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就叫我們自己台灣吧

文|鏡週刊
不要再用「中華台北」這種不知所云的名稱來稱呼自己,就叫我們自己台灣吧,在奧運期間,單純快樂地為所有台灣英雄加油。(體育署提供)

還記得2018年底的時候,台灣有一場「東奧正名公投」嗎?那場公投中,以「台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的同意票數有470多萬,占全體投票數45%,不同意票為570多萬票,占了55%,公投案沒過。換句話說,當時多數人認為繼續用「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就好了,不需要去挑戰國際社會的不公平待遇。

現在正代表台灣(或中華台北)參賽的許多運動員,在當時也紛紛公開表態,反對用台灣名義申請參加奧運。他們的理由不難理解,他們深怕公投一旦過關,後續的政治效應可能會導致他們在奧運中的比賽資格被取消。

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幾天前的東京奧運開幕儀式中,「中華台北隊」進場時,日本NHK主播的一句「台湾です」,網路上馬上舉國歡騰,感動莫名。我們自己在公投中否決台灣,然後別人幫我們說出了台灣,同樣一群人卻高興感動到無以復加。台灣之怪,莫過於此。

台灣的怪如果再搭配政大選舉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民調數字就更顯詭譎。根據他們的民調顯示,此時此刻有超過63%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台灣人與中國人都是的比例則為31.4%,至於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只剩下2.7%。六成以上的台灣人認同,為什麼2018年底公投票開出來卻只有45%的人同意東奧正名呢?也就是說,我們當中有很多自認是台灣人的人,實際是贊成繼續用「中華台北」來參與國際間的各項體育賽事,更妙的是這些人在聽到別人幫我們正名時,可能也會跟著一起眼眶泛紅。

這就是台灣,一個常常陷入人格分裂的國家。幾百年來我們台灣人無法當家做主的歷史,在這種時刻就顯出它的重量。我們已經習慣在國際社會中妥協,習慣退而求其次,習慣用一種最務實的態度來面對一切。往好的方面想,台灣人很現實主義,不會亂做夢,往壞的方面想,這是將不正常狀態自我內化與自我設限。

不過,我們無須悲觀,跟往年相比,這些年事情的確有慢慢往好的方向在發展中。我們不妨從自己做起,至少不要再用「中華台北」這種不知所云的名稱來稱呼自己。「中華台北」是國際局勢下不得不接受的殘酷產物,但如果我們自己愛不釋手、甘之如飴,為什麼外國人要為我們操這個心呢?

所以,就叫我們自己台灣吧。在奧運期間,就單純快樂地為所有台灣英雄的表現加油吧。贏了是台灣,輸了也是台灣。台灣加油。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