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6 17:28 臺北時間

【桃園誌】圖畫裡的生活哲思 心靈藝術家卓霈欣

卓霈欣因進修前往英國,持續演繹自己的創作觀。
卓霈欣因進修前往英國,持續演繹自己的創作觀。
自小開始接觸美術領域的卓霈欣,小學即走入畫室、中學時期也就讀美術班,奠下扎實的繪畫能力;台北藝術大學動畫系畢業後,便前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與插畫系攻讀碩士,目前以插畫與動畫工作旅居歐洲,並試圖轉譯自身體驗於多元媒介,探問人生與藝術的哲思。
美好風景經由創作者手繪,轉為深入心靈的豐富圖像,最是引人入勝。長年習畫的卓霈欣,短漫作品《樹冠羞避》(Crown Shyness)於2020年榮獲桃園插畫金獎、2021年奪得波隆納BCBF-SM插畫大獎,在黑白灰的圖層演繹真摯動人的線條,化為襲向藝術界的溫柔絮語。

日常靈感 成為訴說故事的基底

卓霈欣創作靈感的來源,多半與她早年在桃園的成長記憶有關,「我的童年在龜山楓樹村的三合院裡度過,像是捕昆蟲、接觸土壤、陽光從樹葉縫隙灑落,大自然的美好啟發了我。」她的作品時見植物、動物或光影的變化,而在修習動畫與插畫之後,讓她對圖像的時間感有了不同體悟,「動畫的影格之間較有延續感;繪本則是翻過跨頁,時間就直接跳走了。因此在繪製的過程中,時間感影響著我的創作觀。」
卓霈欣擅長以細膩的石墨筆觸,鋪陳生活中的光影。
她也發現,喜歡留心生活細節的自己,若欲細膩記物仍會選擇以插畫的方式,尤其長於石墨類的表現技法,對她來說,「筆觸與顏色的堆疊變化,就是情緒的質地,文字無法描述,但能用抽象的方式鋪陳畫面和元素,又不失我想傳遞的核心;保留了空間,讓觀者帶入他們自己的想像。」

跳脫舒適 找尋自己的繪圖語言

卓霈欣目前旅居歐洲已達5、6年之久,接觸異文化的經驗,讓她發現在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下,她得更仰賴圖像,讓人們瞭解自己所欲傳達的訊息,使她對於創作有了進一步的思考:跨文化溝通不易,借喻自然的作品,讓她擁有普世溝通的可能性。「現在的世界變得很擁擠,若以樹冠羞避現象的角度切入、提供不同的思考面向,新冠疫情或可被視為一種大自然自我調節距離的方式。」
短漫《樹冠羞避》的這一幕,來自卓霈欣兒時種豆芽的生活經驗。
也許,人們得在日後才能理解疫情期間,所體驗到的滯留和距離感有何意義,但藉由作品提供個人思考生活的視角,即是她未來想持續的工作。她與西班牙SM基金會合作的《漁夫和他的靈魂》也將發行中譯本,之所以從世界童話與傳說中選出這篇王爾德的作品,亦是希望藉由創作傳遞觀點,「有別於其他童話帶有明確目的、道德價值,王爾德的文學裡不評斷是非、不帶標準答案;主角是一個普通人,讀者更能產生共鳴,產生自己的評斷。」

藝術真諦 在於自我覺察的旅程

回顧走過的習畫之路,卓霈欣認為自己在台灣時期,較多是關於技法方面的教育與回饋,但碩士課程,則讓她思考更多關於「我」如何以及為何採取「這種方式」敘事與設計畫面,她也藉由繪畫學會如何觀察、察覺內在,找到觀看外在世界的方式。
她認為,這兩者的學習在創作上都很重要,期待未來桃園在藝術教育上能帶來變化,「接觸或學習藝術不代表必須成為藝術家,而是一個認識自己、發現自己並建立視野的課程,這在亞洲的文化與教育環境中尤顯重要。」
遊走繪圖素材、工具來敘述故事,是卓霈欣的繪畫日常。
●更多內容.請看《桃園誌》電子書:https://ebook.tycg.gov.tw/book/list.php?type=11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