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3.01.07 05:58 臺北時間

【產業趨勢】鈣鈦礦掀太陽能產業革命 台廠重兵集結力爭主導

台塑集團與美國太陽能電動車新創Aptera合作電池,積極在綠能先進材料布局,研究鈣鈦礦等新技術。
台塑集團與美國太陽能電動車新創Aptera合作電池,積極在綠能先進材料布局,研究鈣鈦礦等新技術。
淨零碳排推動再生能源需求增溫,讓太陽能產業可望再現榮景。然而,目前主流的矽晶太陽能8成材料由中國壟斷,為擺脫箝制,本刊調查,台廠正與世界各國同步,瞄準崛起中的第三代太陽能材料「鈣鈦礦」,力求突圍與升級。
在前友達執行長陳來助與產業人士共同努力下,勤友光電、台灣鈣鈦礦與奈赫等,逐步從材料到設備建立一條龍自主供應鏈;太陽能大廠聯合再生也看好鈣鈦礦結合矽晶的發電潛力,領先同業投入終端產品研發,助一臂之力。
去年8月,積極布局電動車產業的台塑集團,宣布與美國太陽能電動車新創業者Aptera在鋰鐵電池展開合作;記者會當天,一台三輪太陽能車公開亮相,除了酷炫的外型,置放於車頂可邊開車邊充電的太陽板,更是媒體注目的焦點。

合成有機物 避免原料壟斷

業界人士透露,台塑不只劍指電動車電池,也積極在綠能先進材料超前部署,針對被視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的「鈣鈦礦」進行研究。鈣鈦礦是什麼?究竟有何魅力?
「鈣鈦礦不是礦,而是合成有機化學物,與矽礦有別。目前主流的矽晶太陽能是以矽為主要原物料,8成原料都來自中國,造成過度集中與依賴的問題,光鈣鈦礦不是礦,就已是最大優點。」談起鈣鈦礦,去年6月剛接下勤友光電董事長一職、前友達執行長陳來助言簡意賅地分析。
鈣鈦礦是合成有機化學物,質輕、可彎、可塑形,應用比矽晶太陽能廣且多元。(Saule提供)
在清大碩士、博士專攻化工的陳來助,對材料學有一定的了解。他補充說道:「去年4月四川限電,工廠停工,造成多晶矽價格在短短1、2週內大幅翻漲;此外,俄烏戰爭爆發也造成鋰、鎳供應短缺。撇除採礦本身就不環保不說,如今的時局,恐讓接下來要發展的新興產業得更重視地緣風險問題。」
聯合再生先進製程高級工程師林佩瑩也向本刊說明,鈣鈦礦是一種與鈦酸鈣(CaTiO3)礦石有相同結構的有機化學物,在2009年日本化學教授宮坂力(Tsutomu Miyasaka)發現並首次成功運用在太陽能光電而震驚業界,接著在短短7、8年間,透過大量研究將其在光轉電的效率從3.8%迅速提高到26%,使其可與矽晶太陽能比拚。

應用更廣泛 室內光可供電 

與矽晶相比,鈣鈦礦製作條件更單純。台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林唯芳曾公開指出,鈣鈦礦是以溶液形式塗成薄膜製作,不像矽晶得遷就高溫與真空環境,整個過程像是刷油漆,可塗在各種形狀的物體或表面,應用將比矽晶廣泛。
陳來助說:「鈣鈦礦質輕、可彎、可塑性高,且具有矽晶所沒有的透光性,故可藉由吸收室內光就能發電。以穿戴裝置為例,若能結合鈣鈦礦,就可在戶外運動邊跑邊充電;建築外牆、室內窗簾也可貼上鈣鈦礦電池發電。此外,太陽能電動車頂的太陽能板,若使用鈦鈣礦代替矽晶,車子將變得更輕,可開得更遠,解決里程焦慮。」
研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預估,全球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的規模,在2021年僅6億美元,但2030年將上看72億美元,換算成新台幣近2,200億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31.8%,吸引許多企業爭相競逐。
 
