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消費性電子品牌能否成功與代言人之間並沒有高度相關性。例如iPhone並沒有代言人,但仍穩居一定的市場地位,而過去BenQ曾找足球明星羅納度、HTC找小勞勃道尼,但都難掩頹勢。畢竟代言人只是戰術上的運用,而不是能夠改變大局的經營戰略。
【達觀股市】改變大局的戰略 華碩重組聚焦本業
台灣的電子品牌大廠華碩,在今年適逢多事之秋,除了2月分遭到歐盟進行反托拉斯調查外,6月分則是宣布要進行組織改組,最主要原因在於,華碩原本寄予厚望的智慧型手機銷售不如預期,近期更傳出要由韓國男星孔劉來擔任代言人,企圖拉抬新機的銷售量。
以這2年快速崛起的OPPO手機為例,他們的戰略是用鄉村包圍城市,用銷售網絡的推力取代品牌本身的吸力。
OPPO 給予銷售人員高額佣金,在消費力道開始崛起的2、3線城市搶占先機,近期更大舉進攻東南亞市場,目前是全球僅次於三星、蘋果與華為的第4大手機品牌。
華碩的另一個產品線「Zenbo」機器人,應是著眼於軟銀與鴻海合作機器人Pepper後推出的產品。但日前才傳出Pepper的開發費用過高,且叫好不叫座,不論是軟銀或是華碩,想要靠機器人獲利,恐怕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