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23.08.23 05:58 臺北時間

【張乾琦烏克蘭紀實】救護前線傷兵 另場存活搏鬥

第59旅的軍醫使用創傷緊急繃帶為全身布滿了炸彈碎片的士兵纏繞傷口,傷兵的眼神中滿溢著恐慌和劇痛。
第59旅的軍醫使用創傷緊急繃帶為全身布滿了炸彈碎片的士兵纏繞傷口,傷兵的眼神中滿溢著恐慌和劇痛。
當裝甲救護車的引擎轟鳴聲在遠處響起,暗示著救護車正在疾速向我們靠近。兩隊醫護人員,攜帶著擔架站立一旁,繃緊神經準備就緒。裝甲救護車緊急煞車後飛揚的塵土,籠罩著待命的醫護人員,不到1分鐘,醫護人員已經將1位身中數槍的前線士兵搬上野戰救護車,前往設備比較齊全的醫療區。
救護車司機抓起他的AK-47自動步槍,跳上車後,猛踩油門,迅速駛離。搶救生命分秒必爭,同時也避免被俄羅斯的火砲襲擊。在這有空調的救護車裡,化學藥物和消毒酒精氣味、濕漉漉的惡臭汗水以及濃烈鐵腥的暗紅血跡在狹窄擁擠的救護車內交織著。2名穿著防彈背心的軍醫,頭戴鋼盔,各自配備著3個步槍彈匣,正試圖為傷勢嚴重的士兵穩定狀態,以防他在救護車行駛於坑疤曲折的道路上過度晃動。這位失去方向感的士兵,眼神中滿溢著恐慌和劇痛,他高大、扭曲的身體上布滿了炸彈彈片造成的傷痕。整隻左臂雖然在前線已被夾板固定,並用紗布纏繞,其實已完全動彈不得,鮮血仍然從夾板中汩汨滲出,布滿他已沾滿泥土的手指上。1名醫護人員用剪刀迅速剪開了被血跡浸透的軍服,他身體上多處傷口都已被透明的止血敷料填塞滿。2名醫生不斷地用緊急創傷繃帶為他纏繞腹部傷口,2條滿是泥土的止血繃帶已緊緊纏繞在他的左腿鼠蹊部,鮮血依然在他左小腿多處傷口不停流出,染紅了土黃色的軍靴。前線究竟發生了何等慘烈的戰爭?他的遭遇令人難以想像。每位士兵為了奪回自己國家的土地,勇敢衝上前線,卻隨時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去年8月我在頓巴斯紀錄的2個小隊中的3名士兵,都已經在戰場上陣亡了。
前線城鎮阿夫迪夫卡曾被俄羅斯軍隊從三面包圍,城裡的每一座房屋、公寓大樓、幼兒園、學校、商店、小巷和道路都已被摧毀,無一倖免。
抵達邊境的醫療安置所後,受傷的士兵被迅速推進急診室,由1組穿著戰術防護鏡的醫生、護士接手救治。我問救護車上的1位軍醫,這位士兵是否有生還的可能?他吐了一口菸後回答,士兵在前線戰場上的任務已經結束,現在他將在醫院裡繼續為生存與死神搏鬥。我撫摸著自己身上已經逐漸消退的手術疤痕,默想著那位士兵,如果他能夠活下來,背負的將不只是身體的傷痛,內心創傷也將如影隨形。

