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聯合再生轉型攻儲能 洪傳獻:明年有機會賺錢

文|陳仲興    攝影|林育緯 董孟航 林韋言 楊弘熙
看好儲能商機,洪傳獻表示明年聯合再生有機會賺錢。

太陽能龍頭大廠聯合再生能源出現轉機,董事長洪傳獻日前接受本刊採訪時大方表示,「儲能新事業是大機會,未來將為公司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原本的太陽能電廠有穩定獲利,加上原物料飆漲的問題淡化,明年聯合再生有機會賺錢,未來1、2年將變成有固定收益的公司。」儲能市場是否能成為台灣太陽能業者的新活路,值得期待與觀察。

「我們(明年)很有機會有很好的表現!」台灣太陽能龍頭廠商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在台北內湖辦公室接受本刊專訪時開心地說:「半年前我們找到了新方向,只要外在環境正常,聯合再生明年賺錢是可以被期待的。」

洪傳獻所說的新方向,就是目前最火紅的太陽能儲能系統,他語氣堅定地說:「現在台灣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儲能系統,這是個大機會。」

 

政策作多 儲能商機逾兆

「12月18日要舉辦的核四公投引起熱烈討論,但是,如果儲能系統做得夠快,台灣就可以省下不少開銷,因為火力發電會有排碳問題,核能發電則是有公共安全的疑慮,排碳和核安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成本難以估算。」洪傳獻說。

業者估算,台電明年的儲電需求約10兆瓦,後年將呈現十倍數成長,達到160兆瓦,以政府設定要建置一吉瓦的目標來看,市場規模就有6000億元,再加計政府要求用電大戶企業必須加裝儲能設備,以及中油預計把加油站改成充電站的需求,未來3到4年台灣儲能系統商機將超過一兆元。

聯合再生今年中取得台灣最大的南鹽田儲能系統標案。圖為南鹽田太陽能光電廠。

洪傳獻分析,「過去太陽能發電後是將電送回台電併網,再由台電分配輸送到其他地方,但是會在傳輸過程中出現電力衰減;另一方面,在太陽下山以後,太陽能的供電就會中斷。如果能夠建置儲(電)能系統,在太陽能發電時儲存電力,就可以讓電力最有效率地在當地使用,彌補電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太陽能中斷的時候也可以支應電力,扮演不斷電系統的角色。」

 

奪南鹽田 明年可望賺錢

讓洪傳獻這麼有信心明年能賺錢的是,聯合再生今年中取得台灣最大的南鹽田儲能系統,將在明年中完成15兆瓦的建置量,相較於台電今年4月啟用的彰濱工業區5兆瓦儲能系統,等於短短一年建置規模為彰濱的3倍大。

儲(電)能系統在太陽能發電時儲存電力,可以讓電力最有效率使用。圖為聯合再生的儲能系統。

不只聯合再生轉型攻儲能,台泥日前在董事會通過斥資54億元,計畫在宜蘭蘇澳廠與花蓮和平廠各建一座超大型儲能系統,容量分別是87.5兆瓦和250兆瓦,後者的規模等於是彰濱系統的50倍,儲能市場未來的成長力道由此可見。

目前,台灣切入儲能系統的業者除了聯合再生和台泥以外,主要的參與者還包括台達電、大同和東元等公司。業者透露,建置儲能成本約是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兩倍,因此,過去台灣建置儲能的意願不高。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也搶進儲能系統市場。(Neoen提供)

但是,在太陽能系統越蓋越多之後,政策轉向加裝儲能設備勢在必行,因為太陽能電力占供電系統的比重越來越高,就地儲存運用提高效率的做法就會更有效果,而且企業對綠電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儲能的市場也將越可觀。

其實,儲能在國際市場早就大爆發,包括特斯拉、LG和Panasonic都積極搶進儲能系統商機。以LG為例,今年九月替美國加州完成的儲能系統,可提供當地30萬戶家庭用電,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儲能系統,這項計畫持續擴充中,目標是要建置750兆瓦的規模,為超過一百萬戶家庭提供電力。

 

打國際賽 取得巴西標案

「國際儲能市場開始蓬勃發展,聯合再生也已取得巴西標案。」洪傳獻樂觀地說,「像特斯拉和Panasonic規模那麼大,但世界各國的系統都不一樣,大廠不太可能為每一個客戶量身訂做,但聯合再生可以透過服務和設計搶市場,創造新局勢。」

新日光、昱晶能源以及昇陽光電在2018年三合一成立聯合再生。

洪傳獻布局儲能市場,不啻是替連連虧損的聯合再生打強心針。2018年,新日光、昱晶能源與昇陽光電合併成立的聯合再生,原本是太陽能設備廠商,由於中國政府大力補貼太陽能產業殺低價格,台廠紛紛被迫退出市場,包括股王益通、護國神山台積電旗下的太陽能事業,以及國發基金大力支持的寶德能源都結束退場,今年12月1日英業達轉投資的英穩達宣布破產,台灣太陽能產業可說是陰霾罩頂。

國際儲能市場蓬勃發展,洪傳獻透露聯合再生已經取得巴西標案。

洪傳獻無奈地說:「台灣的製造成本比中國貴了2倍,沒辦法與對方競爭,為了避免與中國正面衝突,聯合再生去年已經將生產設備殘值全部打銷歸零,轉攻太陽能模組以及電廠。」

但聯合再生第一次轉型並不如洪傳獻想像得樂觀,原本冀望太陽能模組與電廠穩定的市況能讓聯合再生擺脫厄運,但今年原物料價格飆漲,又讓這家台灣太陽能龍頭繼續面臨虧損的窘境。所幸,3年前成立的儲能新事業有突破性進展,讓聯合再生出現轉型的契機。

 

攻新藍海 不與中硬碰硬

「儲能事業是在三合一時就雇團隊做產品、技術,但剛開始找不到方向,慢慢摸索才終於在半年前找到切入點,幸運地拿下台電南鹽田標案。」洪傳獻說,「儲能是太陽能產業延伸出的新產業,也是完成電網系統最重要的方塊,它會有新的供應鏈,其中的控制和管理系統要透過晶片,這是台灣的強項,不用跟中國硬碰硬。」

台泥計畫在蘇澳廠與花蓮和平廠各建一座超大型儲能系統。圖為和平廠的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台泥提供)

「太陽能電廠本來就有穩定的獲利,儲能市場因為全球對於排碳量限制越來越嚴格,未來取代火力發電的空間也會越來越大。」洪傳獻期許聯合再生這次的轉型,在未來一、兩年內變成有固定收益的公司。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