成立至今已8年餘的波蘭新創Saule,前年在當地開出全球第一條鈣鈦礦太陽能試產線,緊接著Saule在去年5月獲得Google入股,消息一出,鈣鈦礦在太陽能的地位立刻被推向新高峰。
鈣鈦礦波蘭新創Saule去年5月獲得Google入股,消息一出,將鈣鈦礦在太陽能的地位推向新高峰。(翻攝Saule Technologies臉書)
專家表示,Google看好電子紙標籤需求,而以往電子紙需靠鈕釦電池供電,導入鈣鈦礦電池後,可利用室內照明光自供電,並透過Google雲端隨時編輯電子紙標籤,達到節能、有效率的物流管理。
Google看好電子標籤結合鈣鈦礦電池應用,在雲端編輯電子紙標籤的同時,達到節能、有效率的物流管理。(Saule提供)

從零磨技術 挑戰最大紀錄

不只波蘭,工研院綠能所組長林福銘告訴本刊,英國牛津大學成立的牛津光伏,也獲得當地政府基金大力支持發展鈣鈦礦;此外,鈣鈦礦電池發明國的日本,東芝(Toshiba) 、松下(Panasonic)等大企業已積極籌組聯盟,去年9月,西日本鐵路公司(JR West)更宣布預計今年上半開工的梅北車站,將規劃設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展示看板。
不過,林福銘觀察,鈣鈦礦目前最積極、喊最大聲的仍是中國,尤其這十年來,在政府的補貼與龐大內需帶動下,中國太陽能產業已大到一定規模,相關業者賺到錢後,在新材料研發方面也不手軟,仍是不可輕忽的勢力。
為擺脫中國在矽晶太陽能的箝制,台廠正與各國同步,藉由第三代太陽能材料「鈣鈦礦」,力求突圍。(東方IC)
因看好鈣鈦礦發展趨勢,陳來助去年成立「台灣鈣鈦礦科技」,並且結合奈赫先進應材與勤友光電,共同打造國內自主供應鏈,希望台灣在次世代太陽能市場能取得主導權。不為人知的是,這家公司的誕生,竟與一張來自上海太陽能業者的鈣鈦礦設備訂單有關!
前友達執行長陳來助因看好鈣鈦礦發展趨勢,而成立「台灣鈣鈦礦科技」,並與同業積極合作。
陳來助表示:「這家上海太陽能業者嘗試打破全球紀錄,生產全球最大面積的太陽能板,但因大部分矽晶太陽能設備商最多只做到12吋板,所以便將腦筋動到鈣鈦礦電池身上。一般來說,太陽能設備廠商一聽到大面積通常會打退堂鼓,但當時勤友光電正在轉型,決定挑戰看看。」
談起雙方合作過程,陳來助以「吃足了苦頭」「咬著牙撐下去」形容。陳來助說:「實際跳下去才發現,生產鈣鈦礦太陽能看似比矽晶單純,但一點也不簡單。客戶只知道要創紀錄做大,但新技術幾乎是從零開始,光是如何將材料塗抹均勻,厚度多少才符合標準,就來來回回不斷更改,導致成本一直增加。」
 

