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2.07.17 14:59 臺北時間

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 鏡週刊分享銀行員之死事件調查報導幕後

「2022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以「真相與勇氣的追擊之路」在台大社科院梁國樹會議中進行2天活動。
「2022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以「真相與勇氣的追擊之路」在台大社科院梁國樹會議中進行2天活動。
「2022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昨(16日)邀請鏡週刊記者劉志原分享「石木欽案及銀行員之死事件調查報導」幕後,在談到銀行員之死事件的調查報導過程時,劉志原表示,2020年他為了找報導的方向,曾面見3位司法高層,但對方卻認為沒有法源依據可查,是後來監察院長陳菊到行政院巡察提及此案,行政院長蘇貞昌宣誓撤查到底後,司法院等單位才動了起來,調查後,目前已有石木欽等12公務員因收富商翁茂鍾襯衫等違失遭監院彈劾。
劉志原在報告提到,媒體只能找出問題,有時可以適時的提供見解,只有政府靠公權力才能解決問題,在過程中,他會去找尋找下寫去的方向及素材,2019年9月鏡週刊在踢爆石木欽案後,持續調查發現了銀行員諸慶恩遭司法官殺冤死,其家人在辦喪事時,也遭司法追殺求償5億元,2020年9月鏡週刊以「銀行員之死事」揭發此事。
當時劉志原認為,這案問題重重,過了10幾年後被寫出來了,司法單位應該會勇於面對過去的錯,改正過去的錯,現在宣誓未來不再犯過去的錯,如此必將重振司法公信力,有利司法改革,但報導過了二週,相關單位都沒反應,於是他在2020年9月26日去見了一位司法院高層,並提供一些訊息,問司法院高層有沒有什麼回應與想法。
劉志原說,當時他也發現,因為諸慶恩過世了,目前的《刑事訴訟法》對已過世的被告是不利的,簡單說,諸慶恩如果被認定是冤案,因為他不在人間了,很可能無法獲改判無罪平反,所以那一天他也問了司法高層,有沒有修法的可能。
沒想到馬上被洗臉,回想起那一天,劉志原說,司法高層對他說,他們是司法院,不是你說查就查,要有法源依據,現在司法院就只有查石木欽,修法的話,這是個案,對個案修法很危險,要有憲法的高度,而且查的結果,很可能跟319槍擊案一樣,劉志原說當時他嚇一跳,以為是指的是有人要對他開槍,接著這位司法高層說,319槍擊案到最後就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劉志原說,這當場讓他無言以對。
劉志原講到這時,他說,雖然很失望,但不能絕望,他與同事林俊宏認為,「銀行員之死事件」最大的受害人,是被司法追殺冤死的諸慶恩以及他的家人,另一個就是無法向富商收回3億元欠債的巴黎銀行,劉志原決定去找這二大受害人,如果有人願意出來受訪,說不定政府會正視這件事,讓更多的真相浮現,司法更好,國家也更好。
鏡週刊記者劉志原獲邀報告「石木欽案及銀行員之死事件調查報導」幕後。
但諸慶恩的家人,在遭遇家破人亡多年後,可能仍不相信司法,巴黎銀行也是如此,均未接受採訪,劉志原說,當時,監察院已彈劾石木欽,證明鏡週刊1年前寫的都是事實,石木欽向他及同事林俊宏與社長裴偉求償1,000萬元官司應該解套了,而且,一個事件寫了二篇封面已屬高規格,可以算了,但想到諸慶恩一家人被司法追殺的慘況,難道自己真的那麼沒用,不能再做些什麼嗎?決定找方向再寫下去。
至於要寫什麼,劉志原說,解鈴還需繫鈴人,當年諸家被司法追殺,如此發現當年那麼多承辦的司法官捲在裡面跟富商吃吃喝喝打球收襯衫,只有現在的公權力才能面對與解決,還諸家公道,於是他決定去找有權力的人,結果,這些有權力的人,有人有理他,有人洗臉他。
2020年12月21日,他去見了一個司法超高層,說司法改革,石木欽案是個很好的機會,當年那麼多司法官亂來,現在司法查清楚,司法公信力馬上爆漲,司法超高層淡淡地說,沒有法源依據,司法超高層還他自己被反撲了(石木欽辭職後提告司法高層誣告),劉志原說,他很生氣,對這司法超高層說:「你們都是在寫歷史的人,怎麼可以怕這個,現在連人家中國的香港,都看不起你台灣的司法。」這位超高層當場臉色鐵青。
