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3.03.19 05:58 臺北時間

【全文】疫後中國力推對台大交流 蔡政府新兩岸關係定調健康有序

陳建仁(右)受命出任行政院長後,依循總統蔡英文(左)的政策方向,指示陸委會檢討小三通及航點等政策。
陳建仁(右)受命出任行政院長後,依循總統蔡英文(左)的政策方向,指示陸委會檢討小三通及航點等政策。
全球疫情解封,兩岸逐漸恢復互動,陸委會9日宣布恢復部分直航點,關注兩岸情勢的人士也發現,中國對台作風出現轉變,在甫閉幕的中國兩會所揭示的對台政策,明顯採取較軟調訴求,極力推動對台大交流;不過,兩岸是否就此春暖花開?一位不願具名的政府決策官員指出,中國仍以統一為終極目標,對台軍事威逼未停,我政府目前以靜制動,定調新兩岸關係為健康有序,仍要隨時提防中國在疫後重新以經濟作為武器,以及對台的認知作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今年兩會後正式展開第三任任期,對台工作方針也有些許改變。左為新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翻攝央視新聞)
「人現在確定在大陸!」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於13日到立院備詢,表示外界關注的金門二膽島失蹤上兵,經由中方通知,確定人在對岸。邱太三未明確表示透過何種管道取得此訊息,但外界對兩岸在此敏感事件仍保有溝通感到好奇。
金門士兵失蹤引發全國關注,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圖)證實兩岸仍有溝通管道,確認士兵人在中國。

疫後破冰 台臨兩挑戰

隨著疫情解封,兩岸一改去年緊張氣氛,3月10日起恢復開放10個空運客運直航點等措施,被外界認為是後疫情解封以來重要的破冰,兩岸開始逐漸恢復交流,不只開放直航及包機航班,小三通也將在清明節前復航。
小三通客船往來曾一年超過7千班次,但2020年因疫情暫停至今。
去年因烏俄戰爭開打、中國報復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實施高強度軍演,以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大打破任期限制等三大事件,台海一時戰雲密布,國際對東亞情勢也加倍關注,一位不願具名的政府官員表示:「看到俄羅斯領導人普丁不顧國際譴責堅持對烏克蘭開戰,台灣人很容易聯想到習近平,很多民眾真的覺得『戰爭近了』。」
2022年因烏俄戰爭、中國報復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等事,使台海緊張局勢廣受國際關注。(翻攝蔡英文臉書)
他指出,去年是台海局勢十幾年來最緊張的一年,一般民眾的想法很簡單,只要兩岸人員有來有往,飛機有在飛,就不會打仗,這也是民眾期待的,所以疫情逐漸鬆綁後,政府漸進式地恢復兩岸往來管道,但對中方的黨政軍人員,仍有一定程度的管控,不會讓其如入無人之境,「我們現在就以靜制動,看看他們要怎樣」,並延續小英政府兩岸關係「健康有序」的基本原則,其中「健康」便是不依賴、尊嚴對等的進行交流往來。
「相較疫情前的兩岸情勢,台灣現在面臨兩大新挑戰,一是國際情勢變化,二是中國對台的認知作戰。」該名決策官員表示,國際社會加強對中防備、與台往來,固然讓台灣不再孤軍奮戰,另一方面也易引發戰狼反彈,就像捷克議長2020年訪台,引發中國報復,台灣必須拿捏好其中的平衡,最近的例子是總統蔡英文處理與美國新任眾院議長麥卡錫見面事宜,說服對方將會面地點訂在美國,避免過度刺激中方。

未棄武統 散播疑美論 

面對中國回到和統基調,卻也仍未放棄武統手段,台灣一方面要與時間賽跑,積極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加強應對中國的認知作戰;行政院長陳建仁在首次施政報告中提到「心防是國防的基礎」,為了鞏固全民心防,執政團隊正全力精進錯假訊息的查核與澄清機制,透過反投放、即時澄清與提供正確訊息等3種方式反擊;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就任後,也明確要求各部門加強訊息通路,讓正確資訊第一時間快速送達每個民眾的終端。
蔡英文處理與美眾院議長麥卡錫(圖)相會事宜,被認為是台灣面對疫後國際情勢的一個指標作法。(翻攝Speaker Kevin McCarthy臉書)
1名綠營前黨務高層指出,中國認知作戰最明顯的表現之一,就是疑美論在台不斷發酵;因為人民是訊息戰的主力軍,中國運用社群網站、通訊軟體,將「美國不是真心守護台灣」、「美國會拋棄台灣」等訊息深入台灣基層社會,炒熱國內對疑美論的討論,連國民黨新北市長侯友宜都說出「我們絕對不是強國的棋子」,讓綠營深感中國散播疑美論影響性大。
高雄里長團2月到北京交流,由國台辦主任宋濤親自接見。(翻攝中國台灣網)
相較去年兩岸的情勢緊張,今年情況出現變化,雙方先後開放邊境,中國對台政策也釋出新訊號,國務院新總理李強在兩會閉幕後的記者會中,首度談到台灣問題,他未提外部勢力干涉、台獨分裂勢力,而是重提「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強調兩岸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關注兩岸局勢的民進黨人士指出,中國新的領導班底就位,新官上任三把火,定會力求表現,例如國台辦主任宋濤去年底上任後,積極展開對台工作,不只會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也大力對台商招手。

