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15:29 臺北時間

【桃園誌】社會救助 為弱勢點燃希望之火

COVID-19疫情期間,桃園配合中央推出擴大急難紓困專案,2020年至2021年共發放超過9萬件的救助個案。(桃園市政府提供)
COVID-19疫情期間,桃園配合中央推出擴大急難紓困專案,2020年至2021年共發放超過9萬件的救助個案。(桃園市政府提供)
社會中存在著需要幫助的人群,貧窮、失業、社會疏離、精神疾病、家暴、自殺等,是個人、家庭與社區不免面臨到的社會議題,中央與地方正透過確保經濟、人身安全與心理健康的努力,積極扭轉社會的弱勢循環。
為解決脆弱家庭所面臨的困境,中央制定整體性策略目標,從拓展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補強公部門跨體系網絡,到促進民間資源整合等;桃園則積極落實執行面上的環節,結合主動關懷與預警機制,進行急難救助與物資發放,同時並行保險、儲蓄等循序漸進計畫,盼為大家架構有力的社會救助網絡,培植弱勢家庭脫貧自立的能力。

中央地方 共築社會安全網

安家實物銀行提供有需求的家庭運用配發的500點額度,視實際需求選擇生活物資補給。(桃園市政府提供)
只要這個社會存在著問題,政府就需致力去尋找解決的途徑。「像是捷運隨機殺人、鐵路殺警案等社會事件,大家都不願意看到這類事件發生在你我身邊。」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長蘇昭如表示,「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於2018年開始推動,設法改善社區中個人與家庭所面臨到的貧窮、家暴、精神疾病等問題,不斷檢討現有機制的周延性,2021年再推動的第2期計畫,「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強化家庭社區、擴大服務範圍,並持續完善服務體系。目前已成立139處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針對脆弱家庭加強脫貧服務、保護服務、心理衛生、兒少服務與就業等面向,即時提供協助或資源連結;由於社會安全網是涵蓋所有網絡的計畫,中央與地方政府密切交流,依據都會、農村、離島等不同的狀況,以專業輔導團進行指導與教育訓練,整個計畫執行至今,已服務超過4萬個家庭。
桃園關懷弱勢不遺餘力,為配合中央政策並因應跨域整合及家庭為中心的理念,設有15處家庭服務中心(即中央所稱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透過中央脆弱家庭管理平台系統介接各項服務體系資料,社工可更快速、全面掌握家庭成員接受服務狀況,強化預警機制,主動關懷需要急難紓困、物資補助、自殺防治的需求對象,目前每年約有2千多件主動關懷案件,加上脆弱家庭通報案件約計9千多件,桃園市政府社會局長鄭貴華認為,「弱勢的家庭更需要面對逆境的韌性,我們要為他們建立信心、增加能力,找到努力的方向。」因此除了將服務帶進社區、結合在地資源,也化救助為陪伴,建構了57處小衛星計畫據點,提供弱勢家庭兒少課後支持及關懷服務,另外也建置4區早期療育發展中心,以及推出獨居老人關懷方案、家事商談與育兒指導服務等。

公私協力 撐起穩固保護傘

桃園與愛心餐食店家、4大超商以及連鎖賣場合作,推出愛心餐食券和實物代券。(桃園市政府提供)
為妥善照護弱勢族群不同需求,第2期計畫社會安全網納入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與護理師等專業人員,中央預計將社工擴編至5千餘名,並輔以民間單位2千多名人力,以公私協力方式將資源更有效地配置。「弱勢族群其實有很多面向,除了經濟困難外,還有身心障礙、老年人、女性或是跨性別的少數族群,各有困難。」蘇昭如說明,透過熟知政府各項福利措施的社工,提供最需要的資源,包括幫助有需要的家庭申請學費和健保費減免、為家暴個案提供特殊境遇家庭補助,或是安排親子教育、育兒指導甚至食物給付等補助方案;而需要長期陪伴的個案,像是性侵害復原,則會與勵馨基金會、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合作,共同協助有需要的女性及兒童。
桃園在社會救助面向上與民間支持力量攜手同行,啟用「安家實物銀行」即是一例。為就近照顧弱勢家庭,各區家庭服務中心、身心障礙者社區資源中心、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等27處皆設置安家實物銀行,南、北區總行更結合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社團法人中華安得烈慈善協會及法律扶助基金會等民間組織推動執行,在每年受贈的物資中,甚至有8成來自民間企業與團體捐贈的民生用品、生鮮蔬果與營養品。安家實物銀行評估家庭狀況後核發每月物資點數,採「即時發放」原則,為中低收入戶和有需求的家庭服務,現場發放物資後,社工也會持續關懷追蹤家庭狀況。鄭貴華補充,「只要有需要的民眾求助,我們就會提供物資,讓民眾感受到政府能幫助他度過難關,未來才有機會深入解決民眾的困境。」此外,安家實物銀行也針對行動不便、身心障礙者或重病及罕病家庭,提供特殊的客製化物資、宅配等關懷服務。

