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空污,我們如何自保?
相信在了解自己所處的污染背景值,還有諸多我們為空氣污染所付出的經濟、健康代價後,或許此刻的您正在思考:面對空污,我們應該如何獨善其身?又該如何解決問題?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當然還是可以自保的。舉例來說,正確穿戴可以過濾95% PM2.5的N95濾材口罩,確實可以讓我們在戶外少吸很多髒空氣。至於居家生活,我們也能依照空間配置需求,選購美國能源局高效率網(HEPA)標準H13以上的空氣清淨機,如此也能確保家人所呼吸的室內空氣不至於有太大問題。
如果這樣還是讓您感到焦慮,凡事都有進階版可以選配。出門時,您可以考慮配戴中國熱銷的「隨身空氣淨化器」、「移動肺寶」之類的產品,把空氣淨化機帶著走。倘若空氣淨化機無法滿足您的需求,也擔心永遠緊閉的門窗會造成其他問題,或許在家裡打造新風系統,會是一勞永逸的選項。
當然了,終極的進階版本,是買張單程機票移民到隨時都有好空氣的地方,選我最佳解答。關鍵在於,擁有足夠雄厚實力選擇這個方案的,能有幾人?一走了之,又能解決什麼問題?
中興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莊秉潔直言:「可以自保嗎?其實我認為沒有好的方式自保,因為室內外pm2.5濃度沒有差很多,當然如果你家全空調,全部用HEPA這種空調機,那的確可以濾掉(PM2.5),就像中國人民大會堂為了高官整個用空調,但那就很可憐,你就像飼料雞一樣活在籠子裡,你只要去外面就算戴口罩也不能自保。短期內你當然可以稍微自保,但最重要還是要去管制。」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則指出:「我常說空汙非常難以自保,唯一人民可以用就是戴口罩。但有效的口罩你戴不久,N95和N99你30分鐘就戴不住了,所以面對空污要自保很難,一定要透過公共政策的改變,因為我們無時無刻都要呼吸。」
改善空污,靠環保署管得住嗎?
隨著空汙成為日益高漲的民怨,環保署不但著手建立更多測站,讓一般民眾能更即時、便利地取得空氣監測資料外,也分別針對移動、固定污染源進行逐年加嚴管制,希望能有效減低台灣空污「自產自銷」的困境。
以北部都會區為例,撇除佔比例最高的境外污染(其中9成來自中國),汽柴油車輛和餐飲、旅館的鍋爐排放,一直都是境內污染的主、次要來源。因此,想在北部都會區有效率地改善空汙,就得從提升大眾運輸效率,輔導一、二期柴油大貨車與大客車汰舊,或加裝濾網符合四、五期標準,以及勸導仍在燃燒重油鍋爐的旅館業者改燒天然氣做起,才容易事半功倍。
其中,協助一、二期老舊柴油大貨車汰舊,不但是未來環保署的重點工作,也會影響到全台各地的空汙排放。一個非常關鍵的數據是,全台每年超過8萬輛一、二期柴油大貨車所排放的PM2.5,將近是5座台中火力發電廠的總和。因此,如能有效減少、淘汰老舊柴油車的廢氣排放,不只北部都會區,全台的空污都可望減緩。
然而台灣承受最嚴重空污苦果的,非西岸中南部民眾莫屬。自竹苗以降,境內污染就已經超越境外影響,而固定源的工廠廢氣排放,也一路都是污染空氣的主要因素。特別是中部的台中火力發電廠、雲林的麥寮工業區,以及高雄的中鋼,這三個龐大而主要的污染源,影響的不只是當地區民,也會因氣候、盛行風向的緣故,跨區域影響其他空品區的民眾。環保署力求在2020年前,達成(從來沒實現過的)PM2.5 年平均濃度 15 ug/m3,當然得把重點放在這幾個焦點工業區上。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透露,未來環保署對於上述三大工業區,將陸續祭出最能在短期收到效果的措施,加速減緩空汙對中南部的衝擊。高雄部分,環保署會加強中鋼園區的能源資源整合,避免在有可再利用蒸氣、熱能的時候,卻還用鍋爐燒重油,同時也會設法先將大鍋爐的燃煤排放標準,提高至和燃氣一樣的水平,未來兩者再持續加嚴,同時對空污進行總量管制。
至於台中火力發電廠的部分,環保署評估能資整合效果不會太好,所以會先從加嚴標準做起,同時也會在空汙嚴重的時候要求電廠歲修、降載。詹順貴表示,在PM2.5固定污染源部分,電廠排放量大概佔全國平均10%,然而只看中部的話,台中火力發電廠的排放量,就佔了中部總固定污染源的一半,高達53%,所以想解決中部空汙,勢必得從中火管起。( 台電回應 )
台電總工程師兼發言人 林德福
空污來源都有學術調查,境內的部分,據我們了解,移動污染源是大宗,燃煤出來的量,坦白講不是很重的百分比。
