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3 11:09 臺北時間

【桃園誌】以一生實踐的承諾 樹木醫生詹鳳春

詹鳳春回到台灣貢獻專業,將醫治樹木視為一生的責任。
詹鳳春回到台灣貢獻專業,將醫治樹木視為一生的責任。
哪裡有「病人」就往哪裡去,樹木醫生詹鳳春帶著護士跑遍全台,奉獻他們對診治樹木的執著與專業,盡全力救治垂危生命。找到病因、對症下藥,詹鳳春認為醫樹和醫人沒有什麼不同,用正確的方式種樹、養樹、愛樹,認真看待每一棵樹木,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與教授的約定,詹鳳春立下職志成為樹木醫,留日20餘年研習醫樹專業與技巧,回台後更在救樹現場看見需要專業的迫切。她決定徹底實踐一生的承諾,盼望台灣有朝一日,也能在日常自然而然地擁抱綠意。
救樹現場常以中、西醫雙管齊下,比如不採化學藥劑,改以鋪上稻草保水、用微生物養土,讓樹可以依靠天然的力量重生。

聆聽樹語 我願成為摸土的手

「在台灣的時候,我並不特別喜歡樹。」詹鳳春坦言,雖然在中壢鄉村長大,卻是到日本留學時,受大自然感動才開始接觸樹木。當時因為隻身在外,樹木成了她孤寂心靈的寄託;秋冬轉換之際,東京街頭銀杏行道樹那葉落滿地的金黃震撼了她,原來樹木也可以隨著四時共生成為日常風景,「日本人種樹很有美感,也有所堅持,花和樹在每個季節與人一起生活,是再自然不過的常理。」
愛上樹的詹鳳春,受東京大學鈴木和夫教授《樹木醫學》一書啟發,卻因不是在校生旁聽課程被拒,這時教授給了她3個課題:考上樹木醫、把知識傳回台灣、救家鄉的樹,才願意收她當學生。詹鳳春也苦讀證明自己的決心,考上執照後於7年前返台履行約定,走入教學、救樹現場,沒有一天是休息日。詹鳳春拍了拍土,和眼前的榕樹輕聲說話,「萬物生靈都一樣,樹很直接,你對它好,每天讚美它、灌注正能量,它也會努力活下去。」
樹木醫的工作相當辛苦,上樹抓蟲、挖土搬土、定期回診,詹鳳春都親力親為。(陳韋宏提供)

走向樹林 只為生命不為名利

深秋時節,中原大學裡一排大榕樹異常虛弱,它們受慢性病和不當治療的雙重打擊而陷入危態,詹鳳春決定即刻「動手術」,整整一週不分晝夜忙碌著,盡全力重新養土護樹,幫助榕樹在轉冬之前冒出新芽,「榕樹屬於不耐寒的常綠喬木,一般在春夏冒芽;現在過了季節,得抓緊時間養好根系、長出新根,穿上葉子保暖,才有力氣越冬。」這僅僅是第一步,樹木醫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從執照難考的程度可見一斑,每一種樹在四時自有其生存之道,不是翻翻書籍就能自詡行醫,「台灣護樹專業確實有待努力,現階段我能多救一棵是一棵。」
為了醫樹,不論多遠、多難,詹鳳春都全力以赴,親臨現場見證生命力的偉大,「讓它們活下去」是她堅持不懈的動力。近年她不時奔赴阿里山治療因簇葉病瀕危的染井吉野櫻,幾經思量決定順從自然法則,在不捨中伐除枯損的百年母樹,呵護引導二代小苗生長,「來自日本的櫻花,耗時百年適應環境變成台灣姑娘,這是很難得的。從治本做起打造好體質,才能真正做到代代相傳。」
阿里山救治櫻花現場。醫樹的每道程序都是樹木存活的關鍵,必須謹慎施作。(陳韋宏提供)

開枝散葉 發起全民綠色行動

也因為二代櫻花需要人力照護,詹鳳春為重生的櫻花開展下一階段的百年大計,著手發起永續性的護樹課程,希望把知識留在阿里山,讓在地的照顧者循著正確模式護育櫻花所需的生長環境,盡所能提高櫻花樹的存活率,「單就我一人是做不到的,需要大家的力量。」
這也讓詹鳳春體認到,推廣樹木教育的重要性,於是她透過出書、演講分享樹的知識,用淺白的語言一遍又一遍說著自己的故事,期待擾動社會、轉化根深蒂固的舊觀念,「至少要有基本知識,別讓蒙古大夫醫錯還不曉得呀!」她一邊打趣地說,心裡其實很希望大家團結起來,共同珍愛生活每一處得來不易的綠意,回歸與自然共生的美麗世界。
●更多內容:請看《桃園誌》電子書:https://ebook.tycg.gov.tw/book/list.php?type=11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