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進的紙糊作品堅實傳神,宛如藝術品。
吳文進的紙糊作品堅實傳神,宛如藝術品。

獲登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糊紙傳統工藝師傅吳文進

發布時間 2020.08.25 18:27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 2023.09.12 11:06 臺北時間

研習道教科儀,製作古式厝、神騎、普渡公等宗教紙藝近40年的吳文進道長,經臺南市文化資產審議會議,在無形文化資產的傳統工藝與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項目中,獲登錄為傳統工藝「糊紙」的保存者。吳文進道長不僅具備完整糊紙工藝知識,並樂於傳授後進,今年更與文資處合作,於新營文化中心開設推廣課程,在傳承糊紙工藝上,不遺餘力。
走進吳文進法師位於學甲區新榮里的工作室,門口擺放了各式各樣神獸胚形,用手觸摸堅厚紮實,沒有說明,還真不知道這些都是紙紮作品,技法高超令人咋舌。
每尊作品都要先以竹子及鐵絲成形後再糊紙。
作品氣韻取勝 歸功師傅教導
吳文進的作品,要求精實、清雅、傳神,以「神騎」而言,每尊作品都要先以竹子及鐵絲成形後再糊紙,經過粗胚、2次胚塑形、圓胚,然後上色、安頭手腳、穿衣;若是「神將」,則還要再著戰甲等約7道工序,因為過程嚴謹,甚至可以用手施壓不會破損,格外堅實,有別於一般印象中紙糊作品的脆弱不堪。
此外,他的作品沒有太多繁複綴飾,純粹以造型氣韻取勝,在傳統紙紮作品中更顯傳神。吳文進表示,紙紮作品從原本無物無形,經由匠師製作出形體,在儀典結束後焚化,再度歸於無形,這樣從無到有復歸於無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傳承。
吳文進用心傳承,讓傳統技藝延續。
吳文進謙虛地表示,他能夠有今天的表現,都要歸功於他的舅舅、也是師傅—金登富大法師。他出生在一個7口之家,除了父母以外,還有5位兄弟姊妹,因為家中食指浩繁,只靠父母親工作維持家計相當辛苦,因此身為長子的他,雖然從小就喜歡讀書,但在國中畢業後就跟隨金登富大法師習藝,依照古制,3年後即出師,但他仍持續在師傅門下精進技藝,直到11年後才自立門戶。
吳文進的傳統工藝也受到外國友人喜愛。(吳文進提供)
紙紮紙糊技巧 匯集成規格圖
回憶起當年在師傅門下習藝,他表示,師傅擇徒嚴謹,甚至為了考驗學生耐性,曾經交付任務,他有3個月的時間,沒能好好睡上一覺,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他和眾多師兄弟經歷過嚴格的教誨,如今獲得肯定,也算是為師門增光,對老師最好的報答。
雖然在拜師學藝前,並沒有太多機會接觸紙紮等相關技能,但在師傅悉心調教,以及自己利用時間觀察臨摹,較一般人更短的學習時程,吳文進已經可以獨立製作紙紮神將,拜師不到1年,師傅就要求他自行製作神獸「四不像」,相傳這是朱衣公(南宋理學家朱熹)的坐騎,龍頭、麒麟尾、龍爪、虎脚、獅仔脚、象脚,一般被認為是相當不容易製作的作品,不過,吳文進在1個星期內,就順利完成任務,也展現了自己在這方面的天賦。
此後,師傅傾力相授,除了紙紮以外,包括運用在各種紙糊作品上,類似剪紙的「剪刀花」,以及書法等相關技能,都逐一傳給吳文進,而他也不負教誨,除了開發各種紙樣外,雖然沒有建築繪圖底子,但透過自己觀察、丈量,匯集了一本本製作包括紙厝、紙紮神獸的規格圖,相當珍貴。
隨著經驗累積,加上自己持續追求成長,吳文進很快就不再需要樣圖,在製作各種紙紮作品時,達到心中有形、眼中無圖的境界,從開始以竹子及鐵絲成形時,要塑造的形象已經躍然心中,也更增加作品的生動及靈活。
隨著經驗累積,吳文進製作紙紮已經不再需要樣圖。(吳文進提供)
道學融入生活 推動無言之教
雖然未能持續正規教育,但他在師傅身教影響,加上利用工作之餘,繼續進修,除了各種道教相關儀典外,並結合自身待人接物處事經驗,將道學融入生活,從中領悟到人世間自有「理氣」,也是人生在世的準則,因此受到各界肯定,多次主持重要科儀,從2001年開始製作臺南市土城仔迎春牛、2017年與2018年臺南市迎春禮所使用的紙紮春牛,都是由他親手製作。
吳文進手藝純熟,尤其擅長神騎製作。(吳文進提供)
在師傅細心調教下,讓吳文進感受到傳統宗教之美,也讓他推動「無言之教」,也就是優質的人文宗教做為畢生職志,除了常參與各種文化傳承課程外,並在今年5月14日到6月29日,參加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的造物流型課程,指導8名學員製作紙紮神獸,參加學員從學生到社會人士,甚至家庭主婦,雖然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紙紮經驗,但在1週僅3小時的課程後,大家都能做出完整的神獸作品,除了學員自己很興奮外,也讓吳文進感到很有成就感。
吳文進透過文化局課程,傳承新血。(吳文進提供)
不單傳承手藝 更盼延續理念
吳文進指出,傳統對紙紮作品的印象,都是只能作為宗教用途,一段時間後就要焚化,其實很多作品只要融入藝術角度觀察,就會有另人驚喜的收藏價值,例如「紙厝」屋角的美麗剪紙,只要加上巧思,就是很漂亮的掛飾;各種栩栩如生的「神獸」,只要體型縮小點,就是室內時尚又有吉祥味兒的擺設。
現在的吳文進不再收單純只傳承手藝的「入門弟子」,他希望找的是能延續理念的「傳承弟子」,能將他對紙紮技藝的用心及情感延續下去,同時盡一己之力,團結志同道合人士,讓臺灣的道教及傳統糊紙工藝能夠繼續傳承,人文宗教成為帶動社會的正向力量。
吳文進也經常主持許多重要科儀。(吳文進提供)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