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例 雙和醫院ROSA機器人精準完成腰椎手術

文|丁國鈞
ROSA機器人手臂除了腰椎手術外,也可用於執行大腦手術。(雙和醫院提供)

雙和醫院去年4月斥資1億元,從法國引進ROSAspine機器人手臂,歷經8個月測試,去年12月替60歲的楊姓女子成功治療腰椎滑脫,精準置入骨釘,成為亞洲利用ROSA機器人治療首例,且楊女術後第2天即可下床走路,術後狀況十分良好。

楊姓女子近半年來出現嚴重的腰痠腳麻,行走越來越不便,讓原本愛運動的她僅能待在家裡,幾乎足不出戶,最後被家人帶來雙和醫院門診,經過檢查診斷為腰椎第4、5節滑脫,合併神經壓迫。

領導雙和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的台北神經醫學中心副院長林乾閔表示,傳統的脊椎手術,傷口大、出血量多,脊椎及肌肉筋膜損傷較多、感染率高、病人恢復時間長。脊椎微創手術如「腰椎神經減壓併骨融合手術」採微創手術,移除壓迫神經的骨刺及椎間盤,達到神經減壓,再置入椎間融合器及骨釘,重建腰椎的穩定性。

但臨床上在執行「腰椎神經減壓併骨融合手術」時,最具風險的部分在於骨釘的置入,若置入的位置不良,可能造成永久性的神經損傷。

台北神經醫學中心副院長林乾閔用ROSA機器人替60歲的楊姓女子成功治療腰椎滑脫,精準置入骨釘,成為亞洲首例。(雙和醫院提供)

林乾閔強調ROSAspine機器人手臂,可在術中計畫骨釘置入的最佳位置,藉由機器人手臂精準地定位骨釘置入的路徑及位置,避免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傷。另外,ROSAspine機器人手臂的即時動態導航、光學導航系統,搭配術中O型臂X光機,可追蹤病人在手術中因呼吸造成的身體起伏,並獲得3D重組影像,即時調整機器人手臂的位置,提供更多一層的安全防護。

林乾閔說,ROSA機器人手臂導航系統也用於執行大腦手術,針對腦出血與腦腫瘤切片手術、巴金森氏症的深部腦刺激手術,及頑固性癲癇的立體定位腦電圖植入手術等術式,提供精準的治療。

開刀當日,只需將手術計畫上傳至ROSA機器手臂,即可自動移動定位,使用微創器械來執行手術,讓腦部手術不再迷路。

更新時間|2019.02.19 04:07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