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鴿人家1】窗外即景帶來靈感 詹京霖從賽鴿文化演繹人生歸屬難題

文|項貽斐     攝影|李鍾泉
編導詹京霖(前排左)與製片林怡伶(前排右)合作的《一家子兒咕咕叫》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與新演員獎。(翻攝自金馬影展官方臉書)

甫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與新演員獎的《一家子兒咕咕叫》從養鴿題材切入,描述家庭的聚合與崩解。身兼導演、編劇、剪輯的詹京霖聯同製片林怡伶以扎實的田野調查為基礎,按部就班重現賽鴿產業實境,鋪陳台灣底層的生活脈動。

片中集結資深演員游安順、楊麗音與新秀胡智強、李夢苡樺,整齊的表演陣容,搭配美術、造型、音樂、音效等技術,共同演繹人生歸屬的難題。

游安順飾演一心想藉賽鴿翻身卻忽略家庭的養鴿人。(双喜提供)

「台灣人的生活圈常看到鴿子,從我在三重的公寓鐵窗望出去,至少有3家鴿舍,鴿群每天繞飛。有時覺得自己像鴿子,在鴿子籠裡,出去一下又回來,一直在打轉。」導演詹京霖新片的靈感,就從窗外的飛鴿即景開始。

「賽鴿是利用鴿子會回家的天性展開競賽,我對這個意象感興趣,覺得也許可以發展出故事。不過我比較關注的不是比賽,反而是輸掉之後發生的事情,包括比賽飛出去的很多鴿子都不會回來,到底飛去哪?是不是還在什麼地方飛翔?」

編導詹京霖(左)與製片林怡伶(右)前後耗費將近3年時間進行田野調查,讓影片更真實。

為此,詹京霖與製片林怡伶就台灣賽鴿現象蒐集資料與田野調查。巧合的是,2006年林怡伶入行參與的首部作品《賽鴿風雲》就是以此為題的紀錄片,所以她清楚箇中難度。「賽鴿在台灣介於合法與不合法的中間地帶,養鴿人都滿低調,不喜歡有外人去打擾,要接觸他們沒那麼容易,起初我們也一直被拒絕。」幸好他們後來透過熟人介紹,才有進一步發展。

更新時間|2022.11.22 16:09 臺北時間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