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3.03.18 05:58 臺北時間

【守護黑面琵鷺番外篇】想拍的畫面錯過了要再1年 他捕捉牠們身影全靠「等」

梁皆得早期因擔任研究助理,練就一身觀察鳥類的好功夫,對日後拍攝紀錄片的影響很大。(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梁皆得早期因擔任研究助理,練就一身觀察鳥類的好功夫,對日後拍攝紀錄片的影響很大。(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資深生態攝影師梁皆得從小喜歡觀察鳥類,早年因緣際會成為鳥類專家劉小如的研究助理,練就一身觀察鳥類的好功夫,對日後拍攝紀錄片的影響很大。
梁皆得說:「我對鳥的行為一直很有興趣,從小也很愛看動物影片。還沒入行前聽說,拍攝動物影片的人,要和學者配合,因為他們知道很多特殊的行為,拍攝者必須與學者密切合作,才能拍到非常稀有的動態畫面。」
研究助理的工作讓梁皆得長時間觀察鳥類,後來購買16mm攝影機,便嘗試以此拍攝蘭嶼角鶚,卻不如想像中順利。
他解釋:「16mm攝影機不像現在的數位設備那麼方便,要打光。晚上打太強的光,會干擾到貓頭鷹的活動,什麼樣的光、打到多亮,角鶚才不會因為你的光而害怕,以致不敢做任何動作。」
他多方嘗試,直到摸索出一個底片可以感光的程度,且拍攝的效果也不錯,不會影響蘭嶼角鶚的行為,後來就用那種方式繼續拍。
不料,原本預計2年完成蘭嶼角鶚的紀錄片,結果花了3年多。「因為牠們很多行為不如我們預期,有時等了很久都沒發生,或者想拍的畫面沒拍到。畢竟有很多行為是很短暫的,比方繁殖、求偶交配的畫面,錯過了這季節就要再等一年,有時不一定等得到。」
長期觀察鳥類行為,梁皆得對於預測牠們的動作已有一定的心得,「看久了會想,牠等下可能會有什麼動作,要準備拍。要對你拍的物種有基本的了解,才會對於牠接下來的動作有所認知,進而順利捕捉到想要的畫面。」
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從小對鳥的行為很感興趣,也愛看動物影片。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