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煲仔飯】做好心理準備去排隊吧! 「坤記」用煲仔與小菜譜寫美好一夜

文|林亦君    攝影|何宗昇
坤記的煲仔小菜做得出色,「黑椒牛仔骨煲」軟嫩夠味。(港幣115元/份)

知道香港人天冷愛吃煲仔飯,偏偏到訪時正好有寒流來襲,就註定了吃煲仔飯必定大排長龍的命運。平日晚上7點,我們抱著必等的心情來到西營盤的「坤記煲仔小菜」,明明是很偏僻的地方,門前還是蜿蜒出一條十多人的人龍,不過等了一會就發現,坤記安排位置的姐姐經驗老到,很快把前面的人安排進去,旁邊還放了一大落板凳,可以自己拿來坐,等待的時間就沒那麼難受。

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在「坤記」門口活生生等了一小時,餓到進去後看到別桌的菜每一樣都想點。坤記的煲仔飯雖然出名,其他煲仔小菜也同樣厲害,蒸菜、熱炒看起來也很可口。還好這天我找來一起出差的同事,人多好叫菜,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平日晚上的「坤記煲仔小菜」,不管什麼時段來,都要稍微排隊。
當天降溫,坤記店裡滿滿的都是人。

剛剛等位的時候已經被姐姐叫去點了煲仔飯,說是可以節省等的時間,同事沒吃過,又選了跟嚐囍一樣的「白鱔滑雞飯」和「臘味飯」比較一下,兩家的白鱔滑雞用料差不多,比較大的差別是醬汁的味道,坤記口味略重一點;坤記的臘味飯裡沒有臘肉,肝腸、臘腸口味一般,米飯則是細長的絲苗白米。但說到「飯焦」(鍋巴),坤記就真的很厲害了。

照顧煲仔飯的師傅,在爐火上動作不停,非常忙碌。
「白鱔滑雞飯」的白鱔軟嫩、雞肉Q彈,淋上醬汁味道更好。(港幣120元/份)
「臘味飯」的肝腸與臘腸都大塊紮實。(港幣90元/份)

因為我們坐的位置剛好可以看到燒煲仔飯的廚房,我全程觀察大師傅行雲流水般的動作,倒米、注水,先大火烹到米飯半熟,放入食材,再把煲仔移動到火比較小的區域,然後就是一連串的等待與轉動,讓煲仔的底部能均勻受熱,形成鍋巴。

等煲仔飯上桌,大夥先舀出一些飯料,然後又有另一位大哥到桌邊幫忙剷鍋巴,只見他拿出一根鐵匙突突幾下,湯匙轉了兩圈,如碗狀的鍋巴就應聲而起,我拿起一塊入口,咔滋咔滋地,又香又脆,吃得真過癮。

坤記的煲仔飯燒出非常完美的鍋巴。

但我們還是偏愛其他的煲仔和小菜,「黑椒牛仔骨煲」的牛肉軟嫩,骨邊肉越嚼越甜,還帶著黑胡椒的辛香;「豉椒炒蜆」鑊氣十足,鹹度剛好,香氣逼人,不配啤酒也能刷刷下肚。就連最簡單的「豉汁蒸肉排」「蒜茸蒸勝瓜」也讓我們回味到現在,蒸肉排有如港點豉汁蒸排骨的巨大版,肉鮮味美;用蒜茸蒸絲瓜是經典粵菜做法,平淡的瓜類變得有滋有味,讓人欲罷不能。

「黑椒牛仔骨煲」的骨邊肉又Q又香。(港幣115元/份)
「豉椒炒蜆」的醬料是一絕,炒什麼應該都好吃。(港幣80元/份)
簡單如「蒜茸蒸勝瓜」也好吃到不行。(港幣70元/份)
大大盤的「豉汁蒸肉排」鹹中帶甘,被眾人迅速掃空。(港幣90元/份)

這時舉目四望,旁邊還有人熱火朝天地在吃「招牌豬骨煲」「枝竹羊腩煲」,其實就是大骨湯火鍋跟羊肉爐,要不是真的吃不下了,聞到這香味我們還真想加點一鍋,只能留個遺憾,下次落更多人來,一起排隊一起吃。

結完帳走出去看還有人在排隊,人數跟剛剛差不多,算是香港人的Late Dinner吧,我們吃飽喝足,搭叮叮車回飯店,就是一個美好的香港之夜了。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