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3.05.28 05:5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高速攝影記錄《消失的紫斑蝶》 電影模式成就高規格生態片

高速攝影機可以拍到一般攝影設備難以捕捉到的紫色蝶翅,圖為小紫斑蝶。(牽猴子提供)
高速攝影機可以拍到一般攝影設備難以捕捉到的紫色蝶翅,圖為小紫斑蝶。(牽猴子提供)
台灣的紫斑蝶與墨西哥的帝王斑蝶是全球兩大越冬型蝴蝶,蝴蝶達人詹家龍執導的紀錄片《消失的紫斑蝶》,近距離捕捉台灣紫斑蝶的生命樣貌與紫蝶幽谷景象,同時觸及全球暖化、環境開發等造成的生存威脅。
全片耗時5年製作,透過4K每秒1,000格的高速攝影機,一窺紫斑蝶的身影,並邀歌手安溥為旁白獻聲、音效專家杜篤之設計聲音,打造具教育性質的高規格生態紀錄片。
小學五年級開始迷上蝴蝶的詹家龍,從事紫斑蝶研究與保育工作逾20年。由於台灣的紫斑蝶如候鳥般,會遷移至南部高雄茂林一帶越冬,數以萬計的蝴蝶群聚,形成世界奇景。2004年BBC製作團隊來台拍攝「紫蝶幽谷」,但來去匆匆。曾協助拍攝的詹家龍覺得,台灣人應自己拍一部更完整的紫斑蝶紀錄片,可惜那時他的器材設備與技術都還不到位。
台灣南部中低海拔的紫蝶幽谷是紫斑蝶越冬避寒的生態現象,也是世界少見的奇景。(詹家龍提供)
以高速攝影機拍攝蝴蝶是詹家龍心目中最好的方法,「因為蝴蝶就像超級英雄裡的『閃電俠』,動作飛快讓人看不清楚,只有透過高速攝影機捕捉,讓蝴蝶的速度變成人類的速度,也就是變成慢動作。」
可是當時的高速攝影機使用價格昂貴的膠卷,且高速攝影所需的強大光源,會產生高溫,導致蝴蝶死亡,這些都讓詹家龍的拍攝構想無法進行。隨科技進步,原本的難題逐一克服,「有一天,攝影器材商朋友黃致鋐忽然拿一台高速攝影機對我說:『這個你先拿去用』,他知道拍蝴蝶要有高速攝影機才拍得到,就拿來給我。」這也成為詹家龍開拍紫斑蝶紀錄片的關鍵。
詹家龍出席《消失的紫斑蝶》兒童場特映,與學童觀眾互動。(翻攝自《消失的紫斑蝶》官方臉書)
合適的高速攝影機出現,但要價高達330萬元。詹家龍不諱言,「人生有時被迫要做決定,後來想一想,好,就拍吧!」他貸款買下所需的器材,展開拍攝計畫。
一般攝影機的拍攝速度為每秒24格,詹家龍使用的高速攝影機,除了4K的畫質,還可以高達每秒1千格,用以放緩蝴蝶的飛行速度,記錄每個細微的動作。詹家龍表示,拍紫斑蝶另一困難處就在拍出紫斑蝶的紫色,因為那種紫色瞬間即逝,許多影片只看到黑色。但是在4K、1千格的攝影鏡頭前,可掌握紫斑蝶翅膀在0.1秒內變化的17種顏色。
不同於多數紀錄片透過蒐集資料、田野調查、蹲點等步驟進入拍攝,詹家龍從2000年起即浸淫於紫斑蝶的世界,他拍攝紀錄片的程序與方式反而比較接近電影。「電影通常是先有腳本、然後勘景、做出分鏡,我因為研究紫斑蝶很久,可以跳過田野調查、勘景的步驟,但會先擬大概的腳本、分鏡再去拍攝。」
「我知道在哪個季節、哪個時間點去哪個地方,可能拍到哪個畫面。但難就難在,到了那個地方,最重要的『演員』紫斑蝶卻遲到、或沒出現、甚至一直『NG』。」詹家龍笑說,所謂「NG」就是拍不到想像中腳本裡的畫面,但有時卻拍到比腳本更奇特的內容。
詹家龍的工作室設有小型棚景,在某些高速攝影和顯微攝影拍攝時使用。(牽猴子提供)
意料之外的,往往比意料之內的還厲害。
