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4.05.16 13:04 臺北時間

赴三公里外鄰村鑿井 接水解全村宿世缺水之苦

赴三公里外鄰村鑿井 接水解全村宿世缺水之苦
「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讓我們找到水源了。」歷經三年,挖井十餘處,慈濟志工終於在鄰近的巴古哈吉村為古登拉村找到水源,解決宿世無水的難題。  

印尼萬丹省(Banten)班迪格蘭縣(Pandeglang)古拉登村(Kuranten)位於珊瑚山的山腳,因石質土的緣故,水源匱乏,村民飽受缺水痛苦。慈濟自2021年開始,為村民尋找足以供應全村人用水的水源,過程中村民也投入協助;期間面臨重重困難,即使在十一個地點進行挖井工程,還是徒勞無功。儘管如此,慈濟為苦難人付出的精神,一再促使著志工再接再厲。
 
11次失敗不氣餒 鄰村覓水不辭遠
 
「為何不到其他地方尋找水源,再將水送回村內?」古登拉村村民宇瑟普,想起了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巴古哈吉村,水源豐富,父母也剛好有留下一塊地。他歡喜地向志工提出自己的想法,並與家人商量在那塊地上鑿井供水給古登拉村,也獲得家人同意。
 
雖然古登拉村距離這塊地有三公里遠,卻也是當下唯一的辦法了。慈濟與陸軍合作鑿井,三天的工程,成功完成四十深水井的開鑿,慈濟志工再為村民安裝不易漏水且耐壓性好的水管,終於為古拉登村六百多戶人家,解決了滴水難求的冏境。
 
2024年5月2日,慈濟舉辦水井啟用儀式,雅加達和當格朗的志工、當地陸軍及村民一同慶祝,分享喜悅。班迪格蘭0101軍區司令德迪上尉(Kapten Inf. Deddy Bonar Sirait)期許民眾能愛惜水源。他說:「我們陸軍和慈濟都希望大家可以愛護這口井,因為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恩典,所以不要浪費水資源,大家請節約用水。」
 
目前運輸用水設有開關制度,早上六點到下午六點有水,晚間停水,不過,村內清真寺有儲水設備。提供鑿井土地的村民宇瑟普表示,雖然現在村民的家沒有儲水的設備,但隨時可以到清真寺取水,「感謝真主阿拉,現在村裡不再缺乏乾淨用水了,一切的努力總算有成果了,這些也要歸功於慈濟的協助;期許井水能源源不絕,造福村民造福帶來益處。」
 
尋水鑿井美善事 代代相傳永懷恩
 
「看到別人可以辦水上派對,但我們村裡卻滴水難求,心裡總是非常難過。」五十歲的村民拉哈扎告訴志工,他年輕時就幫父母到遠處尋找乾淨用水,原本以為缺水只是暫時而已,不料村內缺乏乾淨用水的情況,卻維持到他當祖父了,都未能解決。
 
古登拉村村民多為低收入戶,缺水更是影響民眾的健康,因此村民之間很容易為了搶水而發生爭執。村民拉哈扎(Jaja Raharja)流著淚說:「在別人眼裡乾淨用水或許是小事一樁,但在我們村裡可是大事。甚至後來還因為用水問題,引發那場悲劇發生,更是讓我悲痛不已。」
 
原來,古拉登村的村民,經常因為爭奪用水而發生爭執,甚至還到了動刀動槍的地步。拉哈扎也投入協助尋找水源,現在村裡終於有乾淨用水,心裡也輕安、歡喜,期許悲劇不會在重演。他和其他村民也很感恩能與慈濟結緣,共同努力實現村民的夢想。
 
拉哈扎認為這段尋找水源的經歷,足以成為村裡的歷史,以及代代相傳的一樁美事。因為有大家的努力,後代才可以方便取得乾淨用水,相信村裡的社會風氣也會變得更祥和。
 
「我相信有了乾淨用水,村民的生活和經濟能改善,尤其是農作物的收成。有了水源,村裡的五千餘人,就不用擔心旱季沒有水可以用。我們會好好愛惜水源,如此才能源源不絕地供大家使用,甚至留給後代使用。」拉哈扎眼裡,閃著希望的光。
 
(文:Clarissa Ruth Octavianadya 印尼報導 2024/05/17)

更新時間|2024.05.16 13: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