台中電廠的話,有10部機組,算是大宗,但現在我們針對燃煤的機組,都會加強改善,未來第11、12號機組,我們就會把它改成天然氣機組。另外就是煤倉,我們現在是放室外,但之後我們也會蓋室內煤倉。中部的話還有通霄火力發電廠,現在有5座機組,我們也都準備要更新為天然氣了。
環保工程現在在推,台電也會盡企業責任,共同支持環保,但電廠汰換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能源政策是政府在訂,目標也是他們設,比方說現在說2025要非核家園,到時候台灣地區要達成的目標,是50%天然氣發電、30%燃煤發電、20%再生能源,至於這些比例怎麼達成,雖然台電是大宗,但現在供電不是只有我們,也要看每一家公司未來怎麼發展。台電是國營企業,我們就是看政策走。
現在講電價的話,其實都不準,因為電廠從規劃到完成都要7、8年,所以未來天然氣價格怎麼樣,沒人敢確認,搞不好明年又漲價也說不定。健康的能源,就是多元發展,不能鎖定在某一種來源,有些能源價格好的時候,你也不一定買得到。
再生能源都剛起步,才一小部分,未來主要會是離岸風力,這部分就是先示範,以後市場也比較大,但初期這個量還不會馬上出來,能源政策新政府剛規劃出方向,這要大家一起努力。
至於麥寮離島工業園區,詹順貴坦言,現在六輕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核定許可量與實際排放量根本是一團亂帳,許多數據兜不起來,導致污染問題攪和在一起,難以解決。他透露,過去在環評會議時,曾出現台塑承諾的減少排放量,竟然高於原本核定量的荒謬情況。所以,針對麥寮工業園區,環保署打算花一年時間徹底盤點園區的實際排放量,把帳算清楚後,再進行指定削減,才能收到成效。( 台塑回應 )
六輕四期環差案聯席審查會空污排放量減量說明
1. 環評審查原本就是針對預估之環評量進行變更前後之評估,但在環保團體之不合理要求下,專案小組已加嚴要求以當時之空污許可證排放量來進行評估。(六輕環評 VOCs 核可量為 4302 噸/年,目前已建廠之許可證核定量為 3203 噸/年,而 104 年實際申報量僅 2137 噸)。
2. 在五方會議時環保署空保處、督察總隊及雲林縣環保局已確認許可量,而實際申報量會因當年度產能利用率、設備負載等情形而有所變動,所以每年之實際申報量皆為不同,並不適合做為減量之計算依據。
3. 以南亞 DOP 廠 NOx 為例:許可證核定量(統稱許可量)為 40.87 噸/ 年(即設備滿載情況,產能利用率 100%),原使用燃油加熱變更後改使用蒸汽加熱,NOx 變為零排放,即承諾減量 40.87 噸/年,但因產能利用率每年不同,101年~103年之實際申報量分別為21.73、 32.36、24.63 噸/年。同樣的,新增製程之增量需申請許可量,實際排放量也在許可量內變動,所以增減量也應以同一基準(即許可量等同滿載情況下之排放量)作抵減才合理。
4. 以操作許可證上登載許可量作為減量計算依據較為合理,亦可確實對環境達到減輕負荷之效果。
「空氣的問題是要靠全民努力改善的,光靠空氣清淨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那還是要耗電呀!」談起空汙滿是無奈,詹順貴短短幾句話,不只表達空汙無法自保,還得全民共同承擔的意味,另外也透露了一個重要線索—空污和能源問題環環相扣。
在政府分工上,攸關能源政策制定與轉型的重責,也就是解決空污問題的重要關鍵,反倒落在經濟部能源局手上。經濟部主管產業發展、開發、能源政策等;環保署負責審查開發案的環境影響評估,卻經常像個「收爛攤」角色,由末端去解決、管制開發所帶來的污染問題。這是兩個三天兩頭就在吵架的單位。然而,想真正有效率地解決空污問題,我們得期待這兩個單位的共識合作,而且前提還得是環保署能堅持立場—而這件事,即便是對詹順貴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2017年1月初,台電為了解決限電危機,提出桃園大潭電廠燃氣單循環緊急發電計畫,希望藉此避免未來3年發生缺電問題。1月4日,該計劃在環保署進行環境差異分析專案小組審查會,會議主席詹順貴以空汙排放量增加等理由駁回此案,並要求重做環評。然而,僅僅14天後,擔任環評大會主席的詹順貴就演出「詹順貴打臉詹順貴」的戲碼,通過了此案的申請。
會後,詹順貴坦承這個決議非常「丟臉」,但他也透露,這一切都是因為蔡英文政府無法承擔缺電的狀況。
不只非核,還要無煤家園,我們辦得到嗎?
