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風暴4】監管機制路迢迢 台韓都有年輕人因投資失利自殺身亡

文|王思涵    攝影|鄒保祥    繪圖|林媛婷
去年12月舉辦的加密貨幣風險與監管論壇,吸引超過500人報名。左2為政大法學院副教授臧正運。(《當代法律》雜誌提供)

至於台灣,加密貨幣監管一直缺乏主管機關,金管會只負責洗錢防制議題,政府各部門態度也相對消極。

直到FTX事件後,金管會、中央銀行與財政部紛紛提出觀察報告,民間對加密貨幣納管也討論踴躍。上月《當代法律》雜誌舉辦的加密貨幣風險與監管論壇,吸引500多人報名,與會者包括律師、學者、立委與業界人士等。與會的專家學者多半認為,長期來看,法務部需制定監管框架。不管是立專法,或行政命令,才有辦法像日本為加密貨幣交易設立牌照,帶動監管機關。不然即便是業務內容看似最相近的金管會,礙於法源、資源與人力,也無法出手。

我官方消極 保護傘未及虛擬資產

加密貨幣長達10多年在灰色地帶的資金派對,因去年熊市來到盤整的時刻。 無論業者或投資者,都要有面對監管的體悟,保護傘才可能擴及虛擬資產。論壇最後一場發言的政大法學院副教授臧正運提到,目前除了美國還有路線之爭,其他國家多隱約確定將虛擬資產當成金融商品管理,台灣也勢必需要具體的規範,才能調動不同部會協作。

業界資歷豐富的東吳大學科法所助理教授萬幼筠觀察,1929年經濟大蕭條與華爾街股災後,促成美國政府對證券監管,傳統金融的信任機制是百年建立,台灣若要納管虛擬資產,首先要釐清監管目標,且監管要求公開透明與風險管理的成本不低,未來虛擬資產業者如何在其中取得平衡,將是挑戰。

 

立法院提案 3個月提出納管報告

元旦剛過,立法院朝野黨團也共同提案,要求金管會重視虛擬貨幣的監管機制,並請行政院指定主管機關與納管機制,3個月內向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

監管路迢迢。在牛市轉熊市的2022年,每個曾希望藉由加密貨幣獲得財富自由的人,幾乎都付出代價。但在監管未能即時撒下安全網前,有些代價或許太沉重。我們試圖了解去年5月在台中七期跳樓身亡的年輕人到底發生什麼事,只能確定與加密貨幣相關,其他皆不得而知。不只台灣,韓國也曾傳出多起年輕人因投資加密貨幣失利,最後自殺身亡的案件。

FTX破產,像為厚澤的高速人生按下暫停鍵,他的海外留學與創業夢出現變數,短時間內,也不敢做太激進的投資。

訪談時,19歲的厚澤背的是TUMI商務人士背包,手上戴的是IWC葡萄牙7日鏈款,看似年少有成,但他的提早獨立及創業路滿是艱辛。高中創業,他幾乎把錢全投在公司請人,有時現金剛好卡住,就3、4天吃一條麵包。台灣創業圈多家境好、留學歸來的菁英,厚澤沒有人脈資源,什麼都靠自己,最慘一次,他沒錢搭公車,走6個多小時回家,路上還下大雨。問他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最想回到哪時候?他說若無法保留記憶,他想回到昨天就好,「這一切很有趣,但也太痛苦了,不會想再經歷一次。」

 

陷還債人生 只能賣房當無殼蝸牛

講起身負巨債,Ben故作輕鬆,調侃自己以前吃東西不用看價錢,虧錢後,只能去便利商店挑65折的即期品。出刊前拍照,他才坦承,原以為自己在外商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又還年輕,虧錢對他來說沒什麼,但年終聚會,看著周圍同學陸續買車、買房,自己不但存款歸零,每月2萬多元的貸款要還7、8年,更沮喪的是,他辜負了家人的期待,哥哥要準備結婚,卻卡了百萬元在他這,他本想用年終獎金先償還,但公司因景氣不好大砍年終,「接下來幾年,我應該都在還債的人生中渡過。」

Ben至今不敢讓家人知道投資實際虧損狀況。

Jessica是6年級生,一直以來,風險是離她最遙遠的字詞,她就是帶小孩,注意養生,偶爾算命,「我們不是開公司的,或家裡有人可以幫忙的家庭。對上班族來說,要買房子、要賺很多的錢,真的很難。」前幾年牛市氛圍,讓她有種焦慮感,好像也得學大家以錢滾錢,才可能繳完房貸,擁有安穩的退休生活。截稿前,她與先生已討論要賣掉房子。

家庭主婦Jessica被女兒埋怨,省吃儉用一輩子,結果錢白白送給別人。
專長為金融社會學的台北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陳宇翔。(翻攝理律文教基金會官網)
  •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 安心專線:1925(24小時)
  • 生命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更新時間|2023.01.17 13:51 臺北時間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