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地標「高雄港旅運中心」喜迎豪華遊輪 台、菲、韓共組跳島郵輪亞洲聯盟

文|陳涵茵    攝影|高雄旅遊網、台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交通部航港局
「高雄港旅運中心」位處高雄港19、20號碼頭,耗時將近10年打造。

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國境間也再次打開新大門,除了國際航班回升,海上也很熱鬧。斥資45億元、興建近10年打造的「高雄港旅運中心」正式啟用在即,待拼上高雄亞洲新灣區都市計畫的最後一塊拼圖,港都招牌將再次亮起。

高雄港是台灣港務與海運的核心,近年來亞太地區郵輪旅遊產業日益興盛,作為台灣第一大港的高雄,在港市合作、水岸開發的方針下,打造高雄港埠旅運中心,可同時停泊2艘排水量達22.5萬噸的豪華郵輪,是南台灣最重要的海上門戶。未來將以輕軌系統串連駁二藝術中心、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高雄港旅運中心、高雄展覽館、高雄市立圖書總館等大型建設,共築高雄水岸的新天際線。

高雄港旅運中心於3月6日舉行啟用典禮,頂級郵輪「七海探索者號」與「威士特丹號」先後停靠碼頭,疫後國際郵輪首次停泊台灣港口。(翻攝自「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臉書)

高雄港旅運中心位處高雄港19、20號碼頭,以3D曲面帷幕設計出如鯨魚般的流線外型,主塔樓高達15層樓,外型就像一艘銀白色的巨型郵輪,未來旅運中心的1、2樓將設為國際旅客出入境的大廳,設有免稅商店、餐廳;3樓規劃港濱懸眺區,可飽覽高雄港水岸風情、眺望大船進港磅礡場面,目前館內設施進入最後優化階段,尚未正式迎賓。

地下2層、地上15層鋼骨構造建築,3樓規劃1500坪的戶外觀景平台。

海上的熱鬧不僅如此,航港局瞄準疫後跳島郵輪商機,與菲律賓、韓國簽署亞洲跳島郵輪聯盟合作意向書,與菲律賓、韓國等東亞島鏈各國合作,結合國際力量共同行銷,促成亞洲跳島郵輪航線,加速疫後郵輪產業復甦。

交通部祁文中次長(中)、航港局葉協隆局長(右二)、菲律賓海事產業署Hernani N. Fabia署長(左二)、韓國國際郵輪研究所林福順院長(右一)及台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曾俊鵬。

交通部祁文中次長記者會上表示,2023年為觀光衝刺年,入境觀光客要達到600萬人次的目標,郵輪觀光則是交通部推動國際觀光的核心業務之一。他也提到,近年來「深度旅遊」已成為一股新興的觀光趨勢,而小型、探索型郵輪能夠深入世界各國島嶼,跳島郵輪的風潮已在全球各地形成,根據資料顯示,2022年16艘投入國際市場的新郵輪中,有高達9艘是探索型郵輪,可以看出跳島郵輪已經成為全球郵輪市場的新藍海。

「亞洲跳島郵輪聯盟合作意向書」會上,台、韓、菲、日等國內外郵輪相關代表約90人到場共襄盛舉。

台灣具有優越地理位置及豐富多元的島嶼觀光資源,在航線規劃上,往北可連結日、韓,往南可與菲、越、馬、印尼、香港串聯。近期與與鄰近國家推動籌組亞洲跳島郵輪聯盟(AACA),期待未來能與更多亞洲周邊國家跨域合作、異業整合,迎接郵輪休閒市場新里程。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