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4.03.29 17:59 臺北時間

免恐慌!醫:米酵菌酸產生沒這麼容易

免恐慌!醫:米酵菌酸產生沒這麼容易
寶林茶室中毒案釀2死,法醫解剖首位呂姓死者發現血液中有罕見「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讓民眾對於外食粿條、河粉感到恐慌;北市聯合中興醫院內科醫師姜冠宇說明,唐菖蒲伯克氏菌是導致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食物中毒的細菌,不過產毒有一定條件,只要避開產毒條件,民眾就不必恐慌。(賴俊佑)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醫師表示米酵菌酸須達到非常多條件才可能產生,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圖/資料圖)

▲醫師表示米酵菌酸須達到非常多條件才可能產生,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圖/資料圖)

寶林茶室中毒案釀2死,法醫解剖首位呂姓死者發現血液中有罕見「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讓民眾對於外食粿條、河粉感到恐慌;北市聯合中興醫院內科醫師姜冠宇說明,唐菖蒲伯克氏菌是導致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食物中毒的細菌,不過產毒有一定條件,只要避開產毒條件,民眾就不必恐慌。

根據衛福部介紹,唐菖蒲伯克氏菌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在攝氏溫度22至33度和中性pH值的環境中,會迅速增殖,產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姜冠宇表示向《三立新聞網》表示,單純的米飯、粿條保存不當,是不會產生米酵菌酸的,需像常見的中式料理有調味料、有蔬菜配料,將蔗糖、氨基酸、纖維素放在一起形成「培養皿」,然後在高溫、潮濕的環境放置,才有可能產生米酵菌酸,姜冠宇表示米酵菌酸不是優勢菌種,即使以上條件達到了也不一定會產生。

姜冠宇認為台灣首次檢出米酵菌酸,且已釀2起死亡案例,民眾當然會恐慌、會有情緒,「然而慢慢我們有足夠資料時,可以試著整理避免未來事件,因為所有醫療處理方式效果都有限『預防仍是關鍵』,很多病原體在過去都是區域性,現在環境變化、氣候變遷、或是我們想不到的因素,本來可能就會有菌株的遷徙,非常正常」。

姜冠宇提醒任何料理現做現吃,吃剩若要保存要盡速冷藏,不要在常溫下放太久,避免病菌滋生,就能免於食物中毒風險。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告新北聯醫、馬偕?寶林案死者家屬發聲明反駁:與事實不符
怕吃粿條中毒?譚敦慈教「濕式麵食」保存 放冰箱別超過3天
寶林粿條河粉「9天賣68份」!91筆銷售紀錄曝 單日最多賣13份
不斷更新/雙北再+3!寶林茶室案累計22例 個案病況一次看

更新時間|2024.03.29 18: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