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佳慧在丈夫與醫護人員陪同下,搭乘輪椅抵達行政院禮堂,發表感言時,幸佳慧一度哽咽,感謝眾多文學界朋友特地參加此次頒獎典禮。幸佳慧說:「這是我這輩子得到最高的獎項、最榮耀的獎。」
幸佳慧長年專注於將社會議題,轉化為兒童文學作品。繪本作品《希望小提琴》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陳孟和為故事背景,關注人權議題;《天堂小孩》以三鶯部落的阿美族孩子為視角,傳達居住正義;《透明的小孩》寫下無國籍移工兒童的處境。她的著作《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以國外繪本範例,讓父母懂得如何與孩子談公民精神以及土地、環境、性別、戰爭等生硬的社會議題。今年出版的兒童繪本《蝴蝶朵朵》,更討論兒童性侵議題。
幸佳慧提到,每次創作不同議題的創作繪本,內心都忐忑不安,繪本《希望小提琴》想以繪本和孩子談白色恐怖,製作期長達5、6年,當時許多插畫家婉拒合作,她也擔憂出版社不願意出或遭受外界攻擊,幸好最後擔憂的事情都未發生。幸佳慧說:「可是要不是出版社的支持、讀者的支持,一波又一波的支持我,不會有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
幸佳慧感謝台灣社會接納了她,給她勇氣持續創作,若沒有台灣社會,也不會有她,更不會有這個獎。「這個獎是屬於大家的」。她也感謝先生歐奕宏,創作時,做她第一個讀者,罹癌後,先生更辭掉工作專心照顧她,是她的24小時看護。
去年幸佳慧在美國檢查出癌症,接受治療時,曾經有一次連續注射藥物四十八小時,當時她身體痛苦,卻想到小孩子:「大人都這麼難過了,隔壁的癌症兒童醫院,那些兒童怎麼辦?」後來她也真的去醫院為癌症兒童說故事。
幸佳慧的繪本作品《親愛的》,談孩子面對家人的死亡。在死亡逼臨幸佳慧的時刻,她也思考如何透過繪本故事,讓孩子面對自身死亡的課題。今年六月她接受鏡週刊專訪時,她說:「我有點在跟時間競賽,不知道哪時候生命結束,但就看我可以做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