台灣真的缺電嗎?這個問題大概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吵一次,甭說各方說法莫衷一是,就連台電本身,在國民黨執政與民進黨執政時期,所提出的說法都會自相矛盾。
按照台電歷年來反覆的說法,台灣處於既缺電但也不缺電的狀態(為什麼台電不乾脆改名叫薛丁格電力公司)。所以,在此我們想先暫時跳過這個爭論;至少我們知道,根據資料,台電在2015年所供應的電力中,火力發電廠所佔的比重就高達7成,而這就是台灣非常關鍵的空污來源。
說到這裡,我們得再將問題談回空污與PM2.5。
「為什麼PM2.5濃度高的地方,不見得是肺癌高的地方?」從過去監測資料發現,台灣中南部靠中央山脈區域,由於受地形與盛行風影響,加上容易有衍生性PM2.5產生,所以自台中大里、南投、雲林斗六、嘉義、高雄美濃,甚至到屏東潮州,都受PM2.5影響,成為呼吸道疾病盛行區域。然而,肺癌的好發區域和PM2.5的高濃度區域卻未必重疊,為什麼?
對此,莊秉潔強調:「PM2.5的成份比質量更重要。」他表示,經比對後,肺癌高發生率的地方,幾乎都鄰近燃煤電廠,而這些電廠所排放的原生性PM2.5中,本來就含有鉛、鎘、汞、砷等重金屬及戴奧辛,早在PM2.5被公告為一級致癌物前,就已經是確認的一、二級致癌物。多數燃煤電廠、燃煤汽電工廠都分佈在西部海線,所貢獻的空汙重金屬成份不容小覷,也和肺癌分佈有關聯性。因此,莊秉潔認為,「要解決中部、雲林、嘉義、肺癌增加問題,管制PM2.5很重要,但管制PM2.5中有害的一、二級致癌成分更重要。」
「電力不夠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要面對非核家園,看起來時程也被迫提前,因為核一二燃料池滿了,所以一下子要減得太快了。如果說要管制一、二級致癌物,其實就是煤,這部分他就怕斷電。」
莊秉潔感嘆台灣乾淨能源開發案腳步很慢,趕不上民眾對於非核減煤,甚至無煤的需求,但目前台灣已有3、4成火力發電是燃燒天然氣,如果可以持續讓這比例上升,空污排放量可以達到燃煤的1/100,而且現在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是政府能源轉型的最好時機,未來每人最多只需多付20%電費,就有機會達成「非核無煤」家園。
對此,詹長權也抱持同樣看法。他認為政府抓錯重點,台灣空氣污染中南部大於北部,火力發電廠跟工業區所在地管制要加嚴,才有辦法改善,倘若先改善交通汙染,會讓北部空氣變好,等於投資在比較不急迫的地方,會創造更大的環境與健康不公平。
詹長權認為,先管制燃煤火力發電廠跟工廠才是空汙整治的重點。「中南部燃煤火力發電廠的問題,是已經超過(管制)總量,怎麼管制、加嚴都不夠。燃煤電廠改燒天然氣,空汙的減量效果有99%,這樣才夠,其他污染防治設備都達不到這效果。台灣中南部脫離PM2.5危害的唯一一條路,就是非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