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美國戲院業者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 ,簡稱NATO)委託市調公司Ernst & Young所做的調查,足見影音串流服務與戲院的角色相輔相成。在受訪者中,只有3%的民眾表示,就算他們知道某部在串流平台上架的片、曾在戲院放映,依然引不起興趣。
對此NATO的主席菲爾康楚諾(Phil Contrino)表示,要上戲院的電影多半會做宣傳,帶動話題,吸引大眾注意。
在影音串流平台百家爭鳴的年代,這項調查提供了參考價值。過去幾年,Netflix與美國主要戲院連鎖業者因「戲院窗口期」(Theatrical Window)的問題爭執不休。前者堅持他們自製的原創電影要同步在戲院和自家平台上推出,但傳統好萊塢片商的做法是給予戲院3個月左右的放映權,之後再授權給有線電視或串流平台等。
這兩年,Netflix為參加包括奧斯卡在內的主流電影獎、已做出讓步,自製電影如《羅馬》(Roma)《愛爾蘭人》(The Irishman)和《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等,上架前均先在戲院限量放映。去年,他們甚至接管一間位於紐約第五大道、即將倒閉的電影院「巴黎劇院」(Paris Theatre),專門放映自家出品的電影。
但連鎖戲院業者與Netflx對於窗口期的天數仍無法達成共識。以《愛爾蘭人》為例,前者要求至少要72天,後者僅願意提供26天,雙方不歡而散。NATO的總裁約翰費席安(John Fithian)斥責Netflix沒有誠意,是「放著大把鈔票不賺」,Netflix則反駁,其實現在除了系列電影、動畫和恐怖片,其他劇情片很難靠票房收入賺到錢。
另,根據Ernst & Young調查,民眾進戲院看電影的次數,與他們收看影音串流內容的時間成正比。過去一年進戲院 9次以上的民眾,平均每週花在收看串流影音節目的時數約12小時; 只進戲院看一兩場電影的人,平均每週花在串流平台的時間約7小時; 至於過去一年從沒踏進戲院的人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根本不會收看串流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