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media
娛樂

創團時受鄭捷事件衝擊 6年後萌芽做這齣戲

發佈時間2020.09.06 13:17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場版,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應思聰(左)令人害怕又心疼。(翻攝自故事工廠臉書)
攝影
影音
故事工廠今年改編《我們與惡的距離》劇場版,該劇在電視劇創下好成績受到關注,編導黃致凱加入自身觀點、借用論壇劇場形式創作,9月11日公演前在社群網站引起不小討論。黃致凱正是因6年前受鄭捷殺人事件衝擊,埋下如今的創作種子。
2013年底,林佳鋒、黃致凱共同創立故事工廠,兩人分別擔任執行長及藝術總監暨編導,黃致凱首部編導作品《白日夢騎士》,主角如現代唐吉軻德為理想執著,反應他創團心情。隔年作品推出時,發生鄭捷殺人事件,透過新聞得知消息的黃致凱當下非常錯愕:「我以為這種事只會發生在日本、美國,怎麼會發生在台灣!」
為此,他在《白日夢騎士》宣傳影片前寫下「謹以此劇獻給對生活失去熱情的朋友 」,鼓勵觀眾找回對生活的熱情。之後,黃致凱陸續推出《三個諸葛亮》《莊子兵法》等12部台灣原創作品,累計演出432場,劇團快速成長,等待時機成熟製作探討社會議題的硬題材。
黃致凱6年前受鄭捷殺人事件衝擊,埋下製作社會寫實劇的種子。
直到好友林君陽先一步拍攝《我們與惡的距離》:「這就是我心心念念想做的,看第一集我就哭了,而且每一集都深受感動。」當林佳鋒表示要取得改編權時,黃致凱很快加入自身觀點和角度,並借用論壇劇場形式,邀觀眾加入討論。
黃致凱直言:「雖然我喜歡這個題材,也覺得可以引起市場關注,但如果劇場版改得一模一樣,等於在做生意,沒意思!」他將原劇中探討的主題,賦予獨立的生命, 也找回當年受到社會事件衝擊時的初衷:「如果做戲不能改變社會,為何要做?」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