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19.04.15 06:00 臺北時間

【謠言之島2】為賺點閱率 媒體「把話塞進受訪者的嘴裡」

假訊息在網路上四處流竄,怎麼辦?政府想要管,但解決方案很容易牴觸言論自由,管制與人權之間該如何權衡?
假訊息在網路上四處流竄,怎麼辦?政府想要管,但解決方案很容易牴觸言論自由,管制與人權之間該如何權衡?
「我們公司的記者幾乎沒有自主性了,尤其是政治線。」某新聞台資深記者林娟娟(化名)說,「早上連家門都還沒踏出去,公司的大白板就已分配好:誰跑什麼新聞、什麼題材,連受訪者都幫你準備好了。」 
「如果做出來跟預期不同,就會被長官罵三字經。」林娟娟也提到,外界質疑他們報導太多特定人物的新聞,「高層沒有直接下過這樣的指令,但是你每天跑什麼新聞都被規定好了啊。」(註:記者後來向其他電視台記者求證,林娟娟公司這種完全沒有自由度的狀況,應屬特例,甚至是特定新聞路線。其他媒體的主管雖會指導方向,但大多還是由記者主導。)
「長官派稿會有一個預設的方向,就要照著寫。不然就是主管直接改,掛妳的名字。或是,就算我們採訪了另一方的意見,會直接被拿掉。」陳綺雲認為,他們公司不會到「假」這麼嚴重,比較偏向偏頗, 她笑說,訣竅就是「小題大作」和「大驚小怪」。
而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理解長官的「口味」後,就會開始自我審查。深知會被長官小題大作的新聞,記者索性就不寫了;另一種,是已經將特定立場內化,自動迎合了鄉民口中的媒體形象:政黨打手、放話工具。
「若你的表現符合長官期待,會得到更多來自公司內部的肯定,做新聞就會愈往這個方向做。」林娟娟指出,「常常聽到大老闆在公開場合說要押OOO選總統,久而久之,就成為整家公司的意志。」
服務特定立場、刻意隱匿部分資訊、或試圖誤導的新聞,在定義上並不算「假」,但顯然跟人們心中的媒體定位有所差距。近期在網路上發起的「新聞頻道轉台運動」、以及 NCC 認為中天新聞台過度報導特定政治人物已達「損害視聽眾權益」的程度,都是對新聞多元度的期待。
不過,陳綺雲還是看過同事做「假新聞」,把受訪者未曾說過的話塞進對方嘴裡。
為什麼這麽做?「點閱率啊!」陳綺雲給了一個不令人意外的答案,「以選舉為例,當大家都還不願意表態的時候,突然有人寫XXX要選,就是大新聞。你敢寫,(獨家)就是你的。」
另一回,是幫網路組的同事善後。有位民眾在陪伴長輩去看醫生的路上,當街被搶劫,阿嬤還被痛毆,四處呼喊都沒有人幫忙(註:事件細節經過變造,以免透過事件聯想到當事人)。她在 Facebook 上貼文罵臺灣治安不良,轉發率非常高。
這位民眾後來還接受了某電視台的專訪,「我們長官一直問,為什麼是他們獨家?我們沒有?但我們去問過警察局,就沒有這則報案啊!」陳綺雲憶起當天忙到深夜,這個人終於承認一切都是假的。
「我實在搞不懂為什麼有這麼無聊的人!」陳綺雲氣惱地說。但除了這個說謊的人,她也不理解,為什麼公司的「鍵盤記者」不求證之後再發新聞。
過去曾在某媒體擔任網路新聞編輯的何曉香(化名)就是她口中的「鍵盤記者」。
何曉香每天的工作,就是在 Facebook 各個爆料社團、Dcard、PTT 八卦版裡找新聞,也會去看各大媒體比較熱門的新聞,「如果我們(媒體)還沒有,就會趕快出。」
何曉香的競爭對手,就是其他家媒體跟她一樣守在電腦前的網路新聞編輯,「慢個幾分鐘出,點閱率就差很多。」
她坦承,自己也曾經怕搶輸別人疏於求證。但她一天要出 6 至 7 則新聞,就算她要求自己每次都要問到當事人,也有因為被當事人欺騙,出過假新聞的狀況。
看完整專題→ 假新聞與它們的產地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