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香港1(有片)】參觀M+博物館必做5件事 5月中前搶打卡草間彌生展,收集最齊全點點人商品

文|童心怡    攝影|鄭祺耀 彭仁義
草間彌生為M+打造的全新作品《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2022),讓人宛如置身黑色圓點的萬花筒世界。

過往被香港人自嘲是一塊爛地的西九龍,是一塊填海造陸的海濱長廊,睽違數年後,這裡已成為香港藝術文化的聚集地「西九文化區」。2021年底開幕的「M+」是亞洲首間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也被譽為西九文化區的靈魂。

M+是由曾獲普利茲克獎的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率領TFP Farrells和奧雅納工程顧問共同設計,博物館外觀是由水平、垂直的建築體構成,遠看就像是一座倒立的「T」,總共有1.7萬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包括33個展廳、3個戲院、多媒體中心、學舍,以及可飽覽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天台花園,而大樓面向維港的幕牆,更裝有LED屏幕,會投放藝術家的流動影像作品,讓在西九海濱長廊及對岸港島的民眾都能觀賞到。

前往天台花園的階梯,是拍攝M+建築空間的好去處。
大階梯旁也是飽覽維港風景的熱門打卡點。

 

必逛1:走進「香港:此地彼方」從動畫、蝸居、電影重新認識香港

來到博物館就算沒買門票,也能參觀展出至6月中旬的「香港:此地彼方」,藉由不同藝術家的角度,從戰後到現在,從電影、建築、設計與影像等面向,勾勒出香港令人難忘的特質,同時也引導參觀者重新認識與閱讀香港的歷史。

在「香港:此地彼方」展區可以欣賞到被稱作「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寶。
香港建築師張智強的《變形蝸居》(2020),展示如何透過移動牆壁、天花軌道與多功能家具,讓32平方米的小單位也能變成理想居所。
藝術家江記的全新沉浸式動畫《海市鏡花》(2021),引領觀者思考我們彼此的連繫,以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必逛2:以懸浮氣球與圓點打造的黑白萬花筒《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

令許多點點人粉絲引頸期盼的是展出至5月14日的「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其中最受歡迎的《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是一間沉浸式空間,以圓點及懸浮氣球等元素,包括一座鏡面空間,呈現有如黑白萬花筒的奇幻世界,同時間最多容納5人入內,而且限時參觀30秒。

展出至2023年5月14日的「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是 草間彌生於日本以外,亞洲地區內容最完整的大型回顧展。
草間彌生的創作《流星》(1992)。
草間彌生在1960年代末以人體彩繪詮釋 《自我消融》(1966-1974)的概念,一如這件作品。

 

必買3:別太快離開草間彌生展間 這裡有最齊全點點人周邊商品

除了這件由草間彌生為M+創作的新作品,這次的展覽也從時序及主題出發,涵蓋多種媒介,包括繪畫、裝置、雕塑、素描、拼貼、流動影像和檔案資料,透過6個主題審視與欣賞草間彌生歷年的藝術創作,這也是草間彌生於日本以外,在亞洲地區最大型的回顧展,並且在展間內設置的草間彌生紀念品店,不只能挑選到種類齊全的周邊商品,也有M+與草間彌生合作的獨家商品,很容易讓人買到想剁手。

草間彌生展區內的紀念品店,可挑選款式最豐富的草間彌生周邊商品。
博物館內有不少草間彌生作品可以讓遊客合影。

 

必拍4:到天台花園居高臨下坐收維港與港島美景

如果不是專為看展而來,M+也是一個能滿足購物與欣賞風景的好去處。位於M+大堂的紀念品店,同樣也有販賣M+與草間彌生合作的商品,並且能選購到各式各樣充滿設計感的禮物,包括以九龍彩虹邨繽紛外牆做成的便條紙與明信片,或是由動畫家江記繪製的海報,都能成為參觀M+的美好延續。

連接天台花園的階梯是這間博物館裡面,我最喜歡的景點之一,不只能坐下來歇腿、吹著海風,還能拍下超有空間感的打卡照;或著直奔天台花園,也能欣賞讓人百看不膩的維港景致。

以九龍彩虹邨繽紛外牆做成的便條紙也是人氣商品。
購票大廳旁的紀念品店,有各種紀念品,包括M+原創商品。

 

必嘗5:喝杯自己與藝術品合照的藝術打印咖啡

M+也有不少餐飲空間,讓我最感興趣的,是可以喝到藝術打印咖啡的「CURATOR Creative Café at M+」,咖啡館位於博物館B1靠近海濱長廊一側,在這裡不只能悠閒喝杯咖啡、品嘗輕食與各種與藝術家合作的期間限定甜點,也能望著窗外海景,足以讓人在這座博物館消磨半天時光。

來到博物館內的「CURATOR Creative Café at M+」,能點杯自己與藝術作品合照的「藝術打印咖啡」。(港幣88元/杯,約NT$344)
在咖啡館可以品嘗與草間彌生合作的期間限定甜點。

 

更新時間|2023.03.17 14:28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