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2.04.03 16:19 臺北時間

【全台二級警戒】柯文哲質疑「清零或共存」 陳時中重申立場:戰術不矛盾

陳時中今在記者會被問及要與病毒共存或持續清零,他也再次重申指揮中心的防疫立場與作法。(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今在記者會被問及要與病毒共存或持續清零,他也再次重申指揮中心的防疫立場與作法。(指揮中心提供)
國內COVID-19疫情多點延燒,對於防疫立場該採取共存或清零也引發熱議,指揮中心今宣布新增的本土個案為183例、境外移入97例,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會後被問到防疫態度也再度重申立場。
會後有記者問到,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到中央應該將戰略明講,是要清零或是共存,若兩者矛盾會死得很慘,想問中央的方向為何?陳時中表示柯文哲說得很好,但他要澄清戰略戰術沒有矛盾的地方,「我們是要在趨近正常生活、對正常生活不至於限制過大,在過正常生活下的積極抗疫,這是我們現在整體的戰略是這樣。」
陳時中進一步解釋,在戰術方面則是要在積極抗疫裡面把各種方法,比如各種醫療資源的分配、在住院急檢所各方面整備都做完全來,同時也會每天跟民眾報告有沒有輕重症的情況,讓大家了解疫情的影響到底怎麼樣,「所以我們戰略戰術沒有矛盾,而且是很清楚。如果大家還是不清楚也可以繼續來問。」至於說估算的部分,他說確實是有利用模型在估算,但他也認為全世界沒有人有辦法在事前去估算說可能有比較大或比較小波的疫情或多少人確診,他們雖有一些模型在估算,但後來發現變數實在太多,很難直接以這樣的方式去推估疫情規模。
有媒體問到疫調是否有出現比較慢的情況?陳時中回覆表示,從去年5月的經驗可以知道,如果案例數到達100例,疫調的速度就會變慢,因為相關人力是有限的,因此指揮中心也希望可以發展出所謂的自主應變,例如企業裡可能有防疫長的設置,他也認為民眾自主應變的警覺性其實相當好,近來其實很多是民眾自己看到相關訊息就自己去做快篩,然後驗出陽性反應就及時向朋友通知採檢,他認為這樣對整體疫情的控制是很有幫助,指揮中心也鼓勵這樣的作法。
另外也有媒體問到,今天公布的輕症比例為99.8%,民眾是否還需要對Omicron病毒株提高警覺?陳時中解釋,目前今年的累計個案1,530例並不足以證明疫情已經流感化,不過至少可以知道重症的比例相對低,但若以國外的數字來看,相對來說是輕症化,只是對高齡尤其未打疫苗者,威脅仍然很大。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