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粥粉麵】元朗老字號「好到底」自製麵條 蝦籽撈麵鮮香久久不散

文|林亦君    攝影|何宗昇 林亦君
製麵起家的好到底,精心出品的「蝦子撈麵」,外型100分。(港幣65元/碟)

搭屯馬線來到元朗,走在元朗大馬路上,看見輕鐵緩緩開過,高樓大廈間夾雜著許多「丁屋」,是當地的特殊風景。聽說香港老餅店如恆香、榮華、真香都在元朗起家,其中最老的是1943年創立的大同老餅家,許多美食小店也發源於此。我今天要造訪的「好到底麵家」更是元朗老字號中的翹楚。

元朗是香港18區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區,聚集許多老字號店鋪。
好到底附近的「同益街市」,是一個很大的菜市場。
元朗的「大同老餅家」早在1943年就創立。

1940年在元朗開業,距今已有超過80年歷史的好到底,位在一棟舊唐樓中,旁邊保留一幅昔日外牆廣告,蟠桃商標下寫著「(01)203」,只有3碼的電話號碼,成功洩漏了年紀,廣告中寫的雞蓉疍麵、旅行疍麵、雪白線麵,更讓人思古懷舊。

好到底的門口仍保留古早外牆廣告,彰顯老店地位。
頗具歷史感的內容,仔細閱讀相當有趣。

據說當年第一代創辦人是用一根扁擔挑著煮麵道具,在路邊賣麵起家,1960年代才買下現址,一樓當作麵店,樓上則是製麵工廠,麵做好了,就直接運到一年四季都有陽光的屋頂晾曬,完全一條龍作業。後來好到底的乾麵條生意越做越大,才在附近另覓工廠,即使已經傳承到第三代,工作人員仍大都是家族成員,元朗麵店的經營也不假手他人。

好到底的店面裝潢很普通,上門都是吃了幾十年的左右鄰居,菜單跟麥氏一系差不多,也有炸醬麵、牛腩麵,既然是純正自家製麵,當然要點「蝦子撈麵」來試試麵條水準,再來一碗「雲吞麵」比較一下口味。

蝦子撈麵上桌,橘紅色的蝦子鋪滿麵條,光看外型就近乎滿分。「蝦子」應該寫作「蝦籽」更容易讓外地人理解,維基百科說,蝦籽指的是將蝦卵乾燥後製成的調味品,以廣東斗門出產為上品,常用做拌麵。

這盤蝦籽鮮味十足,麵條是當天用泰國雞蛋、加拿大麵粉製作,又依每日溫濕度略做調整並去除鹼水味,吃起來滑順而無雜味,麵香更足,一開始吃就有點停不下來的感覺。吃到一半才想起還附了一碗以豬骨、蝦籽、大地魚乾(扁魚)熬煮的上湯。

聽懂吃的行家說過,吃蝦子撈麵時最好先喝口熱湯,讓口腔濕潤、味蕾啟動,再開始吃麵,吃到中間,感覺麵條略乾時,便喝一口湯,讓嘴巴隨時保持濕潤,感受麵條的最佳狀態。我必須說,好到底的麵條撐了很久才有發乾的感覺,不算彈牙,但韌性夠、蛋香足,不知不覺一大盤麵條就被掃空,而且口齒間還留存著蝦籽的鮮香,久久不散。

好到底的「蝦子撈麵」,麵條濕潤、充滿蛋香,與鮮美蝦籽相輔相成,還會附上一碗上湯。(港幣65元/碟)

「雲吞麵」用的也是一樣的麵條與上湯,每日現包的雲吞是傳統一口一個的大小,肥瘦相間的豬肉間包入一隻鮮蝦,吃起來蠻鮮的,但沒有蝦子撈麵那麼令人驚豔。可惜的是,這次沒有餘力點「水餃」,聽說雖然掛名水餃,但其實是用魚皮做的燕餃,應該也挺鮮美的,只好留待下次再試。

「雲吞麵」也非常鮮美,麵條的鹼水味很淡。(港幣34元/碗)
「好到底麵家」的內用空間樸素,透過玻璃可看到煮麵的廚房。

安排到香港旅遊行程時,強烈建議留半天給元朗,一鼓作氣將這一帶的米其林推薦與馳名老字號如大榮華酒樓、天鴻燒鵝、好到底麵家一網打盡,最後再帶點大同老餅家的皮蛋酥、雞仔餅或中秋的伍仁月餅回家。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