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2 11:58 臺北時間

【桃園誌】輕聲呼喚你的名字 龍潭大池水體環教園區

園區重視水環境再造,榮獲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規劃設計類優等、110年桃園市公共工程金品獎設施類優等、第3屆全國水環境大賞有氧淨化獎等殊榮。
園區重視水環境再造,榮獲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規劃設計類優等、110年桃園市公共工程金品獎設施類優等、第3屆全國水環境大賞有氧淨化獎等殊榮。
探進時間刻度的罅隙,從樹梢、海風與天光尋繹浪漫Style,在剛好的溫柔找到契合的頻率。我們一起用歲時熟成的羅曼史,成了最耀眼的存在──循著海風消散暑氣的餘韻,牽手漫步龍潭大池,池畔繁花盛開,心裡有花,綠意滋養的愛情細水長流,快樂是因為你在身旁。
開鑿於清光緒年間,坐擁18公頃面積的龍潭大池,承載在地百年的記憶,站上橋面輕聲呼喚大池之名,觸動回憶的引線,開箱今昔地景的變遷。致力於氣候議題的「ClimateMom氣候媽媽」廖卿惠笑著說,「小時候,我以為池裡面住著一條龍,守護著信仰中心南天宮,每當和大人行過九曲橋前往參拜,總是喃喃保佑神明讓我平安度橋。」池面散發出「龍的味道」,更讓她對大池充滿敬畏。等她再大一點才明白,它既非天然水潭,這股揮之不去的魚腥土味更不是龍的味道,而是水體發生優養化的氣味。
走訪地下廊道,一覽結合土壤、木炭、有機質、鐵粒、礫石等天然、無污染混合濾料工序打造而成的淨化系統。
龍潭大池可謂桃園典型的埤塘,原先用於調節水量和灌溉農田;它屬於老街溪的源頭,溪流以南北向流經龍潭、平鎮、中壢、大園,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呂理德說明,「龍潭大池的農業灌溉功能因現代化發展而弱化,再加上最初埤塘設計並無污水下水道,自然難以負荷增長至13萬的人口帶來的污染物。」當污染物排放至水體的比率遽增,含磷、氮等物質加劇了水體的優養化。
有鑑於龍潭大池已轉型為桃園著名的觀光景點,端午舉辦的龍舟競賽、春節南天宮參拜人潮更是絡繹不絕,水體優養化影響了遊憩與居民生活品質,為此市府擬定淨水計劃,呂理德分享整治歷程,「首要策略是污水截流,規劃四方林排水工程,在水溝旁設置截流渠道,阻絕周遭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龍潭大池內。
走訪地下廊道,一覽結合土壤、木炭、有機質、鐵粒、礫石等天然、無污染混合濾料工序打造而成的淨化系統。
至於龍潭大池上游,則設置全國首座礫間結合多層複合濾料系統(MSL)的淨化設施。呂理德表示,環保局於2018年前往日本考察,觀察到福岡縣熊添川以MSL技術的淨水佳例,若能進行技術交流,將成為改善龍潭大池的契機。日方無償授權並協助技術轉移後,於開工前委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何嘉浚教授團隊進行模廠實驗,完善理論基礎與技術支援,確認台灣現有施作材料可以達到水質淨化效果,逐步將工序本土化。「團隊特地將龍潭大池的水體,每日載1噸到台灣科技大學,4週選4日到模廠測試,進而調整多層複合濾料之混合比例,讓來自日本的技術能更符合在地。」
而今踏入上層規劃的「龍潭大池水體環教園區」,瞭望台、湧泉之丘、景觀步道、生態池旁栽植富生態機能的樹種,如金露花、紫花長穗木等誘蝶蜜源灌木,涵養當地生態;並設置地下廊道一覽MSL淨化系統的剖面,希望遊客在享受大池乾淨的水體環境時,瞭解幕後工程,打造兼具教育、休閒、遊憩功能的環教場域,創下國內外產官學跨界合作的最佳典範。
水體活化後的龍潭大池,不僅提升觀光價值,也有助於提升蓄水量、生物棲地營造,以及人居環境面對極端氣候的韌性。
沿著自行車道來到不遠處下游,「近年再次造訪,龍的味道已然消失,濁綠的池水也澄澈許多,親水設施增添趣味,多樣的生物群也回來了。」廖卿惠欣慰地說,龍潭大池變得好美,每到夕陽普照的午後,大池斜張吊橋上的遊人紛紛攘攘,有些人成雙成對,挽著手輕聲談天,有些人撐著陽傘獨步池畔;或者在微風輕拂的池面踩著遊船,伴著輕淺的踏水聲,擾動池面一掃暑氣。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享受著大池爛漫風光,完美屏蔽了鄰近市街的喧囂。
這些是龍潭大池淨化成功的起步。引起優養化的污染源,尚包含日常使用含磷的清潔劑,希望未來,也能從社區做到水源改善,像是蒐集食用廢油製造手工皂,即為親水、愛水的良方之一,由下至上建立「責任反轉」的意識,共同延續龍潭大池的靈氣之美。
●更多內容.請看《桃園誌》電子書:https://ebook.tycg.gov.tw/book/list.php?type=11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