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2.07.16 05:58 臺北時間

【全文】燭光不滅 安倍晉三(1954-2022)

安倍晉三在台有高人氣,意外身亡使他無緣再訪台灣。(翻攝安倍晉三臉書)
安倍晉三在台有高人氣,意外身亡使他無緣再訪台灣。(翻攝安倍晉三臉書)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在奈良演講遇刺身亡,全球震驚,他不只是日本史上執政最久的首相,任內更與台灣互動密切,親美、挺台立場鮮明。
熟悉台日關係的決策高層指出,安倍是最早呼籲各國重視台灣在印太及東亞地區重要性的國際領袖,並聯合國際夥伴促成「四方安全對話」(Quad)圍堵中國威脅,在美中貿易戰及烏俄戰爭後,更加證明他的遠見。
安倍也巧妙地強化周邊各國與台灣的聯繫,有次在對台視訊演講時,他提到,「黑暗中,蠟燭的光亮處,照耀的就是民主。」藉此呼籲各國一起守護台灣民主的燭光。
日本參議院改選,安倍晉三身為人氣助選員到處輔選,卻在奈良街頭遇死劫。(翻攝自推特)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震驚全球,也引起國內的高度關注,總統蔡英文除下令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11日降半旗一天致哀,當日上午,她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弔唁,副總統賴清德更親自飛往日本,到安倍家致祭,創下1972年台灣與日本斷交後,50年來赴日層級最高官員的紀錄。
副總統賴清德11日親赴日本,到安倍家弔唁。(翻攝自矢板明夫臉書)

戰略構想 提升台灣能見度

「若不是這場意外,卸下首相職務的安倍,原本可望在7月再度來台訪問。」熟悉台日關係的前國安幕僚向本刊表示,月底是前總統李登輝辭世2週年,安倍曾多次表達希望到李前總統墳前致祭,包括李登輝基金會及安倍之友會都積極邀約安倍來訪,並就台日關係的未來再次發表演講,如今安倍卻因一場助講意外驟逝,再度訪台也成為永遠無法成行的旅程。
安倍逝世,總統蔡英文到日台交流協會所設的會場簽名弔唁。(總統府提供)
2度擔任日本首相的安倍,第2個任期從2012年到2020年9月,剛好橫跨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與總統蔡英文任期,該名前國安官員表示,這段時間台日關係逐漸加溫,除了日本政界對台友善度提高,日本國內人民也大力支持兩國關係增溫,這背後安倍都扮演重要的推手。
該名幕僚分析,安倍獲「最挺台」的封號,源自他的國際戰略構想。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第2個任期時,美國仍討論如何與中國交往,亞太安全議題並未受到重視,不過,同時期中國急速擴張,在南海大規模填海造陸、東海進行天然氣開發,安倍預見此一趨勢對國際社會的威脅,跳出來呼籲並集結盟友。
去年台灣鳳梨遭中國禁止進口,安倍晉三以行動挺台灣鳳梨。(翻攝安倍晉三臉書)
台灣日本研究院理事長李世暉解釋,印太海域對日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東海、南海和台海。東海是日本自家門口,而南海、台海則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線,日本許多能源依賴進口,這是主要的能源航道,當中國說台海要內海化,對日本而言當然是很大的安全威脅,當然要全力捍衛海域的航行安全。
李世暉也說,日本過去不管是「遠東地區」或「周邊地區」這些戰略詞彙,範圍都包含台灣,但「日本眼睛看著台灣,嘴巴不明說」,不願在公開場合提到台灣的重要性;安倍承襲日本過去的戰略思維,進一步形成自己的印太戰略,連結日美安全最重視的周邊海域,使台灣的重要性呼之欲出;從此,台灣的戰略地位被提升到日本國家戰略層級。
圖為2011年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時,率團訪問日本,安倍晉三親自來飯店與蔡主席會晤,留下珍貴合影。(翻攝蔡英文臉書)