面對兩岸局勢 備戰才能避戰

行駛穿越烏克蘭的途中,我記得一個朋友曾描述烏克蘭的地形「平坦如鬆餅」。廣袤無垠的景致,時刻變化莫測的雲彩,都讓人讚嘆不已。1位朋友在Telegram上傳來消息,普丁將在20分鐘後發表關於瓦格納兵變的全國性演說。這又是另一個讓我記得身在何處的歷史事件。當時我即將到達利沃夫,準備在傍晚經由波蘭的克拉科夫機場搭機回家。雖然俄軍最初對烏克蘭戰火的破壞始於東部和南部,但在烏克蘭的西部地區,人們的絕望之情同樣令人心痛。我當時心想這場叛變是否意味著入侵戰爭結束的開始,或是普丁政權的崩解?我也在思考,這場軍事叛變又可能如何影響中國對台灣持續的武力威脅呢?我沒有答案。唯一能確信的是,唯有全面備戰,才能避戰!
回到格拉茲後就儘量陪伴孩子,幾天後,我得知克拉馬托爾斯克市(Kramatorsk)中心的Ria披薩店在晚餐尖峰時段,遭俄羅斯導彈襲擊的消息,因為我的孩子們就在身邊,我不忍心看著那些被困在瓦礫中,尖叫尋求救援的死難者的畫面。但我的內心像是塌陷了一個洞。我記得那間披薩店。去年8月,我和同事Sergey在克拉馬托爾斯克及巴赫姆特等地工作了2週。隔日,1位同業發給我一則《Interfax》的新聞報導,這是一間用3種語言、備受信任的烏克蘭新聞機構。報導指出,烏克蘭祕密安全局在緊急搜捕行動中,逮捕了1名被控在導彈攻擊前,拍下披薩店位置並傳給俄羅斯情報機構的間諜,他將在法庭上為他對人類犯下的戰爭罪行負責。
這位傷勢嚴重的士兵,他的左手雖然已經被夾板固定,並用紗布纏繞,鮮血仍汨汨滲出。
瓦格納兵變短暫落幕,但仍留下許多未解之謎。我終於完成了照片的編輯。持續在薄外套內穿著第四級防彈板背心,沿著河岸走路,保持鍛鍊,並在臭汗淋漓的耳機裡聽著〈女武神之歌〉。
突然,空襲警報在遠處響起!路上行人卻絲毫不受影響,跑步的繼續跑步,推著娃娃車散步的年輕夫婦依然悠哉,出門蹓狗的老鄰居撿拾狗狗的排泄物後,正要放到附近的垃圾筒。奥地利每週一次測試全國警報系統,1年52次,風雨無阻,絕無例外。這又是個奧地利週六正午時分。
隨著隆隆的引擎聲,1輛裝甲救護車迅速駛來,緊急煞車後,不到1分鐘,醫護人員已將1名受傷的前線士兵送上野戰救護車,前往設備比較齊全的野戰醫療單位。
烏東頓巴斯第59旅野戰醫護人員緊急將1名受傷的前線士兵送上救護車。
身著防彈背心、配備步槍彈匣的第59旅軍醫為負傷的前線士兵注射藥物,並穩定他們的身心狀態。
這位受到槍傷的士兵正在接受軍醫照護,先止血、注射藥物,穩定他的生命跡象。
阿夫迪夫卡無水、無電已經1年了, 這位老人無法走路,只能躲在地下室等待醫療救援。
在阿夫迪夫卡,1名不願離開的老人,只能依靠救難組織送來的食物和水,卑微存活。
儘管沒水沒電,生活艱難,仍有人堅守家園。
阿夫迪夫卡被俄軍三面包圍,這裡被認為是繼巴赫姆特之後,戰況最嚴峻地區之一,死傷無數,但仍有人不願離開家園。
在阿夫迪夫卡,這位先生在戰前曾擁有兩棟公寓,而今他只剩下幾面殘存的牆壁了。
千瘡百孔的阿夫迪夫卡,曾被俄羅斯軍隊從三面包圍。
阿夫迪夫卡的小學教室𥚃,俄羅斯火箭未爆彈插入教室牆壁。
頓巴斯第72旅的士兵在前線路邊檢查1枚未爆火箭彈。
士兵們正在挖掘戰壕,壕溝不僅能禦敵,還能作為保衛士兵的掩體。
第59旅的士兵在頓巴斯庫拉霍韋,集訓研習使用止血繃帶以及使用創傷緊急繃帶纏繞傷口,並應對各種戰鬥醫療緊急情況的訓練。
在頓巴斯前線,第59旅砲兵小隊,等待下一個射擊命令。
阿夫迪夫卡幾乎被摧毀殆盡,道路都是坑洞,不停來往的車輛揚起漫天塵土。蒙塵的玫瑰,彷彿一種隱喻。
戰火下的阿夫迪夫卡,連學校也難以倖免。教室裡曾經綠意盎然的植栽缺乏照料,都枯萎了。
在阿夫迪夫卡,電線、網路線及其他線材都燒毀了。
在阿夫迪夫卡,戰火震碎了一切。
烏東頓巴斯阿夫迪夫卡是一座遭破壞殆盡的城鎮。
阿夫迪夫卡受創嚴重, 家已不成家。

張乾琦小檔案

  • 出生:1961年
  • 學歷:東吳大學英文學士、印第安那大學教育碩士
  • 獲獎:「唐人街」系列屢獲歐美攝影大獎;2001年獲邀成為瑪格蘭(Magnum Photos)終身會員;2022年獲卓越新聞志業特殊貢獻奬、同年獲菲利普瓊斯格里菲斯攝影獎;2023年獲〈烏克蘭直擊〉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 Awards)
張乾琦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