攏絡台商 投資給補助

本刊掌握,在海基會2月舉辦的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就有台商透露,日前國台辦會見台商代表,力邀到中國投資,不只帶台商去看地,還承諾設廠補助8成,和一年的內需訂單。
2022年中國GDP增長目標設定為5.5%,最終只增長3%,民進黨內人士表示,美中貿易戰導致外資撤出中國,加上去年的高強度封控政策,為中國帶來不小的經濟危機,如今對台商招手,就像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外資大批撤出中國,當時台商蜂擁西進,為中國填補外資撤走的真空,如今對岸再度祭出利多,如廣州修訂惠台措施,要協助台企升級、輔導台企上市等,就是希望台商再多多赴中投資。
「中國的統戰業務因疫情停滯了3年,預算都沒花,相信中方現在一定設有某種績效指標,要短時間大量招待台灣團赴中。」一位民進黨立委指出,2月底高雄市有里長團52人到北京參訪,宋濤親自接見並大談一中原則;工商團體疫後也積極訪中,除了旅行公會外,接下來還有工總、商總、三三會等團體要組團前往,這些都顯示中國急於恢復疫情前的往來,力邀台灣團到中國,「營造很多台灣人積極響應經濟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中國對台工作包含的層面很廣,會利用各種機會進行試探,最近的例子就是2月初佛光山創辦人星雲法師過世,中國要組弔唁團來台,但因團員包含台辦、統戰部官員,且中方未循管道向陸委會申請,「連一通電話都不肯打」,以致最後無法成行,引發國內一番議論。
佛光山創辦人星雲法師過世,中方弔唁團未遵循申請程序無法成行,最後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左)赴中會見國台辦主任宋濤(右)。(翻攝中國台灣網)
他說,中國這項舉動,其實就是以情感來包裝,夾帶官方人員,要試探台灣的原則與回應;在雙方交涉過程中,中方一直表達類似:「想到星雲法師過世,不禁淚流滿面」、「想到台灣方面不同意讓我們來送大師一程,難過得放聲大哭」等,讓我方人員愕然。
隨後,中國在2月底把佛光山的住持心保和尚請到北京,由宋濤親自接見,讚許佛光山對兩岸和平發展的支持。這副景象在我方看來,「就是中方要偕同台灣各類型團體,一同展現共創和平大業的『榮景』。」

差別待遇 藍綠不同調

中國對台釋出的「善意」訊號還不止於此,去年暫停我多項食品進口,今年很快重新批准金酒等63家台灣食品企業註冊,並不斷呼籲台灣恢復小三通、開放禁團令等。
金酒被禁輸中後,藍委陳玉珍(左)等人積極協商,促成重新開放。右為國台辦主任宋濤。(翻攝陳玉珍臉書)
一名長期關注兩岸局勢的學者指出,中國對台素有「硬的越硬,軟的越軟」的兩手策略,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陸客團來台旅遊就有「非泛藍執政縣市不去」的傾向,中國旅行社業者甚至在2018年地方選舉後公開表示:「國民黨勝利應該對大陸遊客赴台遊起到積極作用。」明顯對泛藍與泛綠做出區別。
加上去年底明明台酒、金酒一起被禁止輸中,金門縣長陳福海和國民黨金門立委陳玉珍等人赴中與宋濤等人會面溝通,48天後,宋濤就宣布金酒解禁,但是隸屬中央政府的台酒卻沒有解禁,同樣也是要做出區別。
「中方一定要做到區別國民黨跟民進黨,所以民進黨在中央執政期間,兩岸不會做到真的正常交流。」綠營人士表示,習近平在兩會閉幕式上,雖然說要「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也重申「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進程」 ,顯然統一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現在外界形容兩岸「春暖花開」,其實是過度詮釋中國作法的溢美之詞,中國只不過是想要回復疫情之前的交流往來,重新接觸這3年來疏於連絡的台灣團體,否則時間一長,怕雙方斷了線、脫離掌握。 
馬英九執政8年,兩岸往來密切,卻也引發民間擔憂過度傾中,最後引爆太陽花學運。圖為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總統府提供)
陸委會9日宣布恢復部分兩岸直航點。(東方IC)

防養套殺 宜健康有序

在馬英九執政期間,中國與台灣簽訂23項協議,兩岸開啟直航班機,往來人次激增,本刊掌握,2008年到2016年,平均每天有超過100位中國人在台灣進行「調研」。政府決策官員形容,「那是中國對台各個層面都滲透很徹底的時候。」中國人來得多,台灣人去得更多,同時台灣的經濟向中國高度傾斜,造成很不健康的依賴狀況,進而造成民間反彈,引發反服貿的太陽花學運。
中國2月初重啟旅行團出境,台灣觀光業者也一再呼籲政府開放陸客團。(資料照)
該人士說,疫後兩岸重新恢復往來,從北京的角度來講,如果現在先開放自由行或觀光團客,讓台灣觀光業重新對陸客產生依賴,到明年初選舉前又停掉,許多相關產業受到打擊,定能對台灣情勢造成影響。
他並說,旅遊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中國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然有許多貿易手段可以影響台灣,這也是台灣民眾所不樂見的,因此,從2016年民進黨重返執政開始,「健康有序」就成了蔡英文政府兩岸交流的重要原則,只不過因疫情影響,兩岸幾乎斷絕來往,如今重新開啟交流,健康有序就更顯得重要。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