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莢蘭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3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3
  • 取得的資料足以顯示,不需要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 最終應發request 1
--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
  • 所有資料皆已被取得且顯示,關閉無限滾動功能
【鏡相人間】我的光電夢 農電共生的重生之路
人物
【鏡相人間】我的光電夢 農電共生的重生之路
一塊田又種菜、又發電,可為農地帶來新收入,這原本是農電共生的願景,然而部分業者為了蓋光電,改種高溫菇種、蕨類等不需光照的低經濟價值作物,或任良田荒蕪,讓光電一度成為滅農代名詞。
【我的光電夢3】他在光電案場種香莢蘭 計畫打入歐洲市場
人物
【我的光電夢3】他在光電案場種香莢蘭 計畫打入歐洲市場
農民與光電商的資訊不對等,也是一大問題。光電蓋好後,需要有饋線將發出來的電接至變電所,每條饋線可承接的容量有限,業者能向台電申請的額度亦有限制。有些光電業者以多個人頭申請占滿饋線額度,再以高價轉賣,或以此要求想做光電的農民必須與自家公司合作蓋案場、才能拿到饋線容量。
【我的光電夢4】他的香莢蘭成功外銷日本 農作物收入有機會達光電3倍以上
人物
【我的光電夢4】他的香莢蘭成功外銷日本 農作物收入有機會達光電3倍以上
在桃園新屋栽種香莢蘭的曾添福,同樣把光電板下的香莢蘭種到成功外銷。今年五十九歲的曾添福,原本是晶圓廠工程師,六年前退休後,因妻子對烘焙有興趣,上了桃園改良場的香莢蘭技轉課程,恰好家裡有地,便嘗試種植。彼時香莢蘭栽培剛起步,種苗尚未發展完全,從栽種到收穫需經四年時間。四年後收成,他卻捧著果莢一陣茫然,「我問太太是要拿去加工?還是賣給誰?我不知道怎麼賣,對我們農民來講,這才是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