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2.07.24 05:58 臺北時間

角色為電影營造魔幻寫實風 他曝《徘徊年代》片名由來

以旁觀者身份貫穿敘事的土地測量員, 讓全片散發魔幻寫實風格。(傳影互動提供)
以旁觀者身份貫穿敘事的土地測量員, 讓全片散發魔幻寫實風格。(傳影互動提供)
電影《徘徊年代》呈現不同世代新住民的境遇,也帶入台灣社會的變遷和社會動盪。導演張騰元以兩段式的形式演繹,人物角色的安排和拍攝手法都充滿文學象徵,成就一則以影像寫成的寓言故事。
監製小野說:「參與第一段故事的演員,又在第二段演不同角色,我是看電影才發現,予人一種時空錯置之後、每個角色還活在那個時空裡的感覺,可是演出的是不同角色。此手法在文學的象徵性上是很強的。」
小野認為本片有很多文學性的暗示和隱喻,比如男主角一直在蓋房子,卻怎麼都蓋不完。或者第二段女主角總是以背影示人,讓人狐疑怎麼電影這樣拍?「因為張騰元用這種方法暗示一個群體,觀眾沒辦法看到她的臉。」
第二段女主角阮秋姮總是以背影示人,觀眾看不到她的臉,象徵社會裡的新住民群像。 (傳影互動提供)
張騰元採用兩段式拍攝的原因,是要讓觀眾感覺兩個故事有一些關聯:即便相隔2、30年,台灣的社會環境已改變,新住民的樣貌或在地人的樣子也變了,看似有所進步,但是與灰暗的90年代相比,表面上比較光明的新時代小角落,仍隱藏著灰暗事物,它們沒有真的遠離,因此片名取為《徘徊年代》。
兩個以旁觀者身份貫穿敘事的土地測量員, 讓全片散發魔幻寫實風格。去年在台北電影節放映時,觀眾詢問度很高。起初觀者分不清他們的善惡、來歷或立場,隨著劇情開展才逐漸揭露。
張騰元說:「他們既是在做土地測量的工作,但好像又在觀察和評論社會,詼諧地辯論人間百態。他們辯論的,是我覺得這2、30年來在台灣讓我們集體很糾結的課題。比方誰是自己人,哪裡算是自己的地方,這些都是意識上台灣長期互相攪來攪去、很核心的問題。」
因此,兩個土地測量員的功能是帶動觀眾思考,也讓這部片有夾敘夾議的效果。隨著劇情發展,這兩個角色會突然跳出來,好似融入其中,且聊天的內容跟劇情可以互相參照,因此小野說這兩個角色「既測量土地、也測量人心。」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