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2.09.22 07:58 臺北時間

【鏡評】真公益 美企業家捐出900億元

許多台灣財團一談到錢所有公益就自動讓步,節稅成為財團公益主要目的,應多從真心回饋社會的歐美企業家身上學習公益信託的運作。(翻攝Patagonia官網)
許多台灣財團一談到錢所有公益就自動讓步,節稅成為財團公益主要目的,應多從真心回饋社會的歐美企業家身上學習公益信託的運作。(翻攝Patagonia官網)
公益信託的議題最近熱炒,政府為了堵住逃稅、避稅漏洞,正在修訂《信託法》相關條文。批評「假公益」的在野黨立法委員指稱,台灣前十大公益信託的資產總值超過新台幣1000億元,年均慈善支出比卻只有0.65%,比最低的所得稅5%還低,還因為設立公益信託而享有超過200億元減稅優惠;遭到批評的公益信託大多為大型上市家族,則覺得做公益還被汙名化,揚言就此撤出捐贈行列。
台灣這些真假公益之爭,剛好證明了台灣「落後」的現狀。在先進工業國家,富豪們不斷改寫資本主義的定義,全球首富如巴菲特、比爾蓋茲領頭,天天都有富豪家族以信託的架構,將社會給予的財富,還給社會。這些歐美富豪的捐贈,固然也享受減稅優惠,但是信託架構清楚透明,公益焦點明確,追求影響力,信託真假立判,鮮少爭議。
上週,美國出現一個更令人激勵、實際運作更激進的公益信託案例。戶外運動用品領導品牌巴塔哥尼亞(Patagonia)的創辦人伊馮.喬納德(Yvon Chouinard),宣布把一生積累的財富,價值30億美元、超過新台幣900億元的公司股權,全部捐出設立公益信託。
他把經營公司近50年所累積的財富全數捐出,瞬間歸零,沒有留給太太,兩個孩子也不從信託領取生活費,還繳了約新台幣5.3億元的贈與稅,然後公益信託的架構放棄所得稅抵減,自己斬斷避稅做公益的後門。他的公益信託焦點極為清晰:「氣候變遷」。30億美元的基金,一年大約產生1億美元的收入,全部投入保護荒野、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危機的環境保護、地球永續的運動。
今年84歲的喬納德,是攀岩、環保、戶外運動的第一代領導者,他在一1973年創立「巴塔哥尼亞」運動品牌,累積了近50年,當然可以走股票上市、或是被更大的運動品牌如Nike、Adidas購併,將個人財富價值極大化。但是,喬納德沒有成為財團的一員,他堅持在確保公司長期經營的前提下,將所有營運利潤都投入地球永續的運動,更在人生落幕之前,用信託架構確保了公司與地球共存的永續價值。
中國人最愛高唱「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但是華人財團一碰到錢,所有公益目標就自動讓步,節稅的會計師成為財團公益的主導者,反而西方的企業領導人能夠不忘初衷。這個世界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每一次「財富重分配」,財團老闆都是大贏家,因此,富豪必須透過繳稅、捐贈的方式來把不斷新增的財富,用力分配給貧窮階級,台灣的財團老闆真該放棄「避稅做公益」陳腐觀念,從歐美企業家身上學習公益信託的運作,老老實實回饋社會,才會得到大眾真誠的掌聲。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