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什麼被打》由厄瓜多公視邀請不同年齡的女性,戴著面具談論受暴經歷,各自在鏡頭前呈現女性面對創傷時的不同面貌,在療癒之後,有人選擇卸下面具,擁抱真實自我。
本集《公視主題之夜SHOW》與勵馨基金會合作,邀5名經歷過家暴的婦女們透過5G連線,分享自己的故事。雖已走出屋簷下暴力,但因安全和二次傷害的考量,有些婦女還是以變聲與戴面具的方式參與。紀錄片中女性戴面具吐露心聲,曾是家暴受害者的漾漾有感而發地說,「我覺得那面具是種力量,並不是掩蓋,反而給你很大的勇氣。」唐綺陽也表示,「忽然覺得我身邊有沒有人正戴著面具?」因為家門是關起來的,「他其實是受到傷害,我們卻不知道的,這讓我感到不寒而慄。」
談論到受暴經驗,家內性侵受害者蕙蕙訴說自己被害經歷。她表示,「那時我覺得加害人是我媽媽,她沒有保護我,我對於非常愛她、又恨她的心情感到很矛盾」。當主持人唐綺陽問她在鏡頭前選擇不戴面具的原因,蕙蕙有點哽咽地說,「因為我沒有做錯事情。」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1年家暴通報案件數有近12萬件,女性家暴被害人仍是多數,但兩性占比越來越接近。對此,勵馨社工李玉華說明,以性別議題來說,在各種經濟文化家庭的系統之下,女性較容易處於不利的位置,也可觀察到男性被害人數有增長趨勢,代表男性們更願意出來求助、使用資源。
曾公開自己被前妻家暴的YouTuber「台南Josh」回應,很多人面對受暴狀況卻不自知是很大的問題。提及自己當時痛苦的生活,Josh更感嘆,在身體被傷害前即承受了語言威脅,那時還沒有意識,「我後來才知道,其實家暴的核心應該是控制。」
討論到受暴者看待「施暴者」的感受,唐綺陽提出「你為什麼不逃?」、「你怎麼會跟這麼可怕的人在一起?」是被害者常會面臨到的問題。線上投票中有高達77%的公民認為「家庭暴力不是愛,是控制行為」。
曾是家暴目睹兒的公民來賓分享,「施暴者大多沒有病識感」,「擔心如果走法律程序、或強制施暴者接受認知輔導,會在人身安全上產生更多危險」等,都是導致受暴者無法離開暴力環境的主因。心理治療師蔡佩純分析,「有時受暴者害怕失去對方或恐懼的心理,導致無形中被控制,逐漸失去獨立的能力。」
最後唐綺陽提醒,受暴不分性別,當遇到暴力行為時,「要懂得求救!」律師李晏榕再三提醒家暴防治專線113的重要性,也向呼籲,現在暴力的類型越來越多元,建議從小教導小朋友懂得辨識自己的情緒,學習正確的表達自我的感受。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