譬如想要拍攝蝴蝶翩翩起舞的樣子,但總覺得蝴蝶翅膀一直在震動,透過高速攝影機鏡頭拍攝觀察才發現,「哇!蝴蝶怎麼這麼像老鷹?尤其是在振翅的瞬間。」或是拍死去的紫斑蝶在馬路邊隨風翻飛時,突然之間,有人出現,還渾然不知地一腳往紫斑蝶身上踩下去。「意料之外的,往往比意料之內的還厲害。」
小學開始迷上蝴蝶的詹家龍經常在野外觀察研究與拍攝。(三采文化提供)
為了拍攝紫斑蝶產卵,或雄蝶在求偶、嚇退天敵時,使用尾部末端黃色球狀「毛筆器」構造等過程,除了高速攝影機,也運用顯微攝影。詹家龍表示:「因某些高速攝影和顯微攝影拍攝時,連風都不能有,一定要在封閉環境。」他的工作室裡,就設有小型棚景,用來拍攝這類細部特寫,有時也動用三腳架與雲台做顯微鏡頭的運鏡,讓畫面更生動。在拍攝前,還要先養蝴蝶、算準產卵時間等,並考慮如何搭配綠幕做後製特效。
相較其他台灣生態紀錄片,《消失的紫斑蝶》更偏重解說與教育,且以兒童觀眾為主要考量。對此,詹家龍指出,生態紀錄片有兩個特殊的地方,一是以畫面表現自然界的奇觀,另一個則是教育意義。「我們希望以輕鬆有趣的方式,達到教育功能。」
歌手安溥(右)首度為生態紀錄片旁白獻聲。(牽猴子提供)
劇本部分,由曾以《千年一問》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王婉柔執筆,同時邀請歌手安溥講述旁白。詹家龍透露,劇本採用第二人稱敘事,因為以蝴蝶的第一人稱角度說話,顯得滑稽;第三人稱又可能造成觀眾與蝴蝶的距離感;第二人稱因稱蝴蝶為「你」,對話般的感覺,讓觀眾容易親近,進而了解。
配合每年春天紫斑蝶北返棲地啟動「國道讓蝶道」機制,並在高速公路邊架設防護網。(翻攝自雲林縣政府網站)
另外聲音與配樂,分別由杜篤之與蔡曜任擔綱。音效專家杜篤之以精緻縝密的聲音設計,營造山林環繞、群蝶飛舞的感受;紀錄片配樂經驗豐富的蔡曜任,藉各種樂器搭配,鋪陳大自然的變化。
詹家龍以前多是跟蝴蝶講話,直到保育紫斑蝶之後,才開始嘗試跟人溝通。
當初詹家龍憑著一股熱忱先拍再說,後續申請文化部補助,並與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製作,獲玉山金控、玉山銀行、玉山文教基金會贊助,且透過群眾募資籌得450萬元,影片得以順利完成上映。
紫斑蝶的蝶蛹一週內能變化17種顏色,並散發鏡面般的金屬光澤。(牽猴子提供)
因愛蝴蝶進而關注自然環境的詹家龍,從長駐高雄茂林研究紫斑蝶,到推動全台義工標放蝴蝶統計數量、參與研擬「國道讓蝶道」的護蝶方案,不擅言詞的他坦言以前多是跟蝴蝶講話,「直到保育紫斑蝶之後,才開始嘗試跟人溝通。」投入生態影片製作多年,他說:「我為什麼當導演?就是要讓關心的事物在前面說話,自己只想在後面。這部片也一樣,希望由紫斑蝶在前面,我也用鏡頭把蝴蝶的話講出來。」
詹家龍花費許多心力整理大批蝴蝶相關的影像素材。(牽猴子提供)

和蝴蝶說話 詹家龍

  • 1971年生於新北市三重,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研究所碩士。
  • 現職:紀錄片導演、路野生態影像公司負責人
  • 重要經歷: 2002年獲福特保育暨環保獎首獎、2007年獲日本JFA協會創意大賞「海外賞」、2009年與2017年獲「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2020年紀錄片《蟲生—微觀墾丁》獲台灣生態環境影展最佳攝影獎、2022年紀錄片《昆蟲黑道》導演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