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透視
2019.04.25 06:32 臺北時間
拍出台灣的歷史感 最難的竟是這個
【賴和文學首度翻拍之四】

繼去年金鐘時代劇《台北歌手》後,高君亭領軍的「內容物數位電影製作」原創作團隊今年再製作時代劇《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高君亭認為:「文學改編劇最困難的是觀點。用庶民、還是在上位者角度?台灣應該多拍時代劇,拍出台灣的歷史感。」
時代劇場景稀缺,服裝道具尋找不易,往往需要較高的製作費,如何在一集170萬元的預算下兼具質感及內容?考驗著製作單位的應變能力。製作人兼編劇的陳南宏點出:「前置期要仔細規劃,讓製作更精準,卡司適中、演員人數精簡,加上校長兼撞鐘以節省成本。」
陳南宏另找兩位編劇合作,從寫本開始限縮場景規模,讓人物事件集中拍攝,節省人員移動及上下器材時間。52個拍攝日,分別在三芝、林安泰古厝、宜蘭利生醫院、桃園神社、基隆市長官邸等不超過20個場景,僅有糖廠與甘蔗園畫面加入特效,做出60台牛車及農民聚集的大場面。
硬體設備由高君亭的「蜻蝏製作」支援,降低高規格器材租借成本。同期拍攝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靈異街11號》皆使用4K攝影機,《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則是全台首部使用每日租金近5萬元的RED MONSTRO 8K全片幅攝影機,搭配蔡司鏡頭拍攝,無需複雜場景就能顯出畫面細膩質感及景深。
更新時間|2019.04.27 10:27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