四方會談 結盟邦鞏固海線

政大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石原忠浩說,台海安全對日本安全保障很重要,在上世紀6、70年代,日美兩國領袖聯合聲明就曾提到此事,但當時日中邦交還未正常化,時空背景與現在不同;隨著習近平掌權,中國對外擴張,美中對立越趨尖銳,中國對台的軍事挑釁也增加,日美不得不以具體行動回應,確保印太區域安全。
安倍晉三切合時代的戰略思想,使日本在國際間扮演的角色益發突出。(翻攝白宮臉書)
安倍的外交智囊岡崎久彥提出的海洋戰略,使日本面對中、俄等戰略假想敵時,不再採取過往的陸地競逐模式,而是重視鞏固海洋防線以及連結國際盟邦,這樣的想法也反映在安倍2006年首次執政時,倡議日美印澳領袖會議,促成後來的四方會談(Quad),以及四國的聯合軍演。而台灣與日本同為海洋民主國家,重要性自然不能忽視。
安倍2006年就倡議日美印澳領袖會談,是四方會談的重要推手。(達志影像)

尊敬莫迪 喻燭光點亮民主

2016年安倍進一步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構想,隔年川普總統上台,安倍說服美國支持他的戰略構想,2017年川普將印太戰略寫入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從此取代過往的「亞太」一詞。
「從後來的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到今年的烏俄戰爭,安倍的遠見都一一印證,也奠定台灣的重要性。」一名現任的國安高層幕僚表示,台灣的能見度及重要性獲得前所未有的提升,加上中國的威脅與日俱增,都與安倍的戰略構想不謀而合,他力挺台灣對抗中國安全威脅的堅定立場,深深影響日本政府,成為日本政界的「安倍路線」。
2021年日本贈台AZ疫苗,緩解疫苗荒,安倍晉三在背後積極出力。(翻攝謝長廷臉書)
安倍去年應邀在台灣國策研究院發表視訊演講時,指台灣的存在有如基石,呼籲重視民主、法治普世價值的日本,應與台灣共同努力。他在演說中感性表示:「各位,讓我們閉上眼睛,想像自己處於黑暗、漆黑的狀態之中。為消除黑暗的狀態,機關槍是完全派不上用場的。我非常尊敬的印度總理莫迪,曾經講過這樣的一句話,『只要有一根蠟燭,就足夠了,可以用來點火。蠟燭的光亮處,照耀的就是民主。』」
安倍晉三猝逝,台灣民眾踴躍到日台交流協會外追思牆留言。
在同一場演說中表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安倍,在俄羅斯下令侵略烏克蘭的第三天,即公開警告台灣未來恐有危機,還主動投書美國《洛杉磯時報》,比較台灣與烏克蘭的處境,主張美國對台政策的模糊立場已經過時,應該改成戰略清晰,希望影響西方輿論。
安倍晉三過世,台灣以及日本的重要盟友美國、印度都降半旗悼念。
安倍影響當代國際政治甚深,能結交許多國際友人,與他長期執政密切相關。2006年安倍首次組閣,執政還受制於其他派系,無法掌控政治議程,2012年他率自民黨奪回政權,2次拜相的他修正路線,主打經濟政策,祭出有名的「安倍三箭」,為後續7年8個月的長期執政奠定基礎。
安倍晉三政治作風強烈,民眾對他的喜好也相當兩極。(翻攝臉書)

安倍一強 國際說話才大聲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告訴本刊,有第一次執政的失敗教訓,安倍晉三第二次上台,非常重視政治議程的控制權,他透過一次次解散國會,使反對黨來不及集結,強化執政黨的政策主導權。
這樣的做法,成功塑造了後來日媒所稱的「安倍一強」(安倍獨大)情況。不只是自民黨在日本政壇獨大,安倍也在自民黨內獨大,無人能挑戰。賴怡忠說,在平成年間,日本首相更替頻繁,很難在國際上留有印象;長期穩定的執政,有助安倍建立國際聲望,讓國際友人知道「日本的事安倍說了算」,進而使其他國家正視安倍提出的國際政策倡議。
安倍晉三擔任首相長達3,188天,立下難以超越的「安倍障礙」。(翻攝安倍晉三臉書)
「安倍不只在國際戰略架構上挺台」,熟悉台日高層外交的人士直言,安倍很清楚日本民間有強大的民意支持他的挺台路線,「台日兩國固然有共同歷史淵源,加上311地震後台灣的全球最高捐款,使日本感受台灣的溫暖與熱情,對台灣抱持好感幾已成為近年日本國民的共識。」
駐日代表謝長廷也曾邀約安倍晉三訪台。(翻攝謝長廷臉書)

