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4.05.14 14:08 臺北時間

從睡眠反映人生焦慮 紀錄片《睏寐之際》寫實魔幻多樣體驗

社工夜晚透過看劇排解壓力。(大照國際影像提供)
社工夜晚透過看劇排解壓力。(大照國際影像提供)
紀錄片導演賀照緹最新作品《睏寐之際》有別以往風格,從睡眠切入,表現青壯世代面臨的生活困境。拍攝對象包含游泳教練、社工、室內設計師、競選辦公室職員、豪宅貴婦、觀光巴士駕駛乃至小嬰兒,以生活化又貼身的紀錄方式,捕捉每個人最真實、孤獨、層層深入到夢境般的一面。
賀照緹笑說:「她想突破創作舒適圈,所以用新的形式,希望挑戰不同手法的的作品」。《睏寐之際》以睡眠之神:台灣民俗信仰的神明「床母」為主觀視角,寫實卻又夢幻地拍攝面對各式問題的芸芸眾生。
片中每位被攝者都有他們各自的焦慮或夢想,例如:年輕的游泳教練在疫情期間收入驟減一半以上,租屋在外的她必須調整自己的生活支出、甚至改變觀念,才能因應;熱心的社工經常深夜不睡,以追劇、飲酒紓壓,同時又心繫工作,不停滑手機,引起同居者關切。
20240514insight001
《睏寐之際》游泳教練咩咩喜愛教人游泳。(大照國際影像提供)
其中一位被攝者是特例,她是住在豪宅的貴婦。導演表示,此案例為真實存在的受訪者,透過詳實地田調資料,以戲劇重現的方式,呈現住在豪華大樓的貴婦,因為受到高強度的情緒衝擊,而產生孤獨感與睡眠障礙。這樣特殊的拍攝和呈現,也如導演賀照緹所說:「睡眠有階級之分,卻也超越了階級。影像一層又一層進入意識的深處,這魔幻的心緒,比醒著的真實世界還真實。」
影片透過睡眠,串起人生百態,有受訪者清醒受訪,也有他們在鏡頭前沉沉入睡的模樣,醒與睡交融。知名臨床心理師石世明看完《睏寐之際》後表示,該片透過拍攝不同的職業、年紀和性別的角色,廣泛又深入的探討多個睡眠的核心議題,解析每個角色的心理層面。
《睏寐之際》將在6月7日全台正式上映。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更新時間|2024.05.14 14:0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