水星一號線 台廠合作打造

經過層層考驗,勤友的中國客戶終於在去年發表全世界第一片「2公尺乘1公尺」,如雙人座沙發大的鈣鈦礦太陽能,震驚業界。此時,陳來助也意識到:「新產業的建立一定得靠設備,而為了不受客戶更改規格引發成本上升等問題,公司必須化被動為主動,從材料、製程研發到設備等等,完成一條龍產業自主,於是便與奈赫先進合作,並成立台灣鈣鈦礦科技。」
在陳來助帶領下,台灣鈣鈦礦科技去年9月對外發表國內第一片10乘10公分、被命名為「水星一號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雖然沒有打破紀錄,但面積已比實驗室階段大上100倍,正式宣示國內第一條鈣鈦礦試產線成形。「因水星是最靠近太陽、跑最快的行星,代表我們要帶領台灣跑在最前面。」陳來助信誓旦旦地說。
鈣鈦礦商業化之路,目前仍有可靠、穩定度等挑戰需克服,誰能率先突破,誰就能掌握先機。
為證明「水星一號線」已可導入商業應用,採訪當天,陳來助親自示範內有導入台灣鈣鈦礦科技電池的電子顯示器,利用個人手機連線上網,透過App輸入文字就能秀出記者名字,他解釋,這個解決方案包括能源、通訊與顯示3大模組,全部是台灣製造,各型會議今後就不用重複製作告示牌,符合重視淨零碳排與永續的企業客戶需求。
陳來助透露,台灣鈣鈦礦科技正與台塑洽談中,「台塑本身在矽晶太陽能封裝材料已有不錯的技術與市場,鈣鈦礦太陽能是完全不同的領域,等於是一個新商機,他們(台塑)對這項新材料有很高的興趣。」

串疊型電池 評估5年量產

其實,鈣鈦礦並非只能單一使用,林福銘表示,鈣鈦礦另個最大的優點,是能與矽晶搭配使用,以「串疊型太陽能」的型態在全球掀起新風潮,日前就有瑞士科學家,研發出轉換效率超過3成的紀錄,超越了矽晶太陽能29%的上限。
2021年3月,聯合再生就與台灣大學合作開發鈣鈦礦及矽晶的串疊型電池,透過兩種材料互補,轉換效率可達26%,此一研究隨之也發表在國際期刊並申請專利。聯合再生技術長游鎮博向本刊表示:「鈣鈦礦與矽晶在吸收光的波度具有互補作用,兩個結合在一起,類似一個當上電池,一個當下電池,發揮『1加1大於2』效果。」
鈣鈦礦可與矽晶搭配,所以國內最大太陽能模組廠商聯合再生,也積極投入研究相關產品。
游鎮博進一步指出,與台大合作過程挑戰不小,最大困難是如何將鈣鈦礦均勻疊在矽晶之上,內部評估,這樣的產品最快4到5年可走入量產,已比過去一些新材料進展快許多。

與矽晶互補 穩定度待突破

由新日光、昱晶與昇陽光電3家太陽能廠整合而成的聯合再生,是目前少數在鈣鈦礦材料進行開發研究的台灣太陽能業者,業內人士認為,聯合再生願意砸資源在先進材料的開發,應該是親身經歷國內太陽能產業從起到落,特別是2010年中國祭出補貼、瘋狂擴產、低價競爭,一路被打趴的慘痛教訓後,力求在高階技術有所突破。
對此,游鎮博坦承,唯有以矽晶為基礎再掌握其他獨門技術,並將專利保留台灣,才能避免歷史重演,除鈣鈦礦,公司也深耕TOPCon(穿隧氧化層鈍化接觸)與HJT(矽晶異質接面)等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提升長期競爭力。
為避免中國廠商在矽晶太陽能低價競爭的噩夢重演,台廠正透過高階技術的建立拉高競爭門檻。(東方IC)
林福銘表示:「主流矽晶太陽能發展超過60年,轉換效率已達物理極限,過去陸續都有不少新材料被發現,希望能有所突破,其中,第二代化合物的銅銦鎵硒(CIGS)、砷化鎵(GaAs),效率雖高但成本貴;後來的有機太陽能或染敏太陽能,成本雖低但效率不佳,無法成為主流。鈣鈦礦與矽晶互補性高,能幫矽晶拉高轉換效率,有機會勝出。」
林福銘分析,鈣鈦礦可說是異軍突起,與獨領風騷的矽晶擦出火花。然而,這個類似湯湯水水的溶液型態材料,易造成基板薄膜較不均勻且粗糙等問題,導致使用壽命、穩定與可靠度等效能仍待克服。未來,誰能從材料端率先突破,誰就能掌握先機。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