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廢材變黃金】泰南動盪不安 他們在槍聲中拚事業

儘管第一次在泰國創業失敗,黃登士(左)仍接受謝榮輝(右)之邀,2度赴泰國創業。
儘管第一次在泰國創業失敗,黃登士(左)仍接受謝榮輝(右)之邀,2度赴泰國創業。
2000年,謝榮輝再邀黃登士同赴合艾打拚。當時,黃登士已在長鴻營造擔任工地主任,對橡膠木一無所知的他,請了10天假飛去考察,最後同意謝榮輝說的綠色循環,將是未來重要的經濟材料,決定加入團隊。
擁有營造專長的黃登士負責監工蓋廠,當地因穆斯林爭取獨立導致種族衝突、爆炸案頻傳,為求安全,連工地警衛都得荷槍實彈,「有時警衛喝了酒、心情不好,就對空鳴槍,那時辦公室還沒蓋好,我常在晚上聽到槍聲砰砰砰…剛開始難免膽顫心驚,時間久了倒也習慣了。」黃登士記得第一次跟泰國員工開會,從早上10點開到晚上10點,吃了2個便當,慢慢比畫溝通。
謝榮輝(右2)和黃登士(右1)參加泰籍同事婚禮。(綠河提供)
剛到泰國,謝榮輝因泰文只會講「炒飯」,吃了很多螃蟹炒飯。除了生活上的不適應,還得忍受和家人分隔二地的思念之苦,早年只能靠越洋電話聯繫,每月電話費高達8,000、10,000元,「不只是我,我們整個台灣團隊,每個人對家庭多少都有些虧欠感。」
為了更快速融入當地,謝榮輝規定第一批先遣部隊3個月要開口說泰文、6個月能用泰語開會,他有感而發地說:「你必須學語言、進到他們的文化去了解他們,他才不會把你當很遠的外國人。」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