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人茶跡》部分取材自真實歷史,描繪英商約翰.陶德(John Dodd)與洋行買辦李春生,如何將台灣烏龍茶銷往世界,造就台灣烏龍茶傳奇。2010年首度在《CCC創作集》刊出,2013年出版第一集單行本,10年來累積許多忠實書迷,並陸續翻譯成日文版及泰文版。
張季雅成長於嘉義梅山,是茶農之女,因此當初構思長篇創作時,決定從自己熟悉的題材出發。致詞時她表示心中雖然不捨這部作品完結,但也感到很滿足,「故事能照我希望的完整呈現。」而這部作品能夠完成,「一路上也是靠著很多人幫忙,以及讀者的支持。」
此外,張季雅自陳「非常膽小」,也很怕麻煩大家,「但很多事情一個人做不到。就像陶德拜託了李春生,才一起打造出心目中台灣烏龍茶的願景;接下來我也要請大家幫忙,一起把《異人茶跡》帶到更遠的地方。」
從《異人茶跡》創作之始,温淳雅就參與其中。她回憶,當初《CCC創作集》最早是希望透過創作者,呈現與台灣有關的題材及文化底蘊,「季雅第一眼就挑中(陶德)這個題材,最初我想說可能是個4回的短篇,但季雅很快就打破我的想法,最後變成5集;季雅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創作者,很擅長演繹故事、呈現角色的心境轉折,我是一個幸運的編輯。」
温淳雅表示,雖然《異人茶跡》的故事告一個段落,但陶德在漫畫故事之外、還在台灣這塊土地做了許多事,「但我希望漫畫是一個契機,讓讀者能夠去挖掘更多東西;不只是從陶德、春生,還有他周邊的人經歷了什麼。」
立委蘇巧慧也以「超級書迷」的角色,分享是如何進入《異人茶跡》的世界。她笑說最初是女兒先買了《異人茶跡》的漫畫,她也跟著看,沒想到就一頭栽進陶德與春生的世界。「這本漫畫不只是關於台灣烏龍茶的故事,更是年輕人的熱血創業故事,永遠有勇於做夢的陶德,也會有現實理智的春生,最後要怎麼找出那個平衡線。」
蘇巧慧也細數漫畫讓她感動的環節,像是漫畫裡的茶農二代的努力與困境,讓她投射到自己的政治工作。「我也把自己的工作當作新創,試著努力把自己推銷出去,就與陶德在推廣烏龍茶的感覺很像。」
「漫畫最重要的是好看的故事,《異人茶跡》做到了這一點。」蓋亞文化漫畫部總編輯李亞倫表示,這套系列漫畫讓陶德與李春生不再只是歷史課本上的幾段描述,而是活靈活現,擁有喜怒哀樂的人物。《異人茶跡》恰到好處地結合了歷史考證與漫畫創作的可能,在忠於史料的同時,也讓故事得以自由展開,這是歷史漫畫很不容易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