一的亞裔代表,今年更將代表共和黨,參與加州法官選舉。

隱性歧視 正激化民族衝突

黃瑞雅過去曾參加爾灣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槍擊案後成為教會與外界聯繫的窗口。她坦言,若說這次事件能帶來「那麼一點點的」正面幫助,即是美國社會的白人,能因此開始了解台灣和中國的差別:「美國的主流媒體,不重視中國跟台灣的新聞,我常被問是不是中國人?我說我是台灣來,他們以為你是講泰國,我說不是、他又問台灣在哪裡?…這次至少是一個機會,可以告訴大家,為什麼我們跟中國不一樣。」
黃瑞雅和父母在1960年代從台灣移民至聖荷西,儘管如今已在美國主流社會中站穩腳步,她仍對族群議題相當敏感,坦言美國社會仍存在不少隱性歧視。「我的2個女兒都在美國出生長大,還是常有人說,哇妳英文怎麼這麼棒?或是問我們從哪裡來?這意思就是不把我們當本地人。」
台裔二代議員黃瑞雅(圖),強調不認同凶手的極端行為,卻也坦言美國社會中仍有隱性的種族歧視。
此外,2012年歐巴馬執政後,強調種族平等,主張按種族比例分配入學名額等資源,更讓黃瑞雅不滿。「我女兒GPA 4.8,以前要進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沒問題,現在反而進不去,因為學校說要考慮社會平等因素,減少亞洲人的數量。」黃瑞雅不滿地說:「這是一種齊頭式平等,當年我爸媽從台灣移民來美國,這裡也沒有給工作跟房子,都要自己工作努力賺錢才能得到,怎麼現在說我們都是有錢人?怪死了。」
劉文分析,在美國重視種族平等的概念下,部分華裔不滿努力未得到回報,民族主義反而因此滋長。「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時,很多微信群組在傳,19世紀華人幫美國人蓋鐵路,受盡苦難,現在(美國人)卻要支持黑人,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美國勞苦移民?如果他(周文偉)有加入類似群組,就會收到大量廣義以華人民族中心為主、充滿被剝奪感的訊息。」
周文偉對美國社會、台灣政治的不滿堆疊成殺機,最終奪去一條生命。黃瑞雅強調,自己某種程度能理解周文偉在美國社會下的移民感受,但並不認同凶手將這樣的不滿衍生為暴力:「要把歧視變成好的還是壞的結果,是個人的選擇。」

修法對話 讓仇恨無處棲身

劉文則提醒,除了討論周文偉個人的犯罪動機,此刻更應思考造成周文偉強烈被剝奪感的制度性原因。「華裔也是少數族裔,受到白人為主的霸權壓迫,在這樣的狀況下,更應該將不同的少數族裔,視為團結對抗種族暴力的同盟,才能走向長遠的種族平等。」
至於一般美國主流社會較不關注的台灣政治認同議題,劉文則認為,台灣人在美國只能不斷倡導台美人的身分認同,接觸不同族群,挑戰中共霸權;至於在台灣,面對中國跨海宣傳跟組織動員,除了可以考慮修「中共代理人法」,也應改善政治辯論方式,「不要只用仇恨語言討論統獨問題。」
5月29日星期天,逾百名教友出席禮拜,教堂門口,我們被熱情歡迎問候。得知我們前來採訪,眾人七嘴八舌地指引:「這是鄭醫生那天坐的地方」、「鄭醫生就是跑到這裡跟凶手扭打的。」
柯京平(圖)當天意外撿起周文偉掉落地上的槍。她認為,鄭達志離世,一定對自己的生命有所影響。
邱伸彥說,槍擊案發生隔週,出席禮拜的人反而比以往更多,原因是許多教友的小孩看到新聞,特地從外地趕來陪伴父母。一旁的柯京平看向鄭達志倒下的角落:「當時我站在凶手前面,應該是沒命了,但我居然都好好的。我也開始想,上帝安排鄭醫生先走,以後對我的影響,應該會很大,只是還不確定會是什麼。」
我們按著教友的描述,走過14天前周文偉抵達、藏匿、鎖門、開槍的路線,槍響為寧靜退休小鎮劃下的傷痕,如今已被交談、擁抱的人群覆蓋,一切如常。如檢察官史匹澤所說:「邪惡曾造訪這座教堂,但因為鄭達志,現在邪惡已被根除了。」
一切看起來沒有變,卻又有些事永遠不一樣了。我們走出教堂,路口轉角處,至今仍不斷有人擺花悼念鄭達志,花叢中,鄭達志穿著醫師袍、展現明朗笑容的照片醒目,一旁插著標語:「仇恨在這裡無處棲身(Hate has no home here)。」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