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9.03.30 13:05 臺北時間

【全文】《中英街一號》題材敏感 趙崇基獨立製片破解困境

趙崇基(左圖中)不顧眾人反對,執意開拍以香港左派六七暴動為主題的電影《中英街一號》,彷真情節讓人看了觸目驚心。(高雄電影節提供)
趙崇基(左圖中)不顧眾人反對,執意開拍以香港左派六七暴動為主題的電影《中英街一號》,彷真情節讓人看了觸目驚心。(高雄電影節提供)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大陸後,隨大陸市場遽增與法規開放,吸引大批香港影視工作者前往發展,同時,香港影視製作環境大不如前,更加速港產電影沒落。
導演趙崇基在香港影視圈工作逾30年,深耕獨立製片界,去年以《中英街一號》獲大阪亞洲電影節肯定,扶植新生代導演更不遺餘力。他認為香港獨立製片不能只靠政府電影發展基金資助,必須拍出獲觀眾共鳴的作品才是當務之急。
以電影《中英街一號》獲2018年大阪亞洲電影節最優秀作品獎的香港導演趙崇基,長期投入獨立製片,為培養新生代導演,亦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任教。從小喜歡文學的他,中學時看過白先勇、王文興等台灣作家的作品後,決定瞞著父母報考台灣大學:「本來想念台大中文系,後來才知台大外文系才是現代文學的大本營!」
趙崇基不顧眾人反對,執意開拍以香港左派六七暴動為主題的電影《中英街一號》,彷真情節讓人看了觸目驚心。
在香港念中學時,趙崇基每週日會和同學結伴看電影,偶然機會看到導演史都華海格曼(Stuart Hagmann)執導的電影《草莓宣言》(Strawberry Statement)深受感動,該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內容描述作者經歷過的1968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反越戰運動。「香港有家電影院每週日早場都放這部片,我幾乎每週都去報到,看了十幾遍,每次都覺得歌很好聽、電影很好看。」
《草莓宣言》的啟蒙,讓趙崇基首次感受到「影像比文字帶來更強大的震撼」。來台就學期間,適逢80年代台灣電影新浪潮崛起,受楊德昌、侯孝賢兩位導演影響開始嘗試拍片:「當台大視聽社社長時,用8釐米攝影機拍了第一部短片《佔據》,入選香港國際電影節短片展。嚴格來說,台大是我電影夢的開始!」
《中英街一號》獲2018年大阪亞洲電影節肯定,導演趙崇基(右三)帶著女主角廖子妤(右二)出席。(翻攝自大阪亞洲電影節官網)
畢業返回香港後,趙崇基先後在亞洲及TVB兩家電視台工作,從電視劇助理編導、導演到監製,共製作超過30部電視劇及電視電影,接受10年紮實實務訓練後,才投身電影圈。
從1993年電影處女作《人生得意衰盡歡》至今,趙崇基已執導過18部電影,但《中英街一號》自2011年開始籌備至問世耗時8年,仿若歷經8年抗戰,讓他覺得既辛苦又無奈。
趙崇基2001年執導的《天有眼》,曾入選柏林國際影展論壇單元。(翻攝自百度)
該片以1967年及2019年兩大時空為背景,前者描述4名捲入香港六七暴動歷史漩渦的年輕人,受到親共產主義左派及英國殖民政府之間衝突的衝擊;後者以3位糾結於為香港爭取自由的年輕人,與一位歷經六七暴動的老年人相遇,命運因而交疊互動。
原以為申請基金資助不會有問題,香港政府卻以題材不具商業性否決,還造成寒蟬效應,2位投資者皆打退堂鼓。
「原本製作預算港幣900萬元(約新台幣3600萬元),電影發起人石中英及另一位不肯具名的電影人願意出三分之二,剩餘的港幣300萬元希望申請電影發展基金。」趙崇基苦笑說:「從題材、兩位出資者背景,到導演、監製等,都是業界深具實力的人,我樂觀以為申請基金資助不會有問題,沒想到政府卻以題材不具商業性否決。」
趙崇基不顧眾人反對,執意開拍以香港左派六七暴動為主題的電影《中英街一號》,彷真情節讓人看了觸目驚心。(高雄電影節提供)
得不到政府補助造成寒蟬效應,兩位投資者皆打退堂鼓,但趙崇基認為:「我生於斯長於斯,最想拍的就是道地的香港電影,這麼好的歷史題材,為何不拍?」於是他向任教的城市大學申請一筆基金,於2015年與謝傲霜共同編寫出版《中英街一號》劇本書,之後再說服原兩位投資者各出資港幣150萬元(約新台幣600萬元),以總預算港幣300萬元完成此片。
由於題材敏感,不少演員都對《中英街一號》敬而遠之,最終找來游學修、廖子妤、盧鎮業3位新生代演員主演,趙崇基則身兼導演與監製。2016年冬天,他先拍完2019年的部分,隔年夏天才拍攝六七暴動。
來自馬來西亞的廖子妤並不後悔接演《中英街一號》,反而認為這是擔任女主角的好機會。
片中事件的發生地位於沙頭角中英街,地處中港邊界,必須持邊境禁區許可證才能進入。趙崇基無奈說:「因政府不批准,劇組只能在禁區外取景。還好以前合作過的副導恰好是禁區居民,我請他用相機拍下許多空景鏡頭,再穿插剪進電影裡。」
把電影拍好看點,題材更大眾化些,能在全球很多地方播放,才有機會找到更多資金拍片。
至於為何全片以黑白呈現?他解釋:「因預算不足,加上香港現在完全沒有60年代的街景,沒錢搭景的情況下用彩色拍,很難保證不穿幫,美術指導於是建議拍黑白片。我想,這部電影沒有商業考量和壓力,就決定這樣做。」
位於城市大學的辦公室裡,趙崇基刻意在窗玻璃上貼了雨傘運動的海報及古巴革命家切格瓦拉的照片。(趙崇基提供)
《中英街一號》獲大阪電影節最優秀作品獎後,才順利在香港戲院放映,但最終票房僅港幣100萬元,不敷成本,也反映香港獨立製片的困境:有經驗的導演相繼出走,即使願意留下來,與人才輩出的新生代導演共同奮鬥,也只能以極少資金拍片搏出頭。
趙崇基強調,近幾年在城市大學任教,目的就是替香港培養優秀電影人才,並為兩位學生:黃進導演的《一念無明》及譚惠貞導演的《以青春的名義》,擔任監製及顧問監製等。
黃進(左二)執導、余文樂(右一)主演的《一念無明》,是香港「首部劇情電影計畫」第一屆得獎作品,由趙崇基擔任監製。 (翻攝自香港時代論壇)
對於香港政府成立電影發展基金協助影業發展,趙崇基持肯定態度:「資助計畫確實幫助許多中低成本的獨立製片電影及新晉導演,但限制頗多且十分有限。」他認為,獨立製片必須獲得觀眾的共鳴,藉此尋找更大的市場,「要求自己把電影拍得好看點,題材更大眾化些。能在全球很多地方播放,才有機會找到更多資金拍片,活絡電影市場。」

導演教授 趙崇基小檔案

1961年8月26日生於香港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

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

代表作:

  • 2018年 《中英街一號》獲大阪亞洲電影節最優秀作品獎
  • 2011年 《英雄喋血》澳門電影節優秀影片獎
  • 2001年 《天有眼》入選柏林國際影展論壇單元
  • 1996年 《三個受傷的警察》入圍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香港電影評論協會「十大香港電影」
  • 1993年 首部電影《人生得意衰盡歡》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