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2.07.24 05:58 臺北時間

小野首次掛名擔任監製 自曝被《徘徊年代》3要素吸引

電影《徘徊年代》透過新住民的故事融入台灣的時代記憶。(傳影互動提供)
電影《徘徊年代》透過新住民的故事融入台灣的時代記憶。(傳影互動提供)
已淡出電影圈多年的作家小野,在近期上映的電影《徘徊年代》掛名監製,主要是被劇本的時代性所吸引,因為片中的時代背景,「剛好我自己也陷入滿徘徊的(時期)。」
小野回憶,37歲那年,他拍過電影、寫過小說,「好像要退休了,不曉得人生要幹嘛」,於是在家寫作、陪孩子成長。時值1990年代,野百合運動興起,他住在中正紀念堂附近,每天看人群走過,心想自己的時代過去,換年輕人了。他選擇在那個時代退出職場,躲掉台北的交通黑暗期,以更清晰的思路面對風起雲湧的90年代,發生過的重大事件包括1996年台海危機、921大地震等。
《徘徊年代》有兩段故事,第一段描述於90年代嫁來台灣的越南女子文慧(阮安妮飾),對婚姻懷抱希望卻夢想落空,決定走出困境。第二段聚焦千禧年後,新住民在台灣這片土地的多元發展,藉此將兩個不個時代與人物互相對照。導演張騰元在片中融入上述台灣的時代記憶,這樣的時代性吸引了小野對劇本的興趣。
小野看到張騰元把角色放在「很荒涼的台灣角落」,一個建築工人娶了越南女子,兩者都是弱勢。故事不是發生在繁華、政治動盪的台北,呈現台灣變動的年代。
小野說:「我看中的不只是新住民題材,而是每個角色都放在平等的地位看台灣。沒有太多評論,好像在看兩個時代,從1996年跨到2016年,然後這群小人物在台灣某個很有特色的地方,風頭水尾,水到那裡已經停了,風很大,是很荒涼的。我被這個吸引。」
最後是劇本散發的異鄉人之感,小野解釋:「當你和土地有距離就是異鄉人,不管先來後到,原住民也好,本省、外省或新住民,與土地沒有連結就是異鄉人。」
1990年代張騰元念小學,他記得第一次與新住民相遇,是鄰居阿伯家迎娶越南媳婦。對方的口音很特殊,表情很靦腆不安,引發他好奇心。因為原本熟悉的環境突然出現特別的陌生人,仍是孩子的他「腦袋像是被震了一下」。
張騰元的畢業劇情短片《焉知水粉》集結演員蔡振南(左起)、黃健瑋和廖苡喬,獲金穗獎學生作品優等獎。 (翻攝自gha33.pixnet.net)
後來張騰元念電影,小野的名字總出現在教科書上。他拍完畢製短片《焉知水粉》,中斷10年才執導劇情長片,不太了解產業環境。加上《徘徊年代》偏向人文藝術,也有時代性,因此除了負責製作面的監製林仕肯,張騰元希望找到另一位可以理解劇本的人擔任監製,因此連絡上小野,後者答應後,張騰元馬上去吃一頓大餐,「因為太開心了。」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