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3.10.26 07:58 臺北時間

【鏡評】打破金融股存股的迷思

許多退休族、小資族選擇投資金融股存股息,但實際上,大多數金融機構必須動用公積才能維持股息水準。
許多退休族、小資族選擇投資金融股存股息,但實際上,大多數金融機構必須動用公積才能維持股息水準。
許多老年退休族、年輕小資族喜歡「買金融股來存股」,表面上,金融股都是股本千億元的巨獸,股價波動相對於科技股較低,過去幾年金控業者也儘量維持穩定的配息,吸引大量散戶買金融股,此外,財經媒體吹捧的投資專家或網紅,也愛鼓吹「金融股存股」來搶點閱率,鼓勵散戶把金融股當成定存替代品、累積退休金的標的。
難以啟齒的實情卻是,金融業並不是大家想像那樣穩健的產業,今年3月〈鏡評〉曾經以標題「虧損1兆1,111億元的噩夢」,提醒讀者國內14家壽險公司去年的財報,加總累計超過1兆元的虧損,帳上還高掛4兆4,300多億元的未實現評價損失。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至今,金融機構都是風暴的震央,而且每次都演出集體跳懸崖的羊群悲劇,哪裡有地雷就踩哪裡,屢試不爽。
金融業是鐵飯碗的美好年代早已逝去,傳統存放利差太薄,難以支撐獲利,現今的獲利高度仰賴帳上金融資產,也就是股票、債券漲價的帳面獲利,外加金融產品間的套利交易,那些收手續費的業務例如財富管理,同樣與牛市熊市同步,金融業的損益面臨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的衝擊,為此,國內外金融監理機關有志一同,不斷要求金融機構強化「資本適足率」,就是金融業經營風險日增的明證。
上週,金管會一個決定引爆數百萬金融存股族的眾怒,金管會為了確保金控公司穩健經營,預告《金控公司以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發給股東現金相關規定》草案,規定動用公積(老本)發股息,必須符合四大要件,其一是分配後法定盈餘公積,必須維持在實收資本額的50%以上。然而,大多數金融機構必須動用公積才能維持股息水準,但在金管會的新規定下,14家金控今年的半年報沒有一家達標,最近又因為加薩戰爭與美債利率高漲,獲利更困難,遑論穩定配息。
很多人為此大罵金管會「管太嚴」,然而鐵一般的事實是,去年壽險公司靠著更改會計準則勉強逃離鬼門關,過去幾個月美國公債利率大漲,金融機構表面賺錢,帳上的未實現損失卻再度暴增,台灣的壽險公司以及商業銀行應該要不斷增資,得伸手向股東拿錢,哪有能力再發股息?
我們猜測,在龐大的股民壓力與選舉政治考量下,金管會大概得向下修正門檻,讓金控繼續拿老本來發股息,但是散戶投資人腦袋要清楚,面臨龐大增資壓力的金融股,根本就不是中華電信那種穩定配息的定存替代品,退休族或是年輕的朋友們想靠金融股存股息,如果不是跟自己口袋過意不去,就必須練就火災之前逃離火場的技能。答案很簡單,破除金融股存股迷思,才能自己保護自己的財產。
更新時間|2023.10.26 07:5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