推特外交 被中共官媒批判

2018年2月花蓮發生地震,安倍當時特別在推特貼出「台灣加油」的毛筆字慰問,蔡總統也推文「患難見真情」,同年6月,大阪發生6.1級地震,蔡總統在日本推特上發文慰問災民,並向受害者表達哀悼,2天後安倍也轉發這則推文。
2018年花蓮強震,安倍晉三以親筆字卡為台灣加油。(翻攝謝長廷臉書)
幕僚說,蔡總統與安倍一來一往的互動,也出現在隔年的哈吉貝颱風侵襲日本,當時安倍在推文寫道:「台灣對我們而言,是共有基本價值觀的重要夥伴及友人。」
這樣的推特外交,不只引來中共官媒批判,也讓他在後來出席東南亞國家協會高峰會時,被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面表達抗議,要求日本妥善處理敏感問題,顯示中國不滿日本與台灣互動親近。
但中方的抗議,影響不了台日友好,2020年7月,日本九州受豪雨侵襲,重災區熊本縣傳出44人死,蔡總統在災情傳出後即以推特表示慰問,一天之內就有2.5萬人轉推、近10萬人按讚,這則消息甚至登上NHK的熱門國際新聞,幾乎超過其他邦交國元首的熱度總和。
根據我駐日代表處今年公布的民調指出,有超過46%的日本民眾認為,台灣是亞洲最感親近的國家,大幅領先第二名南韓的15.8%,而對中國感到親近的只有3%。這樣的調查趨勢,反映的就是日本人對台灣的集體印象。國安幕僚說,深諳其道的安倍,也會特別利用在台灣較多人使用的臉書帳號,而非推特,向台灣表達謝意,「安倍晉三的友台路線,背後擁有強大的民意當基礎。」
台北101大樓燈光秀往往反映台灣社會當下心情,安倍遇刺後,台北101也點燈哀悼。

對台友好 家人成社交助手

安倍的對台外交,不只透過網路社群,家人也是幫手,由於安倍一家都是公眾人物,母親洋子、妻子昭惠都是他得力的社交助手。過去安倍基於首相身分不便公開與我政治人物往來,安倍洋子就成為他的化身,在蔡英文執政後,安倍洋子不只連續四年出席我駐日代表處的國慶活動,還訪台和總統蔡英文一起聽音樂會,並和駐日代表謝長廷一起欣賞書畫展、音樂會。據悉,台灣某些重要政治人物訪日,安倍也會私下帶著妻子與母親一起與來客「家庭聚餐」,建立親厚的私人關係。
安倍晉三上個月才在臉書分享兄弟3人齊聚為母親洋子慶生的家族聚會照。(翻攝自推特@AbeShinzo)
安倍晉三的妻子昭惠作風高調,與日本傳統政治家太太不同,夫妻感情甚篤,安倍昭惠不時會在臉書貼丈夫的生活照,還暱稱他「小晉」。(翻攝安倍晉三臉書)
修憲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是安倍家族傳承的政治使命。安倍在其著作《邁向美麗之國》回憶,兒時他的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因推動修正美日《安保條約》,私宅常被遊行隊伍包圍,外頭不時傳來「反對安保」的聲音,還會飛來石塊跟點火的報紙,他到外祖父家玩,頑皮地學著群眾喊「反對安保」,被父母糾正「應該喊贊成安保」。安倍說,岸信介認為,修正《安保條約》是日本邁向獨立國家的第一步,「面對世人震耳的責難與批評,外祖父泰然自若的態度,令我引以為傲。」
安倍從小受外祖父岸信介疼愛,還曾透露他會騎在外祖父背上玩騎馬打仗。(翻攝臉書)
1991年安倍的父親晉太郎罹癌過世,安倍接手經營父親在山口縣的選區,延續家族政治路。去年9月安倍過生日,他曾有感而發表示,「我也漸漸來到老爸過世的年紀了,真的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心中之國 因猝逝未能實現

安倍晉三驟逝後,他的政治盟友麻生太郎回憶,對於安倍父親在事業上升期突然過世,安倍曾誓言「我要做到70歲」。但是任何人都沒料到,安倍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會以受襲猝然畫下句點,跟父親晉太郎一樣,享年67歲。在離開之前,他心目中的美麗之國,仍未完全實現,但守護台灣民主燭光的願望,已深烙在台日兩國的人民心裡。
安倍晉三積極與周邊國家往來,不只曾親訪普丁,也一度計畫邀習近平訪日。(翻攝安倍晉三臉書)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