劉志原說,當時他離開後,被一位司法官員請到旁邊聊,劉志原對這官員說,當年人家諸慶恩母女被司法追殺後到現在10幾年還不敢出來吭聲,現在石木欽用司法來嚇媒體還有嚇司法院,然後司法首長怎麼會是這態度,這官員說,要相信司法院一定會好好處理的。
4天後,劉志原去見另一位司法超高層,講的也是同樣一件事,劉志原說,這位司法超高層回應他,經過內部討論,認為諸慶恩實質上已經無罪了,劉志原說他馬上提出質疑說,現在所有的判決記錄,諸慶恩就是有罪確定,然後上訴最高法院給石木欽這一庭審到一半,諸慶恩就過世了,判公訴不受理確定,劉志原建議對方,直接開記者會宣布諸慶恩無罪,這位司法超高層說他不適合,劉志原他立即向這超高層說,那去找總統,總統應該很適合,但司法超高層回答,這也不適合。
劉志原提到,當年在面對司法高層都到處碰壁的3天後,2020年12月28日陳菊帶監委巡察行政院,監委王美玉引用鏡週刊報導,並擷取鏡週刊影音進行簡報,王美玉說,石木欽案中巴黎銀行官司爭議,導致依法追債的銀行經理諸慶恩壯年辭世、家破人亡,當時諸家小妹妹還被富商翁茂鍾提告求償5億元、巴黎銀行平白損失3億元,本案司法不公將可能影響台灣的國際聲譽及清廉指數。
石木欽案層級當場拉高了,法務部長蔡清祥當場不齒石木欽等人行為,行政院長蘇貞昌更宣示這是有人知法玩法,要徹查到底,終於,風起雲湧,有權力的人出來講話了,劉志原說,但他覺得很可惜,司法院錯失了逆轉司法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大好幾會。
在與參與者互動的過程中,有人提問,去找司法高層談修法的事,是不是逾越了記者的工作範圍,劉志原說,記者是發掘真相,也找報導的方向,記者發現問題,公權力才能解決問題,過程中媒體要找方向寫下去,讓更多的人與政府單位關注,如果政府要修法,是因為看到鏡週刊的報導,這對他來說,是獨家,是新聞,當然要寫,他認為這樣是可以的。
也有人問劉志原,對想當調查記者的人有什麼建議,記者有時會不會變成是偏向哪一派的或跟對方成為命運共同體?劉志原答,權貴是一時的,記者是永遠的,他當記者20多年,看過很多任首長,他與對方就是採訪者與受訪者的關係,記者要記得自己是誰,記者不是他們,要知道自己是誰。
劉志原說,在面對權利或是金權的絢麗,不要迷失了,要想到,如果覺得自己有影響力,就更要有虛懷若谷的心與謙卑的態度,你跟大家都是一樣的,當然,採訪對象也有與記者志同道合的,可以成為好朋友,而他工作時有院長說不喜歡他,還有人說要封殺他,劉志原說,他就祝這些權貴平步青雲,因為首長都是有任期的,至於被封殺,被取消通行權,劉志原說,現在有Line,也還好。
對於消息來源,現場有參與者問,如果司法單位要調查消息來源該怎麼辦?劉志原說,除非消息來源同意,否則他是不會透露的,多年前他層被特偵組約談查消息來源,寫石木欽案後除了被告一千萬,也另案被告洩密及誹謗,就是在查他的消息來源,但他都沒有講出誰是消息來源,這是記者要遵守的,因為會提供消息的多半是因為看不慣公部門的一些事的人與事才提供的,所以要保護消息來源。
參與者也問到近來的恩恩案,新北市府說表示都是依中央的規定,劉志原說,恩恩案和銀行員之死事件一樣,都是造成一個家庭的不幸,他處理恩恩案時,並不是要誰下台,而是覺得奇怪,錄音檔並沒有什麼不能公開的,他認為,越是掩飾越表示是不想面對,因此鏡週刊才會把錄音檔公布出來,讓大家來看有什麼問題,劉志原說,在疫情下的慌亂,各單位對規定有不一樣的解讀,但總之,就是造成一個不幸的事件,這就是錯誤,要想的是要避免不會再這樣犯錯。
活動最後,參與者建議劉志原可以寫書,也可以讓這個案子拍成影集,劉志原回應表示,他是記者,工作是報導,不想讓自己成為主角,在石木欽案後被追殺,看到自己名字被寫在其他媒體上,讓他很不自在,而且他長這麼醜,能拍影集嗎?提問者說,是要找楊祐寧演記者的角色,劉志原了解後說,這好像不錯。
「2022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是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與事實查核中心及優質新聞發展學會共同舉辦,今年是以「真相與勇氣的追擊之路」為主題,7月16日及17日在臺灣大學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探究媒體與查核共同面臨的挑戰,反思並探索媒體和事實查核的更多可能性,參與者有學生、教師、媒體工作者及社會人士與公務員等共逾200人。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