導入科技 做好事e鍵搞定

安家實物銀行的物資,可點選桃園做好事公益平台的「我要捐物」,註冊並填寫登記表後由專人服務,就能將愛心捐給需要幫助的人。(桃園市政府提供)
數位時代來臨,能快速傳遞訊息的網路平台,受到中央與地方更多的重視。蘇昭如認為,如果社會事件發生前,社區能夠更早發現並即時通報,就能發揮預防的效果。社會安全網也整合了各服務通報窗口,中央除設置113保護專線、由專業社工提供24小時線上服務,亦推出「關懷e起來」網站,提供社福相關資訊與據點,若發現有人在生活中疑似遭到不當對待,甚至是有遊民受凍的特殊情形,皆可透過平台線上通報或求助,在收到通報後,將由專人視個案情況,派發給各地醫院或兒少保護中心介入關懷,截至2020年,該平台已接獲28萬件通報,也代表著全民都能成為社會安全網的一員,為社會安全盡一份力。
為有效運用民間善心資源,更快速滿足弱勢家戶需求,桃園於2022年7月首創「做好事公益平台」(紅字請嵌入網址:https://publicwelfare.tycg.gov.tw),訴求「做好事不必挑日子」的暖心理念,透過數位科技有效地整合資源,推出線上就能便捷完成「捐款」、「捐贈物資」、「志工報名」以及「加入愛心餐食店家」的4大服務,充分運用電子化自動連結各社福系統,妥善分配企業和民間的善心資源。為了讓弱勢家庭三餐無憂,桃園也推出超商賣場實物代券與「愛心餐食計畫」,目前已成功招募277家愛心店家,有需求的家庭可以透過做好事公益平台查詢附近店家。「數位化讓物資流通更順暢,不僅能讓邊緣戶和近貧戶更有選擇地領取物資,也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的消除貧窮、零剩食概念相呼應。」鄭貴華也說明,未來將持續開發「愛心餐食數位系統」,可由社工線上發放餐食兌換券,方便有餐食需求者隨時兌換餐食,提高可近性與便利性。希望透過多元的給付措施,給予脆弱家庭即時的支持。

前期預防 打破貧窮複製

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長.蘇昭如:補綴社會安全網——「希望人民遇到問題時,能感受到支持和協助的力量,這個社會不會讓你孤單一個人。」(左圖)桃園市政府社會局長.鄭貴華:陪伴脆弱家庭成長——「在關懷過程也會鼓勵弱勢家庭脫貧,我們會一路陪伴,直到他們可以自己站起來。」
「以往社福關注對象多是個人,像是個別中輟學生、單親媽媽等,但我們已經從服務個案擴大到家庭成員。」蘇昭如表示,以家庭為單位去瞭解,更能從源頭解決痛點,而經濟弱勢的家庭,往往需要改變的契機。2017年6月開辦的「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方案」,鼓勵家長和政府共同儲蓄,只要是2016年1月1日以後出生、具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資格及長期安置2年以上的兒少皆可參加,家長每個月可替孩子存款500元至1,250元,政府會以1比1金額共同儲蓄,為孩子存下未來接受高等教育、職訓或是創業的第一桶金,也能藉此打破弱勢家庭的貧窮循環。
配合中央「強化社會安全網—急難紓困實施方案」,桃園提供居住於本市、近3個月家庭因變故導致生活陷困者急難紓困金,並積極協助辦理各項急難救助與社會福利申請轉介。而為了照護弱勢家庭經濟,桃園也創立了「微型保險」與「自立脫貧」方案,鄭貴華認為,「貧窮是社會安全網最直接面臨的問題,我們希望不要漏接任何一個人。」桃園為了讓弱勢家庭能逐步改善經濟狀況,也鼓勵符合資格的家庭參與「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穩定儲蓄,提供加碼開戶獎勵、首期存款獎勵及穩定儲蓄獎勵金等多項補助,結合主動關懷及預警機制,透過各區公所及第一線社工推廣,截至2022年10月為止,已創下高達71%的開戶率,搭配理財講座與個別財務諮詢輔導,為超過3千個家庭種下翻轉人生的希望。
社會的安全,無法僅憑社福、警政單位維持,更需要中央、地方與民間互助力量共同構築,而在社會上的每個人,也都能發揮自己的一己之力,共同補綴社會安全網的缺漏,讓社會更加美好。
●更多內容:請看《桃園誌》電子書:https://ebook.tycg.gov.tw/